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哀荣:赵充国晚年请求退休,返回家中。但朝廷议论“四夷”问题时,赵充国还常常参与兵谋。
甘露二年(前52年),赵充国去世,终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葬于圭卜山之阳(今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赵充国去世后,与霍光等人一同画肖像于未央宫麒麟阁中,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成帝追美赵充国,曾召黄门侍郎扬雄称颂之。扬雄有“在汉中兴,充国作武”的颂词,歌颂赵充国在西汉中兴中的武功。葬于圭卜山之阳(今清水县城西北的李崖),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轶事典故:百闻不如一见。出自《汉书·赵充国传》:“百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后成为谚语和成语。意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凡事要调查研究才能下结论。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西汉时期,赵充国奉汉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区叛乱,见叛军军心不齐,就采取招抚的办法,使得大部分叛军投诚。可汉宣帝命他出兵,结果出师不利。
后来他按皇命收集军粮,造成叛乱,他感慨地说:“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策略成功:宣帝把辛武贤的奏书交给赵充国,命他与校尉以下知羌事者博议。赵充国认为辛武贤的计策不妥,他与长史董通年上书进谏。
认为我们估计匈奴与羌族必有预谋,打算大举侵扰,希望能阻塞张掖、酒泉以断绝汉朝与西域的交通,所以那里的郡兵尤不可调发。估计先零部落首为反叛,其他部落是被迫胁从,所以赵充国等建议:对羌族各部,应当根据主谋与胁从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严惩主谋者,宽恕胁从者,选择了解羌俗的良吏抚慰羌民,这才是万全之策。
宣帝将他的上书发给群臣议论。但公卿议论的人的意见完全与赵充国之策相反。
宣帝于是任侍中乐成侯许延寿为强弩将军,任酒泉太守辛武贤为破羌将军,发下玺书嘉纳其策。同时发书给赵充国,指责他迟迟不肯用兵,不顾士兵艰苦,不计国家开支;告诉他朝廷已按辛武贤之策行动;命令他带兵扰乱敌军,并说天道顺当,出兵必胜。
赵充国受到皇帝指责,并不放弃己见,他以为将军带兵在外,虽受诏命,只要能安国家,就应按便宜行事。于是上书表面上承认过错,实际上进一步陈述用兵利害,宣帝很快地采纳了赵充国之策。
赵充国领兵到了先零羌所在地。先零羌因长久驻扎在一个地方,思想上松懈,突然看见汉军大部队到来,抛弃车辆辎重,打算渡过湟水,道路险隘,赵充国缓慢地驱逐之。羌人赴水溺死者数百人,投降及斩首五百多人,获得马、牛、羊十万余头,车四千多辆。
汉军到了羌地区,命令不得烧毁住所损害农牧。
羌知道这个消息,高兴地说:
龙套:“汉军果然不攻击我。”
他们的头领靡忘派人来说:
龙套:“我们愿意返还你们的失地。”
赵充国报告这个情况,还未得到答复。靡忘亲自前来,赵充国招待饮食,让他回去告谕众。
护军以下的军官对这件事都有争议,有说对于这种反虏,不可放他回去。赵充国说:
赵充国:“你们都是从自己的方面考虑不是从国家方面考虑。”
他的话还未说完,答复的玺书已经到达,命令对靡忘用将功赎罪论处。
后来羌竟不用出兵就平定。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