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裂缝的水罐”这个故事,颇让人深思。印度挑水工对“有裂缝的水罐”的看法出人意料。已经裂了的水罐通常是被人们视为废品扔弃的,然而,只有像“印度挑水工”这样英明且理智的人,才能慧眼独具,避短扬长。
这就应了那句话: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
古人云:“造物者造其善与恶,亦可造善恶相兼之物也。”简而言之就是说:“事的有好有坏,更有好坏俱全的事物。”可见,事物的利与弊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现在,我们常说?quot;做这件事不好,做那件事好,所以决定做那件事。这只是就其利弊的大小相比而得出的结论,并不能说做这件事就一定不好、完全不好。如三国时,刘禅登基做了蜀君,整天吃喝玩乐,后来成了亡国之君,仍整天沉浸在歌舞升平中。有人问他想不相蜀国,他居然回答说:“不想。”可见这刘禅是何等的庸碌无能,确实是罪无可赦。然而,如果没有这件事、这样的人作反面教材,后来的人怎么能用乐不思蜀的成语来警戒自己呢?这难道不是利吗?
现在,大家都提倡“不吸烟、不喝酒”。因为吸烟、喝酒的确地身体有害,但吸烟、喝酒也有它们的利处。经外国学者研究?quot;吸烟能够使身体产生抗体,对病毒有良好的免疫能力,“而”酒能加快血液的循环,能使人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对一些器官也有养护作用。可见,吸烟、喝酒的害处也不是那么绝对的。
每一个事物都是有两个方面的。“有裂缝的水罐”可能是因为不知道事物的两面性,而使自己很自卑。我想,它听了印度挑水工的话之后一定会乐起来。
我们大家也应该知道这点,当你由一事烦恼,很不高兴时,往别的方面想一想,一定会有益处。因为: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
优劣的“相对论”
江西舒怀
古话说得好:“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缺点,也不可能没有优点。有些人做事做得好,那他就没有缺点吗?不,那是因为他知道扬长避短。所以说存在劣势不一定就不好,有优势不一定就完美。
莎士比亚,人们都知道他是著名的戏剧大师,可他年轻的时候却是做车夫的,没有身份、没有钱,最后还是成功了,写了那么多的戏剧。难道他当初的劣势不大吗?球王贝利在他儿子过一周岁生日时,有人对他说:“你是球王,那你的儿子也能成为球星。”贝利说:“我看他不会成为球星,因为他是球王的儿子!”贝利的话果然应验。在这片绿茵场上没有出现过球王贝利儿子的身影。难道他没有优势?不,他有个球王父亲,有个优越的家庭环境,可也许正因如此,注定了他的一生与足球无缘。
印度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印度有一个挑水工,每天挑着一有裂缝的水罐与一个完美的水罐去很远的溪中挑水,可每次回到主人家中,有裂缝的水罐中只剩下半罐水,于是有裂缝的水罐对挑水工说:“对不起,你每次付出了力气,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挑水工说:“你不要自卑,你看路旁的那些漂亮的鲜花长得多好看啊,而且都生长在你的这边,这是因为我利用了你会漏水这点来浇这些花儿。”挑水工是位生活艺术大师,他懂得如何发现。水罐有裂缝是劣势,不错!但它的这条裂缝同时也是优势所在,因为它能做完美水罐不能做的事情。挑水工的创造多么富有诗情画决啊。
有些问题是劣势,而换个角度却变成了优势。虽然劣势和优势间不能直接画上等号,可是劣势未必比优势差!天生我才必有用。自卑其实是个很大的错误,错误的根源就在于盲目地、机械地套别人的生活方式,无形中把别人当成了衡量自己的标准,于是悲从中来。其实,换个角度你就天高地阔。所以当你拥抱着优势的时候不要骄傲,当你与劣势共舞时也不必灰心。因为劣势≠失败,优势≠成功。
学学印度挑水工
江西罗小兰
看完这个印度故事——《有裂缝的水罐》后,我们常常都会从中得到些启发。而我由此联想到人自身。人们往往不是自大就是自卑,要么目中无人,要么就像那只有裂缝的水罐一样顾影自怜。
话又说回来了。我十分敬佩那个印度挑水工。他善于将别人的缺点转化为优点,创造有价值的东西。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印度挑水工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鉴赏大师”。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的双方一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所以那个有裂缝的水罐,其实没必要自卑。试想如果没有裂缝漏水,怎么会有美丽的花朵去点缀桌子可见,缺点并不见得可恶。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和聪明地处理,这些缺点是可以转化的。
“转化”是门艺术,它要求你慧眼独具,更要有容人之心。在现实生活中,看不惯、见不得有缺点的人的大有人在,或是斥骂不休,或是避而远之。学校里,个别老师对学习不好的后进生斥之为“难雕朽木”,日后,他们也许就真的成了“配木”了。
当然,这里必须强调,有的人虽然对自己的缺点并不“自卑”,但却视而不见,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种态度连水罐都不如。对此,则不应忘记要他加强思想修养,培养进取之心。
生活中处处有哲学,给人以启迪。以上就是我看这个故事所得的收获。
[评析拓展]
印度挑水工的故事,意味深长,启益甚丰。可以多角度切入:从有裂缝的水罐上谈,便有“自卑与自大”、“劣势与优势”、“缺憾与完美”等话题。不要忘了,挑水工是位出色的赏鉴大师,他把识人、用人上升到艺术的高度。从他身上,可获得“如何看待有缺点的人”、“用人贵在识人”等话题。此外,抛开具体情节,抽象地看,还可从“心理情绪的形成与调节”、“心理健康”、“矛盾的相互转化”等说开去。
选文兼及以上话题。《凡事有其弊、必有其利》、《优劣的“相对论”》分析的是矛盾的相互转化,既有事例又有引述、方法多样。《学学印度挑水工》则是从“识人、用人”的角度谈的,立意不俗,只可惜展开得不够充分。
“立意在角度,角度在挖掘。”它就成为我们写作的一种自觉意识。
我爱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