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天的离别,时间的流逝,芸汐来到西汉时期。
历史背景:经过楚汉之间长期的拉锯战,在萧何、张良、韩信等的协助下,刘邦所率领的汉军逐渐坐大。楚汉两国协议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互不侵犯。但是,当项羽遵守诺言退兵,并放回曾被扣为人质的刘邦的父母妻子之后,刘邦却背信偷袭。项羽退到垓下,刘邦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军心,最后项羽走投无路,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只好自刎于乌江边。
这场历时近五年(前206年)四月至五年(前203年)的楚汉战争,终以刘邦一统天下,项羽彻底败亡而自杀而告结束。
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芸汐:“据说,在历史上,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一个朝代。”
芸汐来到长安,遇到汉高祖刘邦。
刘邦:“这位姑娘,来此是要去何处?”
汉高祖刘邦,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他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芸汐:“女子本名芸汐,久仰陛下大名,芸汐来此处是寻人。”
刘邦:“寻人,寻谁?”
芸汐:“他叫刘邦。”
刘邦:“我就是。若有事,请随我来。”
刘邦本人外貌隆准,美须髯,面呈龙相。年少时的刘邦性格豪爽,却不喜欢读书,为人豁达,不喜欢农事,只喜欢喝酒。其父太公训斥为“无赖”,并说他不如哥哥,但刘邦还是我行我素。
在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
刘邦:“这必须得先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
芸汐:“陛下是否需要芸汐的帮助?”
刘邦:“让我想想……”
随后,他们一起,前后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 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这样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开放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刘邦:“另外,还需要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紧接着,他们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因为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
随后,汉朝初期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
历史上据说刘邦特别喜欢在一家酒店喝酒。每天下午就去那喝酒,又没有钱,怎么办呢?赊。可是赊了也要还的,只不过刘邦有天命。那家酒店的两个女老板发现,只要刘邦来喝酒,那天喝酒的人就特别多。一年算下来,还赚了不少,一下子把白条斯了。
其实,历史上的刘邦在政治上很会善用人才: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刘邦以文治理天下,征用儒生,诏令天下,广韩信泛求贤。
即位的同年6月,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战争的胜败,人的因素总是最重要的。
———————
秦朝末年,刘邦在芒砀山时,有一天夜里喝醉了酒,前行者回报道,前面有一条大蛇阻挡了去路,刘邦正在酒意朦胧之中,似乎什么也不怕,挥剑将挡路的大白蛇斩为两段。
有一老妇人在蛇被杀死的地方哭,有人问哭的原因,老妇人说,有人将我儿子杀死了,有人又问,何以见得你儿子被杀?老妇人说,我的儿子,就是化成为蛇的白帝子,因挡在路上被赤帝子所斩。后来有人将此事告诉刘邦,刘邦听后暗自高兴,颇为自负。
这是来源于西汉时期的历史典故。
———————
另外,有一次偶然的机会,刘邦见到了秦始皇。
当时做为泗水亭亭长的刘邦去咸阳出差,结果在办公完事的同时,结果却:邂逅一个人,艳遇一座城。也在繁华的咸阳城里“邂逅”了一生的“情敌”秦始皇。同样是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在威凛的吆喝声中,在滚滚的车轱辘声中,在赫赫的歌功颂德声中,出现了一个另类之声:“大丈夫当如是耳!”
短短的七个字,柔和而含蓄,如同投入河中的一颗小石子,似乎掀不起风也掀不浪,掀起的只是老当亦壮的刘邦的雄心壮志。刘邦在说这七个字前面还加了个谓语:“喟然太息”,也就是说在感叹、感概声中说完这句话的,这句话的里意思很简洁明了,大致意思包含三层:一是他是我的榜样;二是他是我崇拜的偶像;三是他是我奋斗的标杆。
再延伸开来就是,人生在世,就是要努力争当秦始皇那样人才有价值、才威风,这才是刘邦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目标。
短短的七个字,简单的一句话,折射出刘邦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心理素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拥有积极的上进心。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刘邦当时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在聚天下光环于一身的秦始皇面前,他可以说是渺小、低贱到了尘埃之中去了。然而,刘邦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低微、身份低贱就自暴自弃,自甘坠落。
他看到了风光如斯,强大如斯的秦始皇,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嘴里直乎“帅呆了、酷毙了”之类的赞美之词,而是把自己联想到了秦始皇,自己要是也能像秦始皇这样前呼后拥、万人景仰、君临天下该多好啊。因此,不甘落后的刘邦不管现实,不顾场合,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耳的呼声,目的很明确,向秦始皇学习。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刘邦的积极、向上、向善的进取心和毅志力。
另一个方面是淡然的平常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刘邦因为羡慕秦始皇的风光,把秦始皇当成了偶像来崇拜,把他当成奋斗目标来看齐。项羽的话里可以说是“比、学、赶、超、争”五味俱全,而刘邦的话里却只有“比、学、赶”三味。少了“超和争”,就少了无畏的麻烦,可以说这是刘邦拥有一颗平常心的最好体现。
二是拥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刘邦当时虽然还不能算是个政治家,但多年的社会经验,多年的人生历练,自己已经懂得人情冷暖、人世沧桑、人心叵测,懂得人无远志、人无近忧,那样的人生便是碌碌无为、窝囊的人生,因此,他以独有政治眼光来看待秦始皇的“无限风光在险峰”,从而有感而发地发出了向他学习、向他看齐、向他靠拢的政治感言也不足奇怪了。
三是拥有超然的欲望追求。人的一生是追求的过程,有的人追求名利,有的人追求富贵,有的人追求虚荣,有的人追求享受。作为人海中的一朵浪花,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都有七情六欲,刘邦是凡夫俗子,自然也不能例外。
确切地说,刘邦对秦始皇的风光,除了羡慕,还有嫉妒和恨,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毕竟刘邦在惊羡、赞叹秦始皇的权力、财富、地位时,还会本能地产生那种与生俱来的失落感,从而激发的是嫉妒感和恨意感。
但刘邦的不象项羽那样直白,他的心胸也不象项羽那狭窄,他把当秦始皇当成自己追赶的对象,把成为秦始皇那样的人当成自己的欲望,正所谓有欲望才有追求,刘邦有欲望,有追求,但他对欲望和追求有更深层的理解,他能正确的对待欲望和功利,和项羽的“取”和“代”不同,他更多的是“追”和“求”,因此,说白了,刘邦的追求其实是一份简单的动力,是一份平凡的快乐。
刘邦把自己当成凡人看待,享受一下凡人的快乐,学学流浪的吉卜赛人,即使一无所有,也纵情歌唱,活跃了思想,保持了正义之心,实为难人可贵。
刘邦的抱负如同蜗牛爬树,轻装上阵,放下了所有的负担,正开始了“积跬步,至千里”的追梦之旅。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