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汐:“我们走吧。”
芸汐和公主、二皇子三个人回到了宫殿。
李斯:“芸汐,还有公主和二皇子俩人,你们请随我来。”
她们三个人随李斯来到了嬴政的睡房。
芸汐:“陛下,”
嬴政:“怎么样?你们有没有受伤?”
芸汐:“放心吧,陛下,我们三人都没有受伤。”
嬴政:“那就好。”
随后,大家都各自回到了自己的睡房。
……
到了正午,芸汐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端着茶杯,她轻轻的拿起茶壶,先是用手摸了摸温度,发现正好后,就缓缓的向杯子倒去。
或许人生如茶。初涉人世就像温水冲泡的茶,随水的起伏沉浮,饱尝如茶的苦涩;几经打拼,几经磨砺,终于尝到了清香甘醇的滋味。
芸汐端着一个木板,上面放着一个茶壶,三个茶杯。
芸汐先是去了公主的睡房。
芸汐:“公主,这是给你的。”
嬴阴嫚:“嗯,谢谢你了。”
随后,芸汐到了嬴政的睡房,放下了一杯茶。
接着,芸汐来到李丞相的睡房,她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芸汐打开了门,只见李丞相站在桌边,桌上摆着文房四宝,芸汐走上前,看到李丞相手握毛笔,沾了沾墨水,在纸上写了几个字。
一笔而下,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
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
硬笔书法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芸汐:“不愧是李丞相,小篆入神,大篆入妙。”
作为文学家、书法家的李斯得到后世极高的赞誉。鲁迅先生曾说他的文章“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他的书法“小篆入神,大篆入妙”。唐张怀欢在《书断》中将李斯的小篆定为“神品”,赞曰:“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称其用笔“骨气丰匀,方圆绝妙”,由此可知李斯的书法结体稳健匀称,法度谨严,故书界有“学篆必先宗‘二李’(秦,李斯;唐,李阳冰)”之说。王澍评其书法“笔法敦古,于简易中正有浑朴之气,不许人以轻心掉之。”
一旁放着他的书法作品—《琅琊台刻石》。
《琅琊台刻石》为秦代传世最可信的石刻之一,属秦篆最精品。《琅琊台刻石》笔划接近《石鼓文》,用笔既雄浑又秀丽,结体的圆转部分比《泰山刻石》圆活,字形较《泰山刻石》更为完美。确实为小篆第一代表作。所以一般研究篆书、篆刻学和学习小篆的人们都十分重视这个刻石。
清杨守敬跋《琅琊台刻石》说:“嬴秦之迹,惟此巍然,虽磨泐最甚,而古厚之气自在,信为无上神品。”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秦分裁为整齐,形体增长,盖始变古矣。然《琅玡》秦书,茂密苍深,当为极则。”
他停下了笔,坐了下来。
李斯:“写字,用笔要急速回转,折画要快,像苍鹰俯冲盘旋一样。收笔好比游鱼得水,运笔就像景山行云,笔画的轻重、舒卷,应自然一体,大方美观。”
从李斯传世书法可以看出,他的书法运笔坚劲畅达,线条圆润,结构匀称,点画粗细均匀,既具图案之美,又有飞动之势。书艺之高超掩灭先轨,散绝后贤,使一切写小篆的人皆难入其境,成为后世临摹学书之佳。正如唐窦暨《述书赋》所言:“斯之法也,驰妙思而变古,立后学之宗祖。如残雪滴溜,映朱槛而垂冰,蔓木含芳,贯绿林以直绳。”
芸汐站在一旁,一动不动的,回想起关于秦朝的历史。
芸汐:(“自食其果……如果当初没有那件事,或许也不会造成被具五刑,腰斩于咸阳市,夷三族的下场。”)
芸汐:(“所以说,防人之心不可无。”)
芸汐:“法家思想都是考虑如何治理国家,依法治国。”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
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以法治国”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芸汐坐了下来,发现桌上有一篇文章,时间是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
芸汐:(“谏逐客书?莫非,是关于李斯谏逐客的事情。”)
芸汐:(“逐客令,莫非也和此事相关?”)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