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马功劳,原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后泛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汗马:马累得出汗)。含褒义。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
成语出处: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成语“汗马之劳”最早见于此。
萧何是辅佐刘邦称帝的首要功臣。刘邦平定天下后,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为酂侯(酂zàn,县名,今湖北光化县),赐予丰厚的俸禄。而其他功臣却认为萧何的功绩不足以封侯赐地,他们向刘邦抗议说:
龙套:“我们跟随您征战天下,出生入死。有的人参战多达百余次,少的也有几十阵。我们攻城略地,杀敌无数,可以说功高劳苦。可是萧何呢?他只手持笔墨空发议论,从未亲身参战,哪有‘汗马之劳’可言。但他得到的封赏却在我们之上,凭什么啊?”
刘邦:“那知道猎狗吧?”
将军们点点头,但猜不透刘邦葫芦里到底要卖什么药。
刘邦接着说:
刘邦:“狩猎时,猎狗负责追杀猎物,它们的行动完全按照猎人的指示。你们呢,攻城略地确实有功,但你们只是功狗而已。萧何,他是给猎狗发出指示的猎人,他是功人。而且你们多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就算难得了,但萧何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加了我的队伍,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功劳是怎么也不应忘记的!所以我给他的封赏要比给你们的厚重。”
大家听了刘邦的这番言论,无话可说。只好屈居于“功人”萧何之下,不再争闹。
(注:此故事内容为网站上《史记·萧相国世家》故事内容节选。)
……
刘邦称帝后,功臣们日夜争功,不能决定高下。萧何、曹参之争,表面上看是两人争功,实际上是文武两班大臣的争夺战。处理不好功臣的问题,将造成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在这个关键时刻,刘邦举猎犬与猎人的比喻,认为猎犬在前搏击野兽,须有猎人在后操纵指示;战将之功好比猎犬,萧何之功,好比猎人,平息了这场纷争。
的确,自古以来,均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关键时刻,一条心计的力量足以胜过千军万马。
汗马功劳—丰功伟绩。
两者都指“功劳”。区别在于:“丰功伟绩”指“伟大的功劳和成就”,“汗马功劳”仅指“功劳”。同样指功劳,“丰功伟绩”着重于功劳之“伟大”,“汗马功劳”着重于功劳之“得之不易”——劳苦。“丰功伟绩”仅用于少数对人民有巨大贡献的人物;“汗马功劳”不限于此,一般人也可用。
———————
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原义是把杀人如同除草,任意害人性命;比喻轻视人命,滥杀无辜。
成语出处: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
汉文帝时,有一个文人叫贾谊,他是洛阳人,自小聪慧好学,极有才华。贾谊被文帝召为博士,后又担任过太中大夫的官职。但因遭人忌妒,后谪为长沙王的太傅。政治上的不得志,使他以屈原自喻,写下了《吊屈原赋》等文章。
后来,汉文帝把他召回宫中,要他担任梁王刘揖的太傅。梁王是汉文帝最宠爱的儿子,文帝指望他将来能继承皇位,所以要他多读些书,希望贾谊好好教导他。
贾谊就此发了一通议论,他说:“辅导皇子, 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如果像秦朝末年赵高教导秦二世胡亥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不是杀头割鼻子,就是满门抄斩。所以,胡亥一当上皇帝,就乱杀人,看待杀人,就好像看待割茅草样,不当一回事。这难道是胡亥生来就坏吗,他之所以这样,是教导他的人没有引导他走上正道,这才是根本原因。”
后来,贾谊到梁国担任太傅,悉心辅导梁王。可是梁王不慎骑马摔死,贾谊自认为没有尽到太傅的责任,因此终日郁郁不乐,常常哭泣,一年之后就死了,死时才33岁。
可是,贾谊这段精彩的论述就此留传了下来。
……
胡亥轻视人命,任意杀害,导致了秦朝的灭亡。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你对别人傲慢,别人也会对你冷漠。这是人们从小就应该树立的观念。
草菅人命—视如草芥。
“视如草芥”指把人或事物当作小草一样看待,形容十分轻视。两者都有极度轻视的意思,但有区别。
两者都有极度轻视的意思,但有区别。“草菅人命”只用于人,不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小,语意较重;“视如草芥”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适用范围较大,语意较轻。“草菅人命”多用作谓语,也常用作定语;“视如草齐” 多用作谓语,一般不用作定语。“视如草芥”作谓语时,前边往往有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作状语;“草菅人命”一般不能这么用。“视如草芥”结构较松散,可扩展为“视……如草芥”;“草菅人命”没有这种用法。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