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历史上李广经常迷路。
关于李广老是迷路,而卫青、霍去病却很少迷路,这与李广绰号有关。
如果我们谈论古代历史上并没有多少战功,然而名气却又最大的人,莫过于李广了。
李广的名气确实非常大,他有一个“飞将军”的绰号。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飞将军”已经成为一个经典的意象。作为一个经典的意象,包含着多重含义。比如具有“保家卫国”的意义,比如具有“战无不胜”的意义,比如具有“坚韧不拔”的意义。总之,这个意象在古代是最有正能量的一个意象之一。
有人说,“飞将军”其实指的是卫青。比如,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就应该是卫青。因为李广并没有掌握那么大的实权,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可能他在的话,就能够完全扛住匈奴。只有卫青才具有这样的能力。
这种说法,明显是机械理解诗歌含义,是不懂得诗歌意象的一种做法。说到这里,就想到了沈括曾解读杜甫的“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沈括说:“四十围乃是径七尺,无乃大细长乎?”他认为杜甫写的柏树实在是太细长了,根本就不像树。这就是不懂意象,从实际情况考虑的结果。
总之,“飞将军”作为李广的代表,是无可争议的。
但是,李广所建立的功绩,实在又太小了,他在抗击匈奴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成绩,因而他的官爵也不高,一辈子连一个“侯爵”也没有得到。
要知道,汉朝对待军人,是有一整套完善的评判升迁标准的。汉代的军功奖励办法是延续秦代的,虽然已经不完全是根据砍掉多少人头来计算军功,也主要是根据获得多少战马,获得多少俘虏也计算。甚至所获得的俘虏中,要有多少等级的大官。总之,标准是很客观的,李广没有封爵,与他所建立的功劳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对于李广的这种情况,后世是非常同情,也因此出现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样的成语。因为这个成语,李广就不仅仅具有“飞将军”这样正能量的意义,还具有了“不得志”这样的负能量的意义。
古代科举考试中,有很多的书生,常常都因为没办法考中而心绪难平。或者因为在当官的过程中,很难获得升迁牢骚满腹。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就会拿李广说事,觉得自己就像李广一样,尽管具有“飞将军”这样的威名,但是却也有“未封侯”这样倒霉的命运。
李广之所以没有立下太大的功劳,与他在打仗的时候经常迷路,有很大的关系。正是由于一生有很多次迷路,好多次都没有准时到达目的地,所以没能成功。
在我们的印象中,汉朝打匈奴,应该是两军对垒。其实不是这样的,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其实并没有那么强大。只是因为他们经常四处抄掠抢劫,使得他们的名声变得很大。
如果说打一个比喻的话,汉朝打匈奴,有点相当于在野外打猎。猎物是满山跑的,你根本不知道它在哪里。所有的猎手都在寻找猎物,而最先找到那个猎物,并把它打下来的,显然就是最幸运的人。
一般乡下在打猎的时候,有一种说法叫做“沿山打猎,见者有份”,就是说不管是谁打的猎物,见到的人都可以分到一份。为什么都有份呢?因为打猎物就是碰运气。自己的运气好,就能够碰到猎物。但是这并不表明别人就没有功劳了,如果没有别人惊扰了这些猎物,这些猎物也不太可能跑到自己的枪下,被自己打到。所以才有这样的规定。
可是汉朝打匈奴不是这样的,只有碰到匈奴,把匈奴给逮住了,把牛羊和战俘带回来了,你才算是立功。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