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2月1日,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对外宣布英国政府将向贵阳国民政府提供1500万英镑的财政贷款,以平准法币币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对西北单方面宣布废除中英间两个拉萨条约的还击。然而英国人的做法不但没有解决与西北的冒犯,反而引发了西北进一步的反弹----12月2日上午十时正,西北国防政府外交委员会委员长陈友仁召见英国驻兰州总领事奥格登,向其宣布西北不承认英国与国民政府就江心坡问题达成的所谓“1941年线”并宣布依照年初中英达成的《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之条约与换文》收回永租给英缅政府的勐卯三角区及南坎地区。
对于西北方面绝不接受英方与贵阳达成的“1941年线”却依照英方与贵阳达成的《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特权之条约与换文》收回永租给英缅政府的勐卯三角区及南坎地区的举动,英国方面表示万分不满,伦敦随后通知华盛顿“中国某个地方政府正在有条不紊的撕毁中英之前达成的各项条约,这是违背国际法的行为,华盛顿不应该纵容事态的发展,使得我们的联盟处在危险的环境中······”
美国方面很快把英国的态度反馈给西北方面,对此西北国防政府外交委员会严肃表态道“不平等条约是殖民主义的残余,是亚太各民族独立自主的障碍,英国坚持不平等条约的态度甚至不如日本军国主义者提出的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的主张,是逆历史潮流的,将会被民族主义、共产主义分子所利用······”
由于美国政府希望西北方面尽可能的牵制在华日军以减轻美军在太平洋上的威胁,同时也由于美英在战后殖民地问题上的一贯冲突,因此美国方面在得到西北国防政府的回应后并未依照英国政府的态度削减对西北的军事援助。感到极端不满的英国政府便授意英印方面制造障碍,限制军援物资通过驼峰航线进入中国。
不过驼峰航线并非是有着完整军工生产能力的西北方面的生命线,恰恰相反,驼峰航线一旦停摆,感到致命危机的只可能是受到英国政府力挺的蒋系国民政府。因此,时间仅仅过去一周,英印方面的迟滞行动就因为美国政府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反对而宣告破产。
一计不成,英方再生一计。
是年12月17日,英国驻美大使代表英国政府向华盛顿提出:“在未来的四强国首脑会议中,王国政府坚持认为,首相只能与中国政府的合法首脑会面,任何中国地方政权或副首脑都不能代表中国与会······”
英国排除戴季良参加四强首脑会议的决定传到兰州,西北国防政府立刻向美国驻西北的军事代表团表示:“西北国防政府不承认非法的《西拉姆条约》和所谓的麦克马洪线,一旦条件许可,中国军队将向藏南之固有国土进军······”
这个决定传回英国,英方当即决定“彻底中断中印公路之建设许可······”
眼见得西北方面与英国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西北国防政府内部有些人坐不住了----12月20日,阎锡山来到戴季良的办公室。
“主席,关于内政委员会与军委会联合举办政务培训班和警务培训班,我个人有些建议。”阎锡山拿出一个不错的话题作为开头。“从国际形势来看,日寇的实力已经逐渐趋减,盟军大规模反攻就在眼前,我想国内的反攻也会很快跟上,这就造成对地方干部的数量上的缺乏。”阎锡山侃侃而谈道。“如何解决地方干部问题,不能单靠日后裁减下来的军队干部转业,有必要现在就把问题抓起来。我最近翻了一些文件,发现主席当初搞得影子部队,我看完全可以在政务方面进行仿效,一岗多人,等到光复后直接安排到所需的地方,也不会急促无章。”
晋系在军委会有副主席黄国梁,在军史馆里也有一两个研究员,因此了解一些非关键的解密信息并非不可能,所以,戴季良对此没有多想什么,反而对阎锡山的提议表示兴趣:“百川兄的建议不错,不过公务员队伍扩大,财力上能否支持。”
现在西北票的通货膨胀率虽然不如法币那么高,但就对比战前来说也是惊人的(以1938年的物价指数为100,则1943年12月的物价指数为1420),因此要短时间扩大公务员队伍编制,戴季良的确是有些担心的。
