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称呼如下。
古代兄弟排行称谓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父之兄称“伯父”父之次弟称为“仲父”仲父之弟称为“叔父”最小的叔叔称“季父”后来父之弟都统称为“叔父”.
夏朝君主概况。
禹: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说法),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开国君王。

大禹
仲康:姒中康(生卒年不详)一作仲康或仲卢,姒姓,姒启之子,太康之弟,夏朝第四任君主。
后羿废黜太康之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不得已立仲康为王。中康继位后,仍建都于斟鄩。在位7年驾崩。
相: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后来的40年间为后羿等篡权
少康:姒少康(公元前1972年~公元前1912年)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君主。
姒少康的父亲姒相被寒浞所杀。姒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又逃至虞国(今河南商丘虞城县)任庖正,在此期间酿造出了酒。
杼:姒杼,姒姓,名杼,亦作予、宁,夏朝第七任王,在位17年。姒杼曾参加父亲姒少康领导的恢复夏朝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了胜利。姒杼死后其子姒槐继位。
槐:姒槐(?~公元前1851年),一作帝芬、芬发、祖武,姒姓,夏氏,生卒年不详。姒杼子,杼死后继位,成为夏朝第八位君主,在位44年。
芒:芒(前1897年~前1833年),又名帝芒,夏朝第九任君主,槐帝之子。槐死后,他继王位。他46岁登基,在位18年,享年64岁。死后葬于安邑附近。
泄:姒泄,姒姓,夏后氏,名泄,夏朝第十任君主。姒泄在位期间对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给予爵位,夏朝继续大一统。
不降:姒不降(前1831年~前1753年),又名姒降,夏后不降,谥号不降。姒不降是夏王泄的儿子,在夏王泄病死后继位,19岁登基,在位59年,享年88岁,是夏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也是夏朝很有作为的君主。
扃:姒扃(jiōng),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姒泄之子,姒不降之弟。仍以老丘为都,在位十八年后死。
廑:姒廑(qín),夏朝第十三任王,名顼(Xū),亦名胤(yìn)甲。夏王姒扃(jiōng)之子,扃病死后继位。他在位时,由帝丘(今河南濮阳)迁都于西河(今安阳汤阴县东十五公里的“夏都西河遗址”)。
孔甲:姒孔甲,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孔甲,姒不降子,姒扃之侄,姒廑的堂兄弟,夏朝第十四任君主。
皋:姒皋(前1753年~前1669年),中国王族分封时代夏王朝的第十五任国王,孔甲子,在孔甲死后继承王位,他在位11年,享年84岁,死后葬于安邑。
发:即姒发,生卒年不详,姒姓,名发,又名敬、惠。夏朝第十六任君主,史称惠发、发惠、敬发、后发(夏后发)、夏王发。
桀:(?―公元前1600年),姒姓,夏后氏,名癸,一名履癸,谥号桀,史称夏桀,帝发之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在位52年(夏商周断代工程中预测为公元前1652年—公元前1600年),都于斟鄩(今河南洛阳)。
商朝君主概况
商共有30个王——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纣。
周朝君主概况
一、西周时期
1、周武王,姬发
2、周成王,姬诵
3、周康王,姬钊
4、周昭王,姬瑕
5、周穆王,姬满
6、周共王,姬繄扈
7、周懿王,姬囏
8、周孝王,姬辟方
9、周夷王,姬燮
10、周厉王,姬胡
11、周宣王,姬静
12、周幽王,姬宫涅
13、周携王,姬余臣
二、东周时期
14、周平王,姬宜臼
15、周桓王,姬林
16、周庄王,姬佗
17、周釐王,姬胡齐
18、周惠王,姬阆
19、周废王,姬
20、周襄王,姬郑
21、周顷王,姬壬臣
22、周匡王,姬班
23、周定王,姬瑜
24、周简王,姬夷
25、周灵王,姬泄心
26、周景王,姬贵
27、周悼王,姬猛
28、周敬王,姬匄
29、周元王,姬仁
30、周贞定王,姬介
31、周哀王,姬去疾
32、周思王,姬叔
33、周考王,姬嵬
34、周威烈王,姬午
35、周安王,姬骄
36、周烈王,姬喜
37、周显王,姬扁
38、周慎靓王,姬定
39、周赧王,姬延
40、周文公,姬
41、周靖公(周惠王、周后惠王、周),姬
春秋时期的国家巴国邶国蔡国陈国楚国郕国曹国仇由国邓国(狄)翟国代国逼阳国虢国耿国胡国霍国滑国黄国郐国纪国江国晋国莒国绞国夔国梁国鲁国罗国吕国蓼国刘国六国齐国杞国秦国权国芮国鄀国申国宋国遂国宿国随国舒国舒鸠国舒蓼国郯国桐国滕国卫国温国吴国小邾国(郳国)息国弦国邢国许国薛国须句国虞国庸国阳国越国燕国郧国鄫国鄣国郑国邾国宗国州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秦国楚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燕国越国宋国鲁国郑国卫国莒国邹国周国东周国西周国杞国蔡国郯国任国滕国薛国费国郳国曾国邳国许国中山国仇由国蜀国巴国苴国。
分封制内容。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西周灭商后,因其国都远在西北,不利于控制幅员辽阔的疆土和统治商代后裔,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此后历代王朝也还有分封的事例,但性质不完全相同。
宗法制内容
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最突出的特点。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洛阳优势
洛阳这个位置刚好处于天下的咽喉之处,也就是在天下最中间的位置,本身就非常有优势,再者,古代人的政治经济中心,往往都是在黄河流域附近,但是古代黄河缺乏很好的治理,下游的地方经常会发生严重的洪涝,
洛阳地处黄河支流——洛河附近,既离黄河不远,但又完美的避开了洪涝的问题,而且洛阳北还有个天然的屏障黄河,从洛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开始,还有一处非常大的平原地带,完全可以解决人们的种地问题,古代史农业大国,对于百姓农业问题,始终是国策首要问题。
洛阳有100多公里的崤山阻隔,并且还有个函谷关,完全扼守住了通往中原的唯一通道,函谷关往西,还有一个潼关,这样看来,洛阳西方是绝对的安全。
洛阳的东面和南面,虽然这两个方向没有天险,但是有嵩山和虎牢关以及龙门的存在,在洛阳建都,完全可以辐射到古代中国的各方面需求贸易,若是发生战乱,也有着天险八大关守护,简直就是铜墙铁壁的存在。
听史诉说——吴溪桐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