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图我们设BC,AD交于无穷远点P∞,从而P∞的极线为FH,过点O,于是P∞和O共轭,而三点形DCP∞外切于椭圆,于是OD,OC共轭,即AC,BD共轭。证毕。
引理也证明一下吧:
如图,三角形JKI外切于二次曲线Γ,L为J的共轭点(即L在HG上),则LK,LI共轭。
证:
设ML与Γ交于另一点N,NH,GM交于P,NG,HM交于O。则PLO是自极三点形,于是PJO共线,而O,L,K的极线分别为LP,OP,MG,它们共点于P,于是O,L,K共线,同理P,L,I共线,而LK的极点是P,P在LI上,于是LK,LI共轭。证毕。
几何角度 可以这样理解:
如图 ,抛物线是和无穷远直线l∞(红色直线)相切的二次曲线, 设切点为F∞。
而题主图中的坐标系比较特殊,它使得抛物线的对称轴垂直于x轴,事实上本质是使得无穷远处的切点为y轴上的无穷远点。那么我们要证明的是“P的横坐标确定,GH的斜率也随即确定”。而注意到,斜率k确定了实际上是确定了这条弦所在的直线上的无穷远点(1,k,0)(齐次坐标表示)。,于是我们要证明的就转化为“P的横坐标确定,GH上的无穷远点也随即确定”。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来先看看中点的等价定义:
线段AB的中点为 AB所在直线上的无穷远点M∞,与A,B构成的点列的第四调和点,即存在中点P,使得(AB,PM∞)=-1。
结合极线的调和性,就可以这样定义二次曲线的弦的中点:弦所在直线上的无穷远点的极线与弦的交点。
好了,那么回到原来的问题,由抛物线的性质,弦GH所在直线的无穷远点I在F∞的极线上,这说明无穷远点I的极线经过F∞,即I的极线平行于y轴,垂直于x轴,这意味着I的极线上的点的横坐标是唯一的,事实上这一结果才是上文提到的“使得无穷远处的切点为y轴上的无穷远点”的作用。
而由中点的定义我们知道这条线还过中点P,而这时候如果确定了P的横坐标,意味着这条极线也就确定了,那么极线对应的极点P自然确定,即确定了GH所在直线上的无穷远点,亦即确定了GH所在直线的斜率。证毕。
对于焦点在x轴上的抛物线,结论变为“中点的纵坐标确定,则弦所在直线斜率随即确定”(这里默认斜率存在的情况),可以如法炮制。
向量AC·向量BD=(向量BC-向量BA)·向量BD
=向量BC·向量BD-向量BA·向量BD
=(BD² BC²-DC²)/2-(BD² BA²-AD²)/2
=[(BC² AD²)-(DC² BA²)]/2。证毕
利用这个定理和内积的定义就可以求对角线夹角余弦值了即
cosθ=[(BC² AD²)-(DC² BA²)]/(2AC·BD),此外,平面内,不管是凸四边形还是凹四边形都成立,空间里即对于三棱锥这个定理也成立,因为放在空间中证明过程是一样的,并且如果C在BD上也是成立的。
1)证明:
如下图,由内切圆性质,易知A,P,N共线且AN是∠DAB的平分线,其他四条蓝色直线同理。为方便,我们约定四边形A,B,C,D的四个内角分别为∠A,∠B,∠C,∠D
于是∠JPN=∠APD=180°-(∠A ∠D)/2
∠JLN=180°-(∠B ∠C)/2
故∠JPN ∠JLN
=360°-(∠A ∠B ∠C ∠D)/2=180°
于是J,P,N,L四点共圆。
2)
由1)得到∠JPN=∠APD=180°-(∠A ∠D)/2
∠JLN=180°-(∠B ∠C)/2
于是由四边形JPNL为矩形可以得到
∠JPN=∠APD=180°-(∠A ∠D)/2=90°
于是∠A ∠D=180°,故AB∥CD,同理可以得到另外一组AD∥BC,于是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本文从欧氏几何角度对完全四边形的若干常见的基本性质进行讨论。
笛沙格对合定理
如图,同心圆过无穷远直线上的虚圆点I,J,无穷远直线(蓝色)关于同心圆的极点是同一点O,这说明这些同心圆属同一个二次曲线系,即OI×OJ λ(IJ)²=0, 因此 由线束的笛沙格对合定理知过A作的两切线属于同一对合的对应直线,由此得到二次曲线Γ(未画出)上的对合,故连线过定点。
依曼海姆定理(伪内切圆性质) 及内心性质(有的地方戏称为鸡爪定理)可得 H为内心及HT=TC且∠ACT=∠ACB ∠BCT=∠ACB ∠CAT=∠ADB
则AH/AT=HD/HT⇔AH/HD=AT/HT⇔AC/CD=AT/HT⇔AC/CD=AT/CT⇔sin∠ADC/sinA/2=sin∠ACT/sinA/2=sin∠ADB/sinA/2⇔sin∠ADC=sin∠ADB ,显然
习题
设非退化二阶曲线Γ:
S≡XᵀMX=0,记IᵀMJ=JᵀMI=Sij,平面上三点A,B,C(迳用字母表示其齐次坐标),设由Γ确定的配极变换为φ,则φ(A)=MA,φ(B)=MB,φ(C)=MC,设ABC的配极三点形为A'B'C'(字母已对应好,即A↔A',B↔B',C↔C'),则
A'=MC×MB,B'=MA×MC,C'=MA×MB,则直线AA'=A'×A=MC×MB×A=(AᵀMC)MB-(AᵀMB)MC=SacMB-SabMC,
即AA'=SacMB-SabMC 同理直线
BB'=SbaMC-SbcMA
CC'=ScbMA-ScaMB,则显然AA' BB' CC'=0,故三线共点。
透视中心的极线为透视轴利用配极原则即可。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