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不向东回封国,而是向南撤退呢?他要去哪儿呢?
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项羽根本没有打算回都城徐州,他知道大势已去,应该赶紧南逃,甩开刘邦的追军。项羽的撤退路线暴露了项羽对鸿沟协议的态度。如果项羽真的相信鸿沟协议,真的认真执行鸿沟协议,鸿沟以东都是你项羽的地盘,现在陈留、外黄被彭越占了,你应该把它夺回来。夺不回来你可以通过外交途径找刘邦算账。不能善罢甘休!
可是,项羽却没有攻打陈留、外黄,而是绕道避开了。为什么呢?
很显然,项羽也不相信鸿沟协议。鸿沟协议不过是项羽安全撤军的幌子。同时由于军队战斗力的下降,连年的战事、奔波、攻城伤亡,再加上都城告急,此时项羽已经无心无力与彭越作战,对于在短时间内攻占陈留、外黄毫无信心。饥饿难耐,丢失成皋、被汉军围攻在荥阳城里多日的楚军,现在完全是在仓皇逃命。
如果不赶紧乘机远遁,如果在陈留与彭越发生战事,则前有彭越,北有曹参、韩信,南有刘贾、黥布。背后,恐怕项羽自己也清楚,刘邦不可能就此罢休,背后的追兵一定已经在路上。如果攻打陈留,必然会被包围在陈留城下。所以,项羽此时要用刘邦家人换来的时间,赶紧夺路而逃。
不是小人挑拨,刘邦真的打算守约?按照司马迁的描写,似乎楚汉订立鸿沟条约之后,刘邦是打算遵守协议的,只是因为张良、陈平等人的一番不能养虎遗患的劝谏,才使刘邦改变主意,背约击楚。
这样一来,背信是毫无疑问了,只不过背信的责任主要在张良和陈平,刘邦只是从犯。然而,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刘邦从来没有信守过诺言。在自己弱小的时候没有信守过,现在自己强大了,项羽已经在仓皇逃命了,怎么会突然正人君子,要信守这样一个显失公允,毫无操作可能的鸿沟协议?
大封诸侯刘邦被封到南郑,心里不满嘴上不说,一本正经地率军开赴南郑,一路还烧毁栈道,断绝道路。可是到了南郑后,立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回关中,夺取三秦之地,设郡县以为自己的封地。
这之后项羽发兵征讨,刘邦去信保证,只要亡秦时的约定,一旦达到目的,立刻罢兵,绝无东进的奢望。就在信发出的同时,刘邦的进军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他一面攻占其它诸侯的土地,一面抓住项羽诛杀楚怀王的由头大做文章,转移其它诸侯的注意力,掩盖自己吞并其它诸侯土地的事实。
刘邦已经拥有了荥阳以西,黄河南北的土地之后,也并没有满足,而是挟持五诸侯一直向东打到彭城。其吞并天下的雄心已经昭然若揭。
现在,刘邦已经今非昔比,已经发展得十分强大了,已经实际上占有了秦帝国的全部天下,只除了那个自己曾经占领过的,现在还属于项羽的彭城。这个时候,刘邦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地率军西归?
———————
司马迁这样写,不过是为了再次拨动一下读者心中的好恶天平。用胜利者的背信积累读者对失败者的同情。
如果一定要说有鸿沟协议,一定要用鸿沟协议来衡量项羽、刘邦的个人道德品质,那我们只能理解为:刘邦用它换来了家人的性命,项羽用它换来了荥阳安全撤退的时间。
然而,项羽的夺路而逃也没能使他安全地远遁。很快,刘邦的追兵赶到,在距离荥阳 200公里的阳夏城南,汉军追上楚军。接下来是固陵之战。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