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嗯,很变扭、很特殊也很搞笑。
好了不开玩笑了!
首先,苏联的编制我提到过是小师制,因为苏联将军和基层指挥员的指挥能力不行。比如西南方面军的巴甫洛夫或者叶廖缅科这类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东部战线的反法西斯作战任务基本上是由苏联红军承担的。而苏联红军地面作战的绝大部分作战任务,是由其陆军完成的,其战争规模之大、军队人数之多和编制装备之复杂是历史罕见的。截至卫国战争胜利的1945年5月,苏联红军的总人数达到了11365000人。
其指挥链可以这么看方面军(由集团军组成可以近似成集团军群,但是人数远没有德军集团军群人数多)-集团军(因为师人数少,集团军的组成也就小)-师-旅-团-营-连-排-班。
也说过了苏军一贯人数比较少这样利于指挥,因此战术层面上相应的级别也要提高,苏军单独团一级是没有战术节点打击能力的,因为战时苏军的人数常常不满员而且后勤比德国还烂,无法支持连续战术节点的打击。所以我个人看法是定义到旅作为战术打击节点单位会好一些。从装备上也可以说明一二。
可以参考下1941-1942年间的苏军数据。
在1941年形势最为危急的岁月里,苏军作战部队急需受过训练的预备队以补充损失。而组建步兵师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为步兵师人数较多且编制复杂),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临时性措施,苏军开始组建大量步兵旅应急。步兵旅的编成较小,而且编制较为简单,只有“旅-营-连-排-班”5级编制,步兵师则有“师-团-营-连-排-班”6级编制。步兵旅所需指挥人员较少,这对于当时极度缺乏有经验指挥员的苏军来说意义重大。步兵旅下辖3个步兵营,2个炮兵营,1个自动枪连和相应的勤务保障分队,其总人数约为5000~6000人。到1941年底,苏军共组建了159个步兵旅。
师炮兵团由2营制改为3营制,增加第3个炮兵营(8门火炮)。这个炮兵营由1个76.2毫米加农炮连和1个122毫米榴弹炮连组成。师属独立反坦克炮营增加1个反坦枪连,每个步兵营内也编有1个反坦克枪连。步兵排的编成也有所扩大。步兵师还增编了一个负责培训军士的独立教导营。1942年3月编制与1941年12月编制相比,在人员增加不多的情况下,步兵的自动武器增加了23.3%,迫击炮增加了16%,火炮增加了37%,火力得到了很大增强。1942年7月,又对步兵师的编制进行了一些修改。由于迫击炮集中到步兵团(这在防御战中是适宜的,可以集中火力打击威胁最大之敌),因此使得步兵营以下分队不能得到迫击炮火的及时支援,这就发挥不了迫击炮作为步兵伴随火炮的作用。此次修改重新恢复了步兵团的120毫米迫击炮连、步兵营的82毫米迫击炮连和步兵连的50毫米迫击炮排。这样,步兵分队的火力得到了加强,保证了其在战斗中可以独立作战。此外,步兵师的人员缩减了2049人(主要是勤务人员),但武器几乎还保持了原来的数量。
而在实际作战当中都没有达到战前制订的编制水平。由于当时苏军极度缺乏坦克、火炮等装备。
1941年-1942年,苏军一个坦克旅仅仅只有53辆坦克,而德军装甲团按找营来算就是45x4=180辆,重装甲师再加一个重装甲营=200辆左右(德军装甲部队一般不设置排,靠营为单位,一个团一般为180辆左右,一个装甲师就差不多2个装甲团和摩步与机械化步兵大约350辆左右)。
苏军的一个坦克军差不多满编270多辆坦克。也就是说,一个苏联坦克军和一个德国装甲师差不多(算上步兵)。实际上德军装甲师编制也不完全一致,要看师,光是WSS和 WH装甲师编制就不一样,也和古德里安设想不一致(本身用古德里安思路分析)。
这就是为什么苏德战争初级苏军大溃退的一部分原因(谁让斯大琳搞一堆轻型坦克凑数)。两者相对比较接近的是炮兵单位。
苏军的炮火一贯是大编制,从步兵师那一部分就可以看得出,苏联甚至还搞过一堆自行火炮团(SU-76和SU-100那些)。
值得一提的是,在德军哪里,三突子一类属于炮兵编制,在苏军哪里属于装甲单位编制,这原因就是作战定位不同的原因。
最后说一下,按照古德里安的设想,德军装甲师绝对可以胜过当时任何一国的装甲师,比较人家钢好(美国人叫他特种钢),所以别看人德国装甲薄,但是防弹能力不差的原因。只是,1943年前由于希特勒德国的产量不高(一方面是没有总动员,另一方面是受制于燃油和资源)1944年以后更是因为战略轰炸和资源匮乏。不过就那种程度,希特勒德国居然还撑了2年,也真是佩服希特勒德国的恐怖战争机器和施佩尔。
从零开始建立大德意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