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当然有意见,刘盈才是你的太子。”
此刻,她心中涌现的愤慨之情已然超乎言表,犹如潜藏于深海中的熔岩,炽烈而无法名状。
刘邦:“但我,还是想封刘如意为太子。”
汉高祖与皇后吕雉所生之子刘如意,异母兄皇太子刘盈生性仁慈软弱,汉高祖认为他不像自己,常想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因为刘如意像他。戚夫人受到宠爱,常随汉高祖到关东,日夜啼哭,想立刘如意代刘盈为太子。
对于刘邦的看法,吕雉肯定不是这么看,儿子都是自己的好,她一定会认为这是戚氏的野心和阴谋、是戚氏在扰乱朝纲、破坏政统。
吕雉年纪大,常在家留守,很少见到汉高祖,和汉高祖日益疏远。
当刘邦做汉王时,得到定陶人戚姬,很是宠爱,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到了晚年,吕后容颜衰老就不受宠爱了。而戚夫人得宠,他的儿子如意几乎取代太子地位有好几次。
吕雉身为刘邦的发妻贵为皇后,同刘邦一起经历了无数的苦难,但是在刘邦成为皇帝之后对于吕雉的不喜就更加的明显。在美貌妾室和一起经历苦难的皇后,刘邦更喜欢前者,刘邦的喜爱恰恰成为了吕雉想要杀死戚夫人的原因。
戚夫人太受宠了,受宠到刘邦想要将皇位传给刘如意,这无疑是刺激着吕雉最后的底线,因此吕雉在刘邦驾崩后便将戚夫人的四肢砍掉,做成了人彘,并且杀死了刘如意以绝后患,其行事狠辣连自己的儿子刘盈都有因为戚夫人的死惊吓过度,旧病缠身。
在刘邦当皇帝期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刘邦的肯定和赏识。
按照吕雉的逻辑,她觉得自己对刘邦有爱、对大汉有功,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刘邦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不应该有废太子的想法,但是,这些都没有得到刘邦的重视,丝毫没有感动刘邦,尤其是废立太子事件,使吕雉受到沉重打击,她憋屈和痛苦心理可想而知。
她当然不会、也不敢找刘邦评理和纠缠,在她看来,刘邦一定是被戚氏迷昏头了、戚氏一定是在背地里跟刘邦说了自己不少坏话、捣了不少鬼,使刘邦不思回报、不念旧情,因此,对戚氏的仇恨进一步加深。
太子之争事件中,戚氏其实忽视了一个最关键、最致命的因素:没有与功臣集团的紧密联系,没有和功臣集团建立某种信任、达成某种默契;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刘邦一人身上,但是,在涉及重大利益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皇帝刘邦只是功臣集团的大代表、大股东,他不能一人说了算、他摆不平其他股东。
道理很简单,戚氏和她的儿子没有和功臣集团建立某种信任和默契,功臣集团的既得利益就得不到保护,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事历史上屡见不鲜。
众人走出宫殿。
其实,戚夫人什么都想要,吕雉也是被她逼的。一切的根源在刘邦戚夫人一生都困在亲亲爱爱中一心搞事业的吕后。
汉十一年(前196),刘邦重病在身,戚夫人日夜侍奉皇上,赵王如意常被抱在皇上面前,刘邦说:“终归不能让不成器的儿子居于我的爱子之上”。
汉十二年(前195),刘邦随着击败黥布的军队回来,病势更加沉重,愈想更换太子。张良劝谏,皇上不听,留侯就托病不再理事。太傅叔孙通引证古今事例进行劝说,死命争保太子。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
皇上假装答应了他,但还是想更换太子。等到安闲的时候,设置酒席,太子在旁侍侯。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邦大惊。四个人敬酒祝福已毕,小步快走离去。
皇上目送他们,召唤戚夫人过来,指着那四个人给她看。
刘邦:“那好吧,就封刘盈为太子,你们四个人辅助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吕后就是你的主人了。”
戚夫人一听,哭了起来。
刘邦:(对着戚夫人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天鹅高飞,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短箭,何处施用!”
皇上唱了几遍,戚夫人抽泣流泪,皇上起身离去,酒宴结束。皇上最终没更换太子,原本是留侯招致这四个人发生了效力。
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刘邦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高祖。
有一天,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高祖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刘邦听从了赵尧的建议,任命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并在《手敕太子文》中嘱托刘盈:“我重病缠身,使我担心牵挂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儿子都可以自立了,怜悯这个孩子太小了。”
芸汐走到戚夫人面前。
芸汐:“戚夫人,请你跟我来,我有私事想问一下。”
(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