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分别说过德军和苏军的战术指导思想的差异,但是我随后阅读了一下文章后觉得,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难以理解,就打算具体聊一聊二战的相关战斗编制问题。
由于本书以轴心视角为主,同盟视角为辅的写法,因此现主要介绍轴心国的相关编制。
德国的编制比较常见:集团军群(战区)-集团军(战略层面执行力)-军-师(最小战略层次单位)-旅-团(战术层面主要战力)-营-连(单个战术节点战力)-排-班;的这样的结构顺序。
一般来说集团军群司令多是元帅,集团军为一级上将(即大将)也有部分是兵种上将,师和军一般就是少将或中将(中将偏少),从旅开始就比较多了,旅长就可以是大校,甚至有部分OKW直辖的特种战斗旅还有少将带队的,团级单位一般是上校,如果战斗减员比较多也有可能提拔优秀中校来担任。再往下的情况就更多了,不再一一详述。
这就是为什么我用师-团-连的表示方式来展示德军战术思想,德军采用的是目标节点制,即上头只会给你一个你要控制的节点(或者说目标,不会规定你怎么打,全看各个基层战斗单位的指挥。)这个有利有弊,但在德国这个有军官团的军事国家来说,这种完全没有问题,反正优秀的陆军指挥官多的是。因此我的指示方式就是用节点的表示法。一般战略层面进攻,德国师完全有能力担任独立进攻能力,因此也可以作为最小战略单位,随后其目标则分给各个下属部队,一个师最多三个旅,不可能只有三个作战节点,德军的主力战术进攻单位一般按照团为单位,规定大致的进攻范围和节点,随后各个连也就会按照相应的节点进攻当然了,营是个比较尴尬的单位,首先是人数问题,相对单个节点人数过多了,一个营拿下一个村庄可能比较合适,但是让一个营去打一个塔楼就很无厘头了。
至于意大利,相关资料比较少,只能用相关的具体师来说明,意大利一般采取两团师,而不是像德国那样三团师,严重影响相应的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步兵师看起来数量多但是比较水的原因,装甲师好一点是三团,但是其中两个是步兵团。所以意大利的战斗力基层就有一定问题。
日本比较奇特,不但仿制法军和德军,还按照一战美军编制,最后搞得有点不伦不类,甲级师团甚至编制了2万多人,相当于1个半德军师但实际装备率却远远不如。用师团-旅团-联队(团)-大队(营)-中队(连)-小队(排)的奇怪编制,但实际上,IJA的编制却比德军大得多,比如一个联队足足5个大队组成,所以为什么会有一个联队可以打得过中Z国两个师的故事。除了基层保持旧德军的“一个连三个排、一个排三个班”与一战美军的“一个连四个排、一个排四个班”不同,而导致全师人数少于一战美军师。CHN在抗战前进行的整编也是接近这个火力配置标准,但因重火力不足而总人数只能接近一战中期的德军编制。IJA不但人数差不多,而且重火力多,配有团直属火炮。当时的CHN和PRC完全没有阻挡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CHN的基本战略单位是军的原因。
从零开始建立大德意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