“即便公务员规模扩大一倍,相比军费和教育费来说也还是小数目。”虽然西北国防政府财政委员会掌握在副委员长司马的手中,但财委会的委员长毕竟是东北军系统的刘尚清,阎锡山通过他弄一点大致的开支数字还是做得到的。“实在不行,各级办公厅削减一下支出,多多少少能解决一点问题。”
“这倒不用。”阎锡山将军了,戴季良自然不能接招。“我等等给司马打电话,让财委会再核算一下,相信司马这边还有些老底子,挤一挤吧。”看着阎锡山不动声色的脸,戴季良决定予以还击。“对了,百川兄,山西赎买土地的事情为什么迟迟办不下去。”
阎锡山对此似乎早有准备:“主席啊,平均地权是中山先生的遗教,我个人也是极力赞成的,但如今山西情况复杂,不顾一切推行土地赎买,只可能把地主推到日伪一方。”
戴季良摇了摇头:“百川兄这话我不赞成,我认为把地主推到日伪一方去才好呢,政府就可以直接没收汉奸土地,减少了大笔支出。”
阎锡山哭笑不得的回应道:“主席,山西地主多是勤劳发家的,总不能强夺财产吧。”
戴季良眼眉一挑:“强夺?这话怎么说的,政府提供可转股的铁路、工业债券,受益不比农获要低,还提供小型工厂的开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地主、富农完全可以把土地资本转为工商业资本。百川兄,我知道你在发展农业和发展工业的问题上与张汉卿有矛盾,但这次我要站在张汉卿这边,抗日战争的教训告诉我们,农业国是不可能与工业国对抗的,战后的中国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
阎锡山解释道:“主席误会了,我并不反对实现工业化,但对于中国来说,工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问题反而更加紧迫。”
阎锡山的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从历史上来看,阎在统治山西期间,即搞了农村建设又搞了工业建设,是全国军阀中少数重视工业生产的,不过他的解释在戴季良看来只是一种掩饰:“正是为了解决农村问题,政府才要实现平均地权的主张。”
“不是主席想的那么简单的。”阎锡山反驳道。“我也走访了西北一些实现平均地权的乡村,返贫现象层出不穷,还有农村宗族问题······”
戴季良打断道:“有了大工业才能吸纳足够数量的返贫农民,至于宗族宗法问题,我看完全可以用退伍军人出任村长来逐步改善。”
阎锡山摇头道:“军痞治村,固然有利于加强政府管理,但隐患不小······”
“总不能因噎废食吧。”戴季良冷冷的说道。“我知道晋军中不少人在农村拥有利益,但是两川、云南都能接受并落实土地改革,山西为什么做不到,这个根源,百川兄,我看在你的身上。”话说到这个份上,其实已经非常激烈了,好在戴季良临了还是把话兜了回来。“百川兄,你我的目光都要放远一点,以现在的国内形势来看,贵阳方面是支持不了多久的,战后的国内建设还需要你我主持,所以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嘛。”
暂时寄人篱下的阎锡山也不想跟戴季良彻底撕破脸皮,因此淡淡一笑:“主席说得是,山西那边,我会让赵(戴文)委员长多做一些工作,总不能拖了国防政府的后腿。”
关于土地问题的话题就此打住,不想再多说什么的阎锡山直截了当的进入正题:“主席,我听说有人认为,在抗战进入最关键时刻,西北政府不宜与盟国发生激烈对抗。”
“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戴季良轻笑一声。“不要被大英帝国残留的光环吓坏了,事实上英国人需要我们,比我们需要英国人更多。”看着迷惑不解的阎锡山,戴季良解释道。“战后的亚太格局必然发生极大的变化,英国国力削减,在殖民地问题上必然倚重美国和我们,因此别看如今双方矛盾似乎尖锐,但只不过是试探而已,只要清楚了双方的底线,重归于好只是时间问题。”话虽如此,但戴季良早就布下了若干后手,要在东南亚跟英国人斗个你死我活,不过眼下是不必跟阎锡山细说的。“所以百川兄只管告诉那些整日提心吊胆,怕这怕那的好心人们,这个世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可以肯定,只要我们强硬了,英国人一定会退缩的······”
军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