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开国功臣都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群体,他们以从戎之功换来高官厚禄,世代显恶。然而,明朝的开国功臣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危险之夜,一不小心就会株连九族。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屠杀功臣?真的只是要为子孙扫平障碍吗?为大明朝出生入死的那些老将,结局又有着怎样的不同呢?就让我们一同盘点明朝的开国功臣。
一、徐达魏国公徐达自天德,安徽凤阳人,和朱元张氏同乡,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在朱元璋回乡募兵时应征入伍,因为武艺高强,精通兵法,成为了朱元璋最信任的得力干将。1367年,朱元璋拜徐达为左相国,封信国公,并派他和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
次年8月。明军攻克大都元顺帝在宗室北朝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将徐达封为太傅魏国公,位列开国功臣第二。之后主持了数次北伐,驱逐蒙元残余势力,并长期驻守北平。后因病重在南京家中去世,享年54岁。
由于其长女嫁给了明成祖朱棣,因而自永乐以后,徐达被明朝官方视作开国第一功臣。徐达的子孙也分出定国公与魏国公两大世袭,世袭王纪,直至明朝灭亡。
二、李善长韩国公李善长自百世,安徽定远人,早年经历不详。李朱元璋年长14岁,在朱元璋攻取出阳的路上相遇,两人一见如故。李善长用汉高祖刘邦的事迹鼓励朱元璋,日后一定能成就大业。朱元璋大喜,将李善长收入麾下,负责后勤和文。陈书工作。
朱元璋将徐达视为韩信,将李善长视为萧何。然而徐达一生谨言慎行,最后得以善终,而李善长的下场要积惨很多。1367年,元璋拜李善长为右相国,封宣国公。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李善长名列第一,封太师、韩国公,中书省左丞相。
然而李善长性格狭隘,杜贤技能,再加上他一直是淮西功臣集团的领头人物,使得朱元璋对他十分猜忌。李善长也察觉到这一点,于是就主动辞去相位,并推荐亲信胡惟庸为相。1380年,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废除了实行千年的宰相制度。当时有人建议朱元璋追究李善长的责任,但是朱元璋故作大方的表示不会追究李善长。
十年后,朱元璋再次下旨追查胡惟庸。李善长和一奉淮西功臣被列入奸党,时年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70余口皆被诛杀。
三、常遇春,鄂国公常遇春,安徽定远人,与徐达合称徐长。元末,天下大乱,常遇春在土匪刘绪手下为造,后来带了十几个兄弟投靠了朱元璋。当时朱元璋麾下已经猛将如云,常遇春并没有得到重勇。在采石之战时,常遇春作战勇猛,一马当先,率先攻克了采石矶,由此展露锋王,成为朱元璋军中仅次于徐达的大将。常遇春曾说过,自己只要有十万兵马,就可以纵横天下,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常10万。
1367年,朱元璋封常遇春为鄂国公,并派他和徐达率25万大军北伐中原。然而,在北伐胜利以后,常遇春突然暴死,年仅40岁。朱元璋非常伤心。将其追封为开明忠武王西帝兰玉继承了常遇春的嫡系部队。
四,李文忠曹国公李文忠,字思本,原名李宝宝,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在母亲病逝后,父亲李贞带着他前去滁州投奔舅舅。朱元璋见到家人前来,十分高兴,当即就把外甥收为义子,改名为朱文忠,带在身边悉心培养。李文忠能征善战,而且还喜欢读书,对帐下的文人幕僚颇为信任。1380年,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朱廉无数,李文忠也不知因何原因也被朱元璋冷落,收了兵权,在四年后病逝,妻子李景隆继承爵位。
五,冯盛宋国公冯盛,原名冯国盛,安徽定远人,与兄长冯国用一起投军。在冯国用去世后,冯盛继承了兄长的官职部曲。朱元璋大封开国功臣时,将他封为宋国公。冯胜性格骄纵,飞扬跋扈,与女婿镇国公常茂的关系也很差。
在冯胜出征辽东时,常茂闯出了大扈。冯胜找朱元璋告状,没想到常茂也不甘示弱的揭发了冯胜的黑历史。翁绪二人互相攻击,最终朱元璋下旨将常茂流放,并收回冯盛的兵权。1395年,冯胜被朱元璋赐死。
帝业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