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四年八月,楚汉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历史背景:秦末年间,项羽和刘邦造反军窝里斗,两军在荥阳你进我退地纠缠了两年多。这时的形势是:刘邦占领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的全部地区,以及四川贵州湖北安徽的部分地区。刘邦的背后是自己封国广大的地域,粮草兵员源源不断。除此之外,刘邦的部将在全国各地继续攻城掠地。刘邦不怕持久战。
项羽只占领着江苏的苏北,以及河南荥阳城及东面的小部分土地。项羽远离封国苏北,退路已被切断。粮草兵员无法补给不说,自己的封国已被刘邦包围,随着汉将的不断进攻和胜利,自己的封国在一天天缩小,随时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楚汉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
事件疑点:实际上鸿沟和议是项羽向刘邦提出的和谈的。项羽根本不能持久,甚至一天也不能在荥阳久留。所以,项羽向刘邦提出了和谈:让出荥阳,送还刘邦家人,以换取以鸿沟为界,两分天下。
刘邦答应了项羽的要求,以此换回了被项羽羁押的父亲和家人。于是双方罢兵,项羽率军东归。
但《史记》里不是这么说的。读过《史记》的人对上述文字都会提出反对,许多讲《史记》的专家也会反对。因为《史记》中说的是刘邦向项羽求和,而且第一次还被项羽拒绝了。
《史记·项羽本纪》是这样描写的:“这时候,汉军士卒气盛,粮草充足,项羽士卒疲惫,粮食告绝。刘邦派陆贾去劝说项羽,要求放回太公,项羽不答应。刘邦又派侯公去劝说项羽,项羽才跟刘邦定约,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同意了这个条件之后,立即放回了刘邦的家属。汉军官兵都呼喊万岁。刘邦于是封侯公为平国君,让他隐匿起来,不肯再跟他见面。说:‘这个人是天下的善辩之士,他呆在哪国,就会使哪国倾覆,所以给他个称号叫平国君。’项羽订约后,就带上队伍罢兵东归了。”
“刘邦也想撤兵西归,张良、陈平劝他说:‘汉已据天下的大半,诸侯又都归附于汉。而楚军已兵疲粮尽,这正是上天亡楚之时。不如索性趁此机会把它消灭,如果现在放走项羽而不打他,这就是所谓的养虎给自己留下祸患。’”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追击项羽到阳夏南边,让部队驻扎下来,并和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好日期会合,共同攻打楚军。”
读上述这段文字,我们会得出两个印象:
第一,求和的是刘邦,如若不是侯公嘴皮子厉害,刘邦根本不可能得逞。
第二,项羽失败是因为信守承诺,而刘邦胜利是因为受小人挑唆违背鸿沟协议,从项羽背后捅刀子所致。项羽信守承诺撤军,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遭到刘邦的突然袭击,才被围垓下,兵败身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司马迁写的对吗?
其实不对。鸿沟协议很可能又是司马迁为了把项羽塑造成英雄而撒下的又一个弥天大谎。
急于求和的应该是项羽。无论从当时楚汉的战略态势考察,还是从鸿沟协议的内容分析,急于求和都是项羽,而不是刘邦。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