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生怕死(贪:舍不得)指贪恋生存,畏惧死亡,也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含贬义。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仆阳病,徼幸得逾于须臾。”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贪生怕死”。
西汉末年,刘立继任梁王,他不仅荒浮暴虐,鱼肉百姓,还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为所欲为。
汉成帝驾崩后刘欣即位,史称汉衰帝。刘立更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还任意杀害下属中郎曹将等人。这使得哀帝勃然大怒,派廷尉等高官去梁国查办此案。
刘立装病不起。于是办案官员传讯梁国大臣,指责刘立不思悔改,对抗朝廷,并透露风声说,圣上将下令收回梁王印玺,将他逮捕人狱。
直到这时,刘立才感到事态严重,赶紧脱去王冠,跪在地上请罪。他把自己犯罪的原因归于幼年失去双亲,在宫中与宦官、宫女相处,染上了不良习气;加上左右大臣搬弄是非,常把他一些细小的过失传到朝中,使得圣上对他不满。接着,他又可怜巴巴地说:
龙套:“这回我杀了中郎曹将,确实罪不可救。但是现在腊冬快过去了,新春大叔就要来了。由于我贪恋生存,畏惧死去,因此假装生病,并非是故意对抗朝廷。这样做是希望饶幸拖到明春等待大叔。”
果然,到了第二年春天,衰帝大赦天下,刘立又一次逍遥法外。但是,后来王葬篡汉,刘立被废为平民,最终落得个自杀身死的下场。
……
死亡如同生命的诞生一样,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强弱。不论男女老少,死亡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也不过活到百来岁,与历史的长河相比,它总是短暂的一瞬间。所以,死亡作为生命的过程,实际上是最伟大的平等。
汉代司马迁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如果只是意气之争、利益之争,则应该把死看得很重,所以古人说:“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就是认为那样的死,太不值得。
人们应该珍惜自己有用的生命,不可以轻言牺牲。而在面对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民族大义时,则无需贪生怕死,更不能苟且偷生或助纣为虐。
———————
坚如磐石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坚如磐石”的意思是指像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成语出处: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后人据此引申出成语“坚如磐石”。
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非常恩爱,感情深厚。
贤惠可人的刘兰芝却得不到焦母的喜爱,总是对她百般刁难,作为一名官府小吏的焦仲卿经常不在家,家里的一切事务都是刘兰芝在操劳。尽管这样,焦母仍是因为一些生活琐事对她羞辱和责骂。焦仲卿在得知此事后很想从中调和,但是焦母却置之不理,仍我行我素,继续排斥刘兰芝。
终于有一天,刘兰芝再也受不了婆婆的无理取闹,向丈夫哭诉她心中的烦闷。焦仲卿去找他母亲协商,可是焦母骂他没出息,还逼迫他休妻。
焦仲卿是一个盲目遵守孝道的人,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应该为父母之命是听。万般无奈之下,焦仲卿劝说刘兰芝先回娘家,等他母亲的怒气消散后再接她回来。两个相爱的人在泪水涟涟中惜别。
在古代,女儿出嫁后很少回娘家,要是回也是夫君陪着回娘家,如果一个人自己回娘家就是被休的征兆。
刘兰芝回家不久,县令和太守就相继派媒人替自己的儿子来提亲。刘兰芝的母亲和哥哥都很高兴,希望她快点嫁出去,这样家里就减少一个人的花费了。可是刘兰芝不接受他们的求婚,因为她还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焦仲卿。她的哥哥却逼迫她非嫁不可。
后来焦仲卿听说刘兰芝快要结婚了,就和她约定见面。他们见面后抱头痛哭,二人约定以死相抗,在黄采路上再见,在太守迎亲前夕,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自杀殉情。
……
典故中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本质,热情歌颂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焦仲卿和刘兰芝坚如磐石的爱情让后人为之折服,千百年来仍传颂不息。
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人们不知道出路会落在脚下的哪一步,所以只得向前,再向前。坚持下去,方才有自己的出路,做人是这个道理,做事也是这样!用坚定自信心和最无畏的勇气去追逐梦想,就一定能成功。
坚如磐石一稳如泰山。
“坚如磐石”与“稳如泰山”都用比喻的方法形容力量之不可动摇,但有区别:
①“稳如泰山”着重于稳;“坚如磐石”着重于坚。②“稳如泰山”能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稳定坚强、镇静自若、从容不迫;“坚如磐石”无此意。③“坚如磐石”常与团结、友谊信念等抽象的词搭配使用;“稳如泰山”不能。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