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把重心都放在陈晨身上,多少有些抬举他了。
探究他面对信息化作战的处事风格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要实验监控的监视范围和持久度,真正做到无死角防卫。这件事情就目前的发展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
可以说无论是检验陈晨,还是打压一下老A这些年处于顶峰的自满态度和试探转变他们的作战模式,都是在进行监控实验的目的的额外意图。
其实监控这项技术早在1976年就能实现彩色监控,国家也在1987年引进了监控技术。
但是受技术所限,监控的前情条件实在太多。
例如线路复杂,基本上需要走明线进行安装,安装后也必须人工实时在固定区域监视,总的来说安装复杂,行动不便。至少在陈晨提出设想之前,没有人将它跟军工联系在一起。
不是不想,而是适配度不合适。
除非安装在指挥部,不然就是一排排无用的摄影机。
而现在它的功能已经远远配不上老A的改装进度了。
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模式在老A这里完全走不通。说的大一点,可能在未来,传统的战争模式在全军都需要被淘汰。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大势所趋。早在前几年,国际战争格局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反转,要想不挨打,就得跟紧世界前进的步伐。最近军队改革的风越来越大,要想更稳当,老A更得要抢在所有人之前狠狠的挨这一次打!
老A名义上是特战部队,实际上是部队的先行军。有危险他们先上,有大改革他们先来,为更多的普通部队打下更好更踏实的改装路线。
他们本来就是打出其不意之仗,攻无不克之敌。
说句不好听的,总不能他们一边埋土里进行隐藏任务,一遍扛着大收录器实时观看敌方情况吧,如果真的这么干了,不是把自己的命不当命,就是将对方的脑子不当脑子。
所以监控在陈晨提供建议之前,仅仅是内部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做的使用,是被动防御。
但是陈晨改动后就不一样了,他通过对网络的了解,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从可视的线路转为网络,甚至是蓝牙信号,从而减小监视器的体积和监视器的隐蔽程度。
两种方式各有千秋,一个基建条件要求比较高,必须在信号范围内,才能进行同步监控。另一种倒是没了这样的限制,但是距离上却又相对限制。
反正再深的东西,陈晨就不太了解了,他最多帮忙帮他们对成品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顺便搭建一个无限远程监控系统,用来搭载监控的线上平台。
陈晨的军工思路不强,但是他的提议却给了很多人一个方向。
就连陈晨自己都不了解的地方,一座座他曾经见怪不怪的钢铁巨兽在中央正在以点成面的方式向着四周飞快扩散。
作为时代的蝴蝶小翅膀,轻轻一扇,一件事情便早了六七年的时间飞速被推动发展。
我在军营里得到重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