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大捷: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大举北犯曹魏,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吏民叛应诸葛亮。
当时朝臣未知计所出,曹叡自信地说:
曹叡:“诸葛亮恃险固守,不易进攻。现在他自动来了,正符合引出敌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
于是,曹叡派遣大将军曹真督领诸将,进击诸葛亮。
曹叡给时任右将军的张郃加位特进(“右将军张郃”见于《三国志·明帝纪》,不见本传记载),派他督率诸军,在街亭阻挡诸葛亮的部将马谡。
马谡依傍险要的南山扎寨,没有下山占据城池。张郃断绝了他取水的道路,然後发起进攻,大败马谡。南安、天水、安定各郡反叛魏国并响应诸葛亮,张郃领兵平定了这几处地方。
曹叡下诏说:“贼寇诸葛亮率领巴、蜀的军众,遇上了猛虎一样的我军将士。将军您披肩甲、执利器,攻无不克,朕要嘉奖你的大功,增加你的食邑一千户,连同一千的赏赐共计四千三百户。”
料敌先机:当时司马懿在荆州治理水军,打算沿著沔水进入长江讨伐东吴,曹叡下诏命令张郃统帅关中的部队接受司马懿的指挥。张郃到达荆州时,正赶上冬季水浅,大船不能行进,于是回师方城驻扎。
同年,诸葛亮再次出兵,对陈仓发动猛烈进攻。曹叡派驿马召张郃到京师,还亲自到河南县城,设置酒宴为张郃送行。曹叡派遣三万士兵以及武卫、虎贲两营的勇士护卫张郃,还问张郃:
曹叡:“等将军到了前线,诸葛亮会不会已经占领了陈仓?”
张郃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不会携带太多的粮草,不能久攻,就回答说:
张郃:“估计臣还没到前线诸葛亮就已经撤走了。臣屈指计算,诸葛亮的粮草支撑不了十天。”
张郃昼夜行军到达南郑,诸葛亮果然撤退了。曹叡诏令张郃回师京城,任命他为征西车骑将军。
好儒风雅:张郃用兵机变无双,懂得战术变化,擅於安营布阵,根据地形布置战略战术,没有他预料不到的情况,从诸葛亮起的蜀国大将都非常忌惮他。
张郃虽然是武将,却喜欢同儒士交往,曾经推荐同乡卑湛,说他通晓经学,品德高尚,曹叡下诏说:“从前祭遵当将军的时候,奏请设置五经大夫,即便在军营中,也和儒士进行唱诗、投壶的游戏。现在将军您统军在外,在内还注意维护朝廷的礼仪。朕非常赞赏将军的美意,准许提拔卑湛为博士。”
战死疆场:太和四年(230年),曹魏派大军伐蜀,曹真出斜谷,张郃出子午谷,司马懿出西城,最终因道绝而撤退。
太和五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曹魏下诏让张郃统领众将到略阳迎击诸葛亮。这一次,曹魏派“曹丕四友”之一的司马懿统领车骑将军张郃、雍州刺史郭淮、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凌等人去讨伐诸葛亮。
诸葛亮多次求战,司马懿都固营自守,虽然司马懿不与诸葛亮交战,却不断的率军跟着诸葛亮的军队。
张郃反对道:
张郃:“敌人远来迎战我军,请战不得。对我军来说,是利在不战,做长久对峙才是好办法。而且,我们的祁山要塞已经知道大军距离他们不远,按照人情道理,他们会自发地固守要塞,所以,我们大军可以停止前进,屯驻于此,分出奇兵,绕击敌人的后方。我们不应该像现在这样只前进而不敢交战,您这种前进避战的做法只会坐失民望。”
司马懿不听从,因此被魏平等将嘲笑司马懿畏蜀如虎。
诸葛亮率军围祁山,别遣王平守南围。司马懿率领大军攻诸葛亮,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攻克南围。
诸葛亮退还祁山。司马懿令张郃追击。张郃说:
张郃:“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按照军法,围城必开出去的路,回军不要去追。)”
但司马懿不听。
张郃迫不得已,遂领兵追击。蜀军在木门谷乘高布伏,弓弩乱发。张郃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飞来的箭矢射中了张郃右膝,张郃阵亡。
朝廷赐给张郃的谥号为壮侯,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张郃征战多年,屡立战功,明帝分给他食邑,封他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赐给他的小儿子关内侯的爵位。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车骑将军张郃从祀于魏太祖曹操庙庭。
—————
轶事典故:屈指,用手指计算事物的数量。据《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郃》记载:魏明帝时,任命张郃为节度使督导关中诸军。
张郃到达荆州时,正好是冬天河流水浅的时候,大船无法通行,只好住扎在方城。此时正好诸葛亮复出,急攻陈仓,魏明帝很担心,不仅亲自到河南城巡视,还增派军队给张郃,并问等他赶到,陈仓是否保得住。张郃知道诸葛亮的军队没有太多粮食,不能久攻,于是回答:
张郃:“不用等臣到,诸葛亮就先撤退;我屈指一算,诸葛亮的军粮维持不了十天。”
后来“屈指可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数量很少。
—————
人物争议:关于张郃降曹的原因,本传记为郭图进谗,而其他传记皆无此事,故此考据学家姜宸英和卢弼认为不实,是陈寿为传主避讳。
此外,《郃传》袁绍军先破而后张郃降这一说法就有很大疑点。《郃传》、《武帝纪》与《袁绍传》同出于《三国志》,在此事上就写作立场而言,后二者较为可信,而《郃传》将此顺序小有改变,所要掩示的,也正是《武帝纪》与《袁绍传》没有掩饰的------张郃降而后袁军溃,更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张郃的投降是袁军崩溃的重要原因。乌巢被烧,袁绍败局虽成,然而也应该是余粮尽军心散之后的事,事实上却是在乌巢被烧瞬间,这样庞大的军队顿时土崩瓦解,张郃在此时起了几乎是关键的作用。
曹操火烧乌巢之时,“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郃传》。这里所领“重兵”的无疑是张郃、高览,二人的突然投降,使得袁绍的这支“重兵”或降或逃,一下子烟消云散,受乌巢之火与重兵覆没的双重打击,袁军才马上军心散乱以至崩溃。否则若是袁绍粮尽前全军死战,曹操方即使胜利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伤亡。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