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东归:兴平二年(195年),朝廷拜袁绍为右将军。冬季,汉献帝在杨奉等人的护卫下逃到曹阳,李傕率军紧随其后。对于是否迎天子一事,史书中关于袁营的记载有异:按《三国志》,袁绍派郭图出使汉帝,回来后郭图就劝袁绍迎天子,袁绍却没有采纳;按《献帝传》,则是沮授力劝袁绍迎天子,然而郭图、淳于琼却阻止了他。关于不迎天子的原因及天子被曹操迎立时的态度,不同阵营史料记录有异:按敌方魏晋的《三国志》,是因为袁绍不承认董卓所立的刘协,但曹操抢了天子后他又开始后悔;按己方河北的《为袁绍讨豫州檄》,则是因为兴平二年(195年)冀州被公孙瓒、臧洪等强敌夹击,袁绍无法从战事中抽身,证据是他派了从事中郎徐勋协助曹操迎立天子,并缮修郊庙,一路护送。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带献帝迁都于许,开始建立新的宗庙社稷制度。袁绍的谋军校尉应劭协助建设,著出《汉官礼仪故事》,许都新朝廷的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数是应劭所建立的。
曹操自领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自从定都于许后,天子被架空,权力归于曹氏。
曹操以皇帝的名义下诏书指责袁绍:“地广兵多,专门树立私党;不见出师勤王,但见发兵与他人互相攻伐。”袁绍向献帝上书申诉道:“如果能让臣表明本心,无愧于先帝,那么纵使俯首就刑刀、撩衣就汤镬,也心甘情愿。请陛下留意‘尸鸠之平’,杜绝谄谀污蔑,不要令臣抱恨于九泉之下。”
曹操自任为大将军,而任袁绍为太尉,封邺侯。太尉地位在大将军之下,袁绍深感屈辱,上表不受封拜,还说:
袁绍:“曹操几次差点死了,我屡屡救他脱难,如今却忘恩负义,挟持天子来命令我吗!”
曹操听后大为惧怕,就将大将军职位让给袁绍。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孔融持天子符节出使邺城,拜袁绍为大将军,赐给他弓箭、节钺及一百虎贲,让他兼管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袁绍每次接到诏书,总担心对自己不利,于是想要天子搬迁靠近自己,派人对曹操说许县低洼潮湿,雒阳又残缺被毁,应当将都城迁到甄城,以便靠近完整丰足的地区。曹操不答应。田丰建议袁绍直接攻打许都、奉迎天子,袁绍没有采纳,决意先解虎踞后方的决公孙瓒。
这时,袁绍统治黄河以北的地区,全天下都害怕他的强大。而曹操在建安二年(197年)兵败宛城后以“袁绍的书信对自己不敬”为由提出攻打袁绍的想法,谋士荀彧用“四胜四败”之辞鼓励曹操,建议曹操在图谋河北之前先解决吕布。
统一河北(易京之战):与此同时,公孙瓒在接连败北后,固守易京高台,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城内积谷甚多,防守严密,袁绍派遣大将进攻历年,也攻打不下。袁绍写信给公孙瓒,希望达成和解,公孙瓒不答应,反而增加了军备,积极应战。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亲领大军攻打幽州,所向披靡,进而围攻易京,公孙瓒派遣其子公孙续向黑山军求救。袁绍上架云梯,下挖地道,不断加强攻势,易京危如累卵,公孙瓒手下的将领有的投降、有的溃散。
建安四年(199年)春,公孙续、张燕带领十万救兵分三路向易京进发。公孙瓒派人给公孙续送密信,约定以点火为信号,内外夹击袁绍军。这封信被袁绍的哨兵截获了,袁绍命陈琳修改了信中的辞句,并依照约定的信号点起火堆。
公孙瓒以为救兵已到,领兵攻出来,遭到袁绍伏兵的痛击,又龟缩入城。袁绍加紧挖地道,一直挖到台楼下,先用柱子顶着楼基,然后火烧支柱,楼台也就随之崩塌了。公孙瓒无路可走,于是缢杀了姐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这时袁绍的士兵冲到楼上将他的首级斩下。
后来,公孙续被屠各杀死。张燕势力也因被袁绍击败而衰落。袁绍占据了幽州,兼并了公孙瓒的军队。自此袁绍统一黄河以北,虎踞四州,是当时最强的割据势力。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