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
龙套:“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
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
龙套:“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
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
龙套:“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
龙套:“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
龙套:“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
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
龙套:“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
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
龙套:“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
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
龙套:“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
夜郎自大,该成语原指国土很小的夜郎国王自以为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含贬义。最早出自西汉司马迁编写的《史记·西南夷列传》。
成语出处:1.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2.东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
正如夜郎自大的故事愉达妹一样,在生活中,见识越广的人越懂得谦虚,而见识越短浅的人反而越盲目自大 。该成语告诫人们,躲在狭小的天地里闭关自热尝翻守,妄自尊大,不去了解外界的新事物,接受别人几臭仔的新经颈罪赠颂验,就永远不能前进 。
———————
沐猴而冠,指猕猴戴着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含贬义。最早出自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秦朝末期,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天下大乱。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便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有很多得力助手。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然而,项羽比较刚愎自用,爱独断专行,不喜欢听别人的逆耳忠言。
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但是,刘邦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行军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说:
士兵:“咸阳处在关中要塞,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
项羽听完后有点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于是,更加怀念起故乡来。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
项羽:“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如今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
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
士兵:“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意思是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此言不虚哇!
孰料,这些话很快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火冒三丈的项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
项羽虽然能征善战、霸气十足,但他为人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刘邦虽出身贫寒,用兵打仗的本领也不及项羽,但后来项羽身边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刘邦门下。项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终落得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该成语告诉人们,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那种能倾听来自四面八方声音,且能斟酌损益,采纳良言的人。那种独断专行、自以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终成不了大气候。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