我刚开始就说过,我是一个爱幻想的人。
一个飘着淡淡古早气息的书店。日里,夜里,你来与不来,它一直敞开。
此时,你看到流浪汉也安坐一隅,他扶于几案已经睡着,涎水顺着嘴角流下来。他轻声打着鼾,这相比平时他响亮的呼噜,简直可称文雅。他知道这静幽的所在是读书人待的地,自己混入其中,必须不太现眼。比如尽量也学着读书人拿起书本,尽管书是反拿的;或者全力抑制着不要打瞌,尤其踢拉的拖鞋不要出声才好;再或者绝对不能像在街道角落那样躺的四仰八叉……他,做到了。
或许这样的场景与书香、君子、儒雅实在违和。可我,仅是想想,暖意涌动即刻潮湿了双眼。
也是这样的孟夏时节,我因为参加区里的朗诵会,第一次走进区文博园图书馆。漫溢着古早味的木质长桌长杌、竹藤圆桌圈椅,看似无意又恰到好处地有序安放。有咖啡香从近处茶吧飘出。打眼望去,这儿看书可谓各色人等,但脸上写着的是安详,身上透出的是书卷气。多好,即使不为看书,仅是去坐坐,世间纷扰都会随风化去。我要了杯咖啡,在竹藤圈椅里坐下,挑了一卷惠特曼的《草叶集》,很有调调地沉溺下去。读书,是一种情调,而这样的仪式感,你可以视为矫情,但我就是深爱。
居必择邻,游必就士。先贤之于环境对人的影响,言犹在耳。那次之后,每个周末,我都要带刚会走的外孙女去文博园的图书馆。小儿在侧,未必坐的住读的进,可我喜欢那个在书丛书丛里蹒跚欢笑的小小的身影,更喜欢她煞有介事翻弄书本的模样。
“穿梭于纽约的地铁,除了摩肩形形**的人群,时常能够看到广告里三言两语动人的诗句,点亮城市中千万忙碌人的灵魂。”想起纽约地铁那“流动的诗”。这些随意的诗行,有的出自名家之手,有的出自市井底层,它们伴着冰冷的铁流制造出成吨的温暖与感动,让一座城市有了最美丽动人的心跳。百年地铁,百年浸润,一座城市的文化就这样在不动声色里缔结。这是一座城市的包容,也是一座城市的智慧。
于是,在繁华的章丘汇泉路,在第二实验小学,就有了门楣上那些“流动的诗行”。风在吹动,叶在舞动,车在涌动,人在流动。当喧嚣繁杂、单调压抑的都市生活令你满面倦容时,送迎孩子们的家长,行色匆匆的市民,甚至偶尔驻足的商贩,都可以在时间的碎片里,捡拾到涤荡心灵、滋养魂魄的三两诗行。没有强加和绑架,只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境界,更是教育的情怀。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感谢博尔赫斯,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深情的身后世界。在无边的黑暗里,有属于我们的一盏灯。在死寂的异度空间,温暖的文字会让我们僵硬的身躯柔软复活。
时光正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