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 ,字路叔,宗正刘辟强子,别名千里驹、阳城缪侯。楚元王刘交之后代,生于长安,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刘德以宗正关内侯行谨重为宗室率,被封为阳城侯。
刘德,字路叔,修习黄老之术,有谋略。年少时多次谈论政事,被召见于甘泉宫,汉武帝称他为“千里驹”。
昭帝初年,做宗正丞,参与处治刘泽诏狱。因父亲任宗正,改为大鸿胪丞,又转任太中大夫,后来又做宗正,参与拷问上官氏、盖主的事。刘德常抱着《老子》知足常乐的想法。
妻子死后,大将军霍光想把女儿嫁给他,刘德不敢娶,害怕太荣盛。盖长公主的孙子谭拦住刘德申述连坐之事,刘德多次用公主常起居有失检点来责备他。侍御史以为霍光怨恨刘德不接受女儿,猜想他的意思弹劾刘德诽谤诏狱,免作庶人,隐居山野田间。霍光听说后很痛恨,又禀告皇上召刘德守青州刺史。
一年多,又做宗正,参与立宣帝。因拥立皇帝赐爵关内侯。地节中,因亲亲行为笃厚封为阳城侯。儿子安民做郎中右曹,宗室家族因刘德做官宿卫的有二十多人。
刘德为人宽厚,乐善好施,每次办理京兆尹的事,常为罪人平反。家产超过百万,就用来救济兄弟,供宾客饮食,说:
龙套:“富有,是百姓怨恨的。”
在位的十一年里,儿子刘向因铸造假黄金,应当伏法,刘德上书讼罪。
赶上他去世,大鸿胪上奏刘德辩解儿子的罪,有失大臣之体,不应赐谥号立后嗣。韶令说:“赐谥号‘缪’,为他立后嗣。”
传到孙庆忌后,又做宗正太常。
薨(hōng,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儿子刘岑继位,做诸曹中郎将,位列于校尉。官至太常。
薨,传给儿子,最后到王莽失败,便断绝了。
—————
轶事典故:刘德少时数言事,召见甘泉宫,武帝谓之“千里驹”。
刘德在汉武帝时期,曾经负责审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得到了一部关于制造黄金的奇书。他的次子刘向,拍胸脯向皇帝保证能够制造黄金,花费大量金钱后,铸造了假黄金,因此获罪当死。
刘德便向皇帝求情。大臣认为刘德有失大臣之体,差点把刘德的阳城侯废除了。
刘德死后,谥号是“缪”,即行为荒谬。
……
刘德是一位拎得清的能吏,做过很多实事,他在担任京兆尹时秉公执法,平反了很多冤假错案。
这件事在史书中只有几个字,但挽救的,是成百上千个濒临崩溃的家庭,功德无量。他的妻子去世后霍光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霍光如日中天的时候,他的女儿分量也不必公主低多少。但刘德拒绝了,理由是月满则亏。
就这么一个有能力有原则的人,有资本让领导喜欢。
———————
下一章中的人物的故事内容很少,因此在此叙述一下:
梁丘贺,复姓梁丘,(今枳沟镇乔庄村东)人。西汉时今文《易》学“梁丘学”之开创者。
西汉时,诸城称东武,始为侯国国都,吕后七年(前181年),设东武县,县治并为琅琊郡治,是沿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盛行,朝廷设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博士就是经师,任务是记诵和解释儒家经典),专门传授五经。一些有名的儒士,也自设塾学,传经授徒,世代传经。东武出现了“匡伏之学”、“梁丘之学”、“徐氏之学”、“伏氏之学”等等。
梁丘贺先是从京房(京房是杨何的弟子,杨何又是王同的弟子。王同是在东武设馆传经最早,且卓有成效者之一)学《易》,后更事田王孙,师祖丁宽。
汉宣帝时,召为郎,任太中大夫、给事中,至少府,年老终于官。梁丘贺为人小心周密,宣帝深为信任、器重。他所开创之《易》学,与施雠、孟喜、京华同被列为学官,对后世影响很大。
贺之子梁丘临,从父学《易》,汉宣帝时便入朝说《易》,为黄门郎。
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梁丘临奉旨赴家乡琅琊东武,问学诸儒于石渠阁。之后,梁丘临学问精熟,专行京房法,汉宣帝选了高材郎十人,跟从梁丘临讲学。连当时以五经闻名的博士王吉对梁丘临也深为佩服,让其子拜临为师,专学《易》学。
梁丘临又授王骏,徒五鹿充宗,充宗授徒士孙张、邓彭祖、衡咸。
因此,梁氏父子对于《易》经的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