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
骨灰几度被搬迁,这是一件多不雅的事情;若是连名字都消失在自己热爱的地方,那该有多么令人叹惜。还好最后他安葬在他所冀望的土地上,赢得后人称赞、仰慕。
严修横贯商学两界,与张謇合称为南张北严,如此重要的一人竟把与王家举办的学堂,交由张伯苓来管控,可见张伯苓的学识,实在使人佩服。
南开大学处在南方的荒蛮之地,但照片里的南开大学仍能显现出辉煌。虽然用粪土浇灌鲜花这种行为难以让人服气,但他在教会试图收买南开大学时,毅然决然选择了拒绝。
只要是真正的爱国,为国家发展教育,那即使世故一点,那又何妨?
要说前面几人的眼界都是用在挑选教师的,那么张伯苓则是用它来敏锐地察觉日本的意图。自己一手创建的学校毁于炮火声中,自己的小儿子坠机身亡,此时的张伯苓无疑是伤心的,但心念南开,想要让他再现辉煌。
可惜最后有了政治错误,只有《天津日报》刊载了哀启。
[最可悲的是教书匠]
我想,可能不只是教书匠可悲。在《傅雷家书》中傅雷也告诫儿子不要成为钢琴,甚至是弹奏钢琴的机器。可能所有有关人文的带上匠就有了一种别样的的色彩。教书匠、钢琴匠,应该是指的为了做而做的人。
为了让自己桃李满天下,为了让自己名声显赫,为了拓展人脉,似乎已经忘了教书的目的只是育人。死后的张伯苓,竟被多次销了声,匿了迹,是不是这些“匠人”在此翻云覆雨,玩弄权术呢?
我不知道,也找不到,那就不再提及了,等到哪天有史料出世再议论吧。
但愿不是,但愿只是天公不作美,降下灾难而已。
我的高中语文不可能这么可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