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后的几天里,二人再没有兴趣参与制作这种完全无用的东西,泰山开始废寝忘食地捣鼓锯木机,高石子则被拉去了“马耕培训班”,帮着完善用于耕地的犁和相应配件的制作。
杨华却毫不气馁,叫着一堆孩子在母亲的帮手下,继续进行纸的改进。让他意外的是,母亲竟然对造纸上手极快,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类似的东西。
造纸术在历史上是由西汉的蔡伦发明的,但杨华知道,和诸多发明创造一样,在其真正发明之前,其实已经有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演化。
最初的纸其实来源于丝绸纺织中用漂絮法抽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日积月累之下,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便是类似于纸一样的东西。
杨华的母亲原来也懂得养蚕织绸之术,只是后来为了独立养活三个儿子,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土地上,用来贴补家用的主要来源也由需要更加精细的桑蚕变成了不需要怎么照管就能长成的麻。
而捞纸的掌握就更让杨华羞愧的无地自容,不管是速度还是捞出的质量,差距都不是一点半点。就连他弟弟林,也很快掌握了其中技巧,幸好壮踮着脚才勉强够得上,让杨华总算没有成为家里最垫底的那个。
被频频超越的杨华丝毫没有奋起直追的觉悟,干脆彻底将一应事务交由母亲负责,自己则专门进行技术改进,譬如为了加强纸的致密性,在捞出之后,加入了一道压缩碾平的工序。
反正他家的地受到了农家的特别关照,备耕的相应事宜早已完成,全家便彻底加入了造纸大业。
三天之后,经过五六次试验和多次技术改进,杨华终于得到了一批基本符合要求的纸。这种纸呈淡黄色,主要材料为桑树皮和树枝,纤维隐约可见,手感和光洁度与第一次造出来的纸已有相当大的差别。
虽然数量只有几百张,但杨华却坐不住了。
他将带回的三百金取出一百金交给母亲,让她用于改善家里的生活,多余部分则先招募部分村民帮着造纸,等春耕完成之后,便可扩大规模,开始大量造纸。
仅要完成守藏室的藏书整理,所需要的数量便极为巨大,更何况用得着的地方还多着呢。
看着杨华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金,一家人都惊呆了。
要知道一百金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个时代的金,也就是铜的购买力还是相当可观的,一金若只用来买粮食,便足够让一家五口一年之内不会饿肚子了。这一百金,只要不是太过铺张浪费,稍稍计算着用,至少可以让一个五口之家过上二十年衣食无忧的生活。
杨华只说自己卖了些器具给商人而得,在村子一系列变化面前,母亲倒也没有多问。
接着杨华又找来高石子和泰山,一人分给一百金,顺便也告知两人自己把望远镜卖给吕不韦,用所得购买一百匹耕马和后续制作望远镜的事。
反正这事早晚也瞒不住,不如自己主动摊牌。依自己的判断,高石子应该不会有过激的反应,只能接受。
高石子沉默半晌,最终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
泰山一见如此立即轻松下来,一点不客气的收下一百金,又再三询问交易的细节。听到一只望远镜卖了一千金,连连感叹,对于后续制作望远镜的任务也是满口应承,还旁敲侧击的打听以后的报酬情况。
虽然望远镜出自高石子和泰山之手,不过以当时的规矩来说,不论杨华卖出多少钱,其实都只需要付给他们工钱即可,而像他们这样的顶级工匠,雇佣一年也不过两三金而已,即使遇上出手阔绰的,也几乎不会超出十金。
像杨华这样给予如此巨额报酬的,可以说绝无仅有。
高石子心中也是极为纠结,他虽然不希望望远镜流传出去,但这说到底还是杨华的东西,而且他并不是只为个人图利,而是以之换取村庄发展,他又能说什么呢?
不要说这段时间的相处已经让他对杨华大为改观,就算当初在洛邑之时,他又有哪里能真正痛下杀手。
是以听到杨华将望远镜卖掉之际,他反而有一种如释重复的感觉,或许杨华的上策会有更好的结果,自己终于不用再去做决定了。
终于解决了这个横亘在三人间的难题,杨华也轻松了许多。
只要他一天不离开周王室,泰山和高石子对他来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善村民生存环境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两人在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过现在他与二人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他不是真正的贵族,二人也不是他的家臣,甚至他们连雇佣关系也有点勉强。从某方面来说,他们又是平等的关系,但完全用朋友来衡量,似乎又有些不足。
把玩了一会儿闪闪发光的金饼,泰山又厚着脸向杨华要求赠马。感受到高石子正冷眼注视着他又急忙解释说:“还有三个水坝需要完善,跑来跑去实在太费时间了,有匹马当脚力,快捷省事的多。”
杨华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反正马也有多,便一人赠送一匹。不过马也不能白送,趁此机会,他更与二人一道改进乘骑的装备。
在他所在的时代,马在绝大多数地区已经退出了运输的行列,很多人都只能在一些旅游区或动物园才能看到。杨华虽然没骑过马,但零零星星的总看过不骑马的影像,对于相应马具多少有些模糊的印象。
来的时候他便因简单的鞍鞯骑具而大吃苦头,想着以后有马代步,他一天可以轻松地在王城和村子间来回,当然要尽善尽美。
依据骑乘中遇到的烦恼,杨华与二人经过多番改进设计,制作出了一套全新的鞍蹬系统。
马鞍其实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但对于杨华这样的新手来说,那简陋的马鞍实在没有什么安全感。所以他设计的第一要素就是要让自己能稳稳地坐在上面,即使马儿飞驰,也不会有摔下之虞。
至于马蹬,这个时代其实已经有了雏形,但由于设计不成熟,大多就是两根带子,一不小心反而容易缠住骑手的腿造成误伤,所以只要稍具马术者,都不屑于使用。
杨华却不管这些,他只是觉得自己双腿悬空,又要拼命夹住马腹,大腿被磨得生疼,这种问题当然要解决了。无意之中,马蹬的出现又被他提前了一些。只不过他对于马具的了解并不比高石子和泰山多多少,有些关键的东西因此被忽略,令他之后很吃了些苦头。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