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显、弘恭,俩人都是西汉时期官宦,他们在年轻的都犯罪受过腐刑,后任中黄门官职,又被选为中尚书,汉宣帝刘询时期为了加强皇权,重用宦官,因为他们俩有一定的特长,所以弘恭担任中书令,石显担任仆射,位居显要。
汉元帝即位后,刚正之臣萧望之和以前的将军、光禄勋、领尚书事参与辅政。当时石显、弘恭掌管机要,但因与萧望之政见不合,在汉元帝面前多次诋毁萧望之,致使萧望之饮鸩身亡。
萧望之是当时明儒,刚正不阿,清正廉洁,而且他还是汉元帝的老师,备受亲重,但是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含冤而死的命运。
萧望之死后不久,弘恭也病死,石显担任中书令。石显继续弄权,结党营私,打击异己,致使许多正直之士受到迫害。
京房看到石显祸国殃民,所以才有了上面的对话,希望汉元帝能够有所感悟,辨别忠奸,以防步入周厉王、周幽王的后尘。
但汉元帝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用人不明,反而在生病的时候,因自己无法亲理政事,便把大小政务全部交给石显处理,石显一时间权倾朝野,连丞相匡衡等大臣都不敢他和做对,只能选择隐忍。
汉元帝因为宠信宦官,导致皇权衰微,朝政混乱,西汉王朝由此走向衰落。
根据史书记载,汉元帝“善史书”,历史方面比较突出,所以对于前代皇帝的政治得失、用人得失,应该比较熟悉和了解。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汉元帝历史知识好,但是自己却没有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反而与那些昏庸之君做法一样,步其后尘,导致王朝的衰落。真正应了汉宣帝刘询的那句话:“乱我家者,太子(指汉元帝刘奭)也!”
一般开明的皇帝,如唐太宗等,善于以史为鉴,并且重贤任能,虚心纳谏,不断纠正自己的过失。这样的皇帝才能保证政治清明、国家稳定和繁荣。汉元帝没有这样高的素质和能力,所以政局混乱、国家衰落也在所难免。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的政权更迭,那么多的昏庸无道之君,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导致国家衰落、动乱甚至灭亡吗?
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权力最大、地位最高的职业,他们的权力不受约束,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有些皇帝慢慢沉沦其中,变得昏庸无道。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贪图享乐,因权力在自己手中,所以忘乎所以,不知节制,即使有前车之鉴,血的教训,这些皇帝也全不在乎,最终的结果,就是步其后尘。
另外,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英明的皇帝身边,往往不乏贤臣良将,而荒淫无道之主的身边,则更容易充斥大量奸臣媚臣。要看一个皇帝怎么样,只需看他身边的大臣贤良与否就知道了。而谄媚之臣为了手中的权力和富贵荣华,往往会不断投皇帝所好,玩各种花样来“帮助”皇帝更加荒淫无道,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国家或政权的黑暗、动荡乃至灭亡。
所以一个皇帝是否英明,就看他是否能够处理好权力和欲望的关系,处理的好,则能创造太平盛世,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国破人亡。
后来,元帝晚年卧病,当时定陶恭王很受元帝宠爱,但是石显拥护皇太子却非常积极有力。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刚继位,就把石显调到长信宫作中太仆,官禄是中二千石。
石显失去依靠后,失权不到几个月,丞相御史就像皇帝列举石显以前的罪恶,他的党羽牢梁、陈顺都被免官。石显与其妻儿返回故乡,一路上忧心难安吃不下饭,死在路上。
以前巴结石显获得一官半职的人都被罢免。少府五鹿充宗被降职做玄菟太守,御史中丞伊嘉降职为雁门都尉。长安又流传新的歌谣说:“伊徙雁,鹿徙菟,去牢与陈实无贾。”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