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174年/175年~228年),字梁道,初名衢,后改名逵。河东郡襄陵县(今山西省临汾市)人,西晋大臣贾充之父,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祖父。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将领。
贾逵少为诸生,初仕郡吏,累迁县长、郡守,汉末入仕丞相(曹操)府,官任主簿,为曹操所信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贾逵主持丧事,力排秘不发丧之议,及时发丧并保护玺绶,奉曹操棺木返邺城。曹丕任其为邺令,后迁魏郡太守。曹丕代汉后,任其为豫州刺史,负责对孙吴的江夏一带军务,爵关内候,进封阳里亭候。
太和二年(228年),曹休、司马懿、贾逵对孙吴发起进攻,贾逵率满宠、胡质等自西阳出发,攻击吴军据点东关。因曹休被吴军围困于石亭,贾逵击退吴军,解救曹休,保全魏军主力。贾逵任内多有政绩,组织民众大兴水利,改善当地农田灌溉条件,又疏浚中原地区部分河道,开通运河二百余里,方便了交通运输,世称“贾侯渠”。
太和二年(228年),逝于任上,享年五十四岁(一作五十五岁),谥号肃侯。贾逵死后,为豫州吏民所追思,吏民刻其石像、立碑建祠用以纪念。
早年经历:贾逵世为著姓,但少孤家贫,甚至冬天连棉裤也没有。
有一次,他在妻兄柳孚家借宿,天亮后只好穿着柳孚的裤子走了。家境虽贫寒,而贾逵还是立志从军。他“戏弄常设部伍”,使他的祖父甚表奇异,说:
龙套:“汝大必为将。(你一定会成为大将。)”
并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
后来,贾逵先在河东郡担任郡吏,迁绛邑县令。
坚守绛邑:建安七年(202年),袁尚与曹操相持于黎阳,遣自己所设的河东太守郭援与并州刺史高干以及南匈奴单于(当时南单于叫呼厨泉,住在平阳)三路兵马联合起来,在临近牵制曹军。
郭援攻打河东,所经城邑攻无不克,唯绛邑有贾逵坚守,怎么也攻不下来。他就召南单于并军急攻,贾逵势单力孤,抵挡不住,城池即将被攻破时,绛邑父老与郭援约定不能杀害县长贾逵。
等到绛邑陷落后,郭援早闻贾逵盛名,慕其才而想收用他,于是派兵将他抓来。郭援见到贾逵后,郭援的左右要求贾逵向他这位新太守叩头,贾逵不仅不叩头,反而义正辞严地斥责说:
贾逵:“哪有国家长吏为贼寇叩头之理!”
郭援恼羞成怒,就下令将贾逵处死。
绛邑的吏民听到消息后,都站在城上高喊:
龙套:“你违背约定要杀我们的贤良官长,我们宁愿和他一起死!”
郭援左右的人也深为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替他请命。郭援无可奈何,只得赦免贾逵。(这些讲述见《三国志》)
另一种说法,郭援捉获贾逵,贾逵到了他面前不肯拜,说:
贾逵:“王府君(王邑)在郡多年,不知道足下这么做是为什么呢?”
郭援恼怒,下令处死贾逵,诸将为贾逵求情,郭援于是将他囚禁在壶关,放在一个土窖中,用车轮盖住窖口,并派人看守。将要杀死贾逵的时候,贾逵从窖中对看守者说:
贾逵:“这里难道没有一个有骨气的吗?难道要让义士死在这土窖里面吗?”
当时有个叫祝公道的人,与贾逵非亲非故,而听到这些话后,敬佩其处于危厄之中仍能坚守节操,于是晚上偷偷地把贾逵放出来,帮他却去掉了枷锁送他逃走。贾逵感恩,问其名,祝公道坚持不肯相告。(这些讲述见《魏略》)
在此战争之前,有一次,贾逵经过皮氏(今山西省河津市)时,看到这里地形险要,曾说:
贾逵:“兵家争地,先据此者胜。(兵家争夺土地,首先根据这样得胜利。)”
当绛邑城快要失守时,他先派偷偷地把印绶送还郡里,而且使人告知郡守要赶紧占据皮氏这座城。
贾逵恐其先占领皮氏,于是以计策迷惑郭援谋士祝奥,郭援于是被拖延停留了七日。郡守听从了贾逵的意见,占领了皮氏城,才得以不败。
郭援被击破后,贾逵才知道之前救自己的人名叫祝公道。后来此人因连坐要被斩首,贾逵用尽一切手段也无法相救,只好亲自为他服丧。其后郡里举贾逵为茂才,被任命为渑池县令。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