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C. Philosophy of Science. The elimination of person.
“她今天不怎么说话应该是出什么事情了。”
“他早上跟朋友吵架了,待会还是不要约他出来了,他肯定没心情。”
如上的心理常识我们习以为常,天天在用,可是它科学吗?
“一边宣称自己用弗洛伊德的理论一边又说自己不搞心理学就像一边喝酒一边说自己不想醉。”意思是,如果心理常识不是一门科学,那它是什么?毕竟,如果仔细想想,心理常识确实如同科学一样——它收集证据并且依照自己的理论和规则对现象做出解释和预测。"
心理常识总是依靠一些本体论式的概念。它假设了很多无从观察和测量的东西,像欲望,感受,记忆,情绪等等。而且直觉上,我们并不觉得这些概念仅仅是理论的一部分,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我们相信想法是存在的,尽管我们仅能观察语言,书面的或者是口头的。
心理常识的有些低阶规则,即非常贴近观察,比如,“易怒的人很容易生气。”这就把“易怒”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和一个切实的现象“容易生气”联系在了一起。心理常识也有高阶规则,即非常远离观察的规则,而且这些规则还被看作支撑整个理论的原理,是不可被质疑的;同时,这些高阶规则也被用于解释低阶观察。一个高阶规则的例子:人们总是选择最简单的办法实现他们的目标。
心理常识的规则,在一些前提条件下,也可以用于解释现象并做出预测。这样看来,心理常识和科学非常像。
实证主义相信这些规则都有观察上的平等替代;库恩则认为,心理常识也是一种思想范式,而我们都在童年时被它教化了。
认为心理常识是科学的还是激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
• 心理常识的预测不常成功。它就像占星学一样——它给出足够模糊的预测从而不会被证伪。
• 比起心理学,心理常识多年来没有什么进步,而且有很多重要的心理学问题它都不能回答。
• 存在很多反例。
• 它只是在理性化我们的行为,并非解释。
• 它和心理学的其他部分有冲突,比如脑科学。
• 它给哲学留了太多空间。它讨论问题的方式组织它解决问题。
连接主义的模型和心理学的冲突更少。连接主义认为脑内不存在语言,”思考“和”想法“不过是神经元集体运转的结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婴儿不会说话但是可以辨别人脸。这给了我们一个很不一样的大脑蓝图。
有些哲学家认为心理常识以及被连接主义打败了。心理常识根本不必像神经科学靠拢,就像巫术没必要像社会历史或者宗教研究靠拢。
如果我们接受这一套说辞,那我们就得把心理常识里的”人“概念扔出窗外。
如果我们想要为心理常识辩护,其实没有看上去那么难:
• 很多领域根本用不到心理常识,所以心理常识也没有必要去回答那些问题。它只需要回答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就好,这就足够了。
• 心理常识有自己的问题,但是神经科学也没有好到哪去。两者都解释不了人类的创造力。
• 心理常识的有些形而上概念还是很好用的,它被心理学,历史学甚至社会学广泛使用,那这些领域的进步心理常识也是有功劳的。
• 心理常识没必要像神经科学靠拢,毕竟它本身的很多概念就很有价值了。
• 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都是很年轻的科学,现在就担心它们不和谐有点太早了
• 心理常识并不是科学,它只是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就好像日常交谈我们会说,“烧水壶在烧水”,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真的认为烧水壶有什么意愿,这只是一种方便的交流方式。
数学联邦政治世界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