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盛世,是指西汉汉武帝开创的盛世,汉武帝是两汉时期雄才大略的皇帝,建立了多方面的制度,成了和秦始皇并列的千古一帝,后人常用“秦皇汉武”并称。
汉武帝即位之初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而诸侯王国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不小。所以,他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采取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变古创制,确立察举制,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始。收相权、设刺史、首创年号等,建立系统完整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他还非常注重人才开发,此时名相、名将辈出;经济上,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建立均输和平准,强化重农抑商;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这些变革使西汉经济基础得以空前强固。
军事上,除了北伐匈奴,平定四方,大幅开扩领土,如三越、西南夷、朝鲜半岛北部和西羌等地成西汉领土,而倭奴国、朝鲜半岛南部和东南亚等地,也开始与西汉有文化上的交流与商业上的往来。
汉武帝将中国历史领到新阶段,以汉族为主体的国家在他的时代得到空前巩固,西汉文学、史学、哲学、科技、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方面,都有相当程度发展,汉文化主流形态基本形成,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序幕。他的时代所产生政治思想与规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影响。班固在《汉书》赞语“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背景:秦朝灭亡以后,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在汉太宗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汉太宗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采用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公元前141年正月甲子(正月二十七),汉景帝驾崩,其子刘彻即位,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把西汉推向鼎盛时期。
政治上:1.巩固集权。汉武帝即位后,经过文景两朝的“众建诸侯”与平定七国之乱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降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国家,于是持续推动专制的中央集权,又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
①设立中朝: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丞相有相当大的权力。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分别以第一代功臣中功次居于前列的萧何、曹参为丞相,丞相威望曾经盛极一时。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丞相的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当时的丞相,实际上是朝廷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理大臣。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议之。”于是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祖“非有功,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的拒绝。汉景帝默然而有沮丧色。可见当时相权之重。
汉武帝初年和丞相多有不合,田蚡任丞相职,曾荐举升迁的官员,其中有从平民直接任职级二千石的高级官僚,让皇帝的用人权利受到侵犯。于是汉武帝表达内心的不悦,说道:
刘彻:“你荐举的官吏说完了吗?朕也有要荐举的官吏。”
田蚡也曾经请求占用官营手工业管理部门少府考工室的地方用以扩建宅第,汉武帝愤怒地说:
刘彻:“你为什么不索性占用武库之地呢!”
汉武帝亲政后,为贯彻自己的命令,有意提升君主的权利,于是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于是设立中朝,以抑制外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所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之内就先自作出了决策,再交由“外朝”的丞相来执行。尚书,本来是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官员。“中朝”形成之后,尚书的地位日益重要。尚书和一般仅仅参与宫廷议政的官员不同,由于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在“中朝”逐渐居于核心地位。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并且根据官吏的政绩,奏行赏罚,是丞相的主要职责之一。然而在汉武帝时代,却有皇帝亲自接受“上计”的情形。
元封五年(前106年)春三月,汉武帝曾经东巡至于泰山,接受诸侯王列侯朝贺,“受郡国计”。
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曾经“受计于甘泉”。汉武帝直接“受计”,说明当时他已经牢牢把握了对各地诸郡国的控制权。
他经常更换丞相,在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间,先后用相十三人,平均任职时间只有四年多,其中三人在任上去世,有三人被免职,二人有罪自杀,三人下狱处死,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见到多位政府高层官员受到严厉处置。
汉武帝还曾经有设置左右二丞相的意图。征和二年,他任命刘屈氂左丞相,颁布诏书,宣布分丞相官署为两府,以期待天下远方合适的人选。后来分设左右丞相的设想,并未付诸实施。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