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奉公,意思是指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东汉时,颍阳县有个叫祭遵的人。他家境富裕,却十分俭朴;他自幼爱读诗书,明辩事理;他为人谦恭,丝毫没有豪门子弟的心高气傲。
祭遵在县里任职时,勤于政事,办事公道,县里的百姓都很敬佩他,与他共事的人也都称赞他的为人。
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征战回师。经过颖阳时,祭遵曾多次拜见,渴望跟随光武帝。光武帝看到祭遵年轻有为,还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便赐予他门下吏的职务。从此,他跟随军队转战河北,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担任军中的执法官,负责军营的法令。任职期间,他执法严明,不循私情。
有一次,刘秀身边的一个小侍从犯了死罪,祭遵查明真情后,决定依法处置。这时有许多人劝他从轻发落,因为那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侍从。但是祭遵则严格执法,于是依法将其处死。
刘秀知道后十分生气,便要降罪于祭遵。但主簿陈副劝阻道:
龙套:“严明军令,本来就是大王的要求。如今祭遵坚守法令,上下一致做得很好。只有像他这样言行一致,号令三军才有威信啊。”
光武帝听罢,觉得很有道理,非但没有治罪于祭遵,还封他为“刺奸将军”。朝廷众官看到祭遵如此奉公执法,行事都谨慎起来,整个军队也变得严整而肃然。
祭遵以秉公执法的态度和卓越超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光武帝的极大赞赏。他廉洁谨慎,克己奉公。他认为,一个人应该经常约束自己,严加要求,一心一意做公家的事。当上级奖赏给他财物时,他分文不取,全部送给部下,而自己甚至连一件好一点的衣服都没有。
他一生为国为民,最后在战场上以身殉职,在生命垂危的时候,他告诉家人不可以铺张浪费,只要将自己用牛车拉回,薄葬洛阳。
光武帝刘秀得知祭遵死于任上,心中悲痛不已,追谥他为“成侯”,又亲自到他的墓地旁祭奠。
……
故事中祭遵严格约束自己,尽心竭力,不循私情,一心为公。又一次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启示人们不以权谋私,不损公肥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舍弃小我,成就大局。
———————
故步自封(封:限制在某一范围内)指把自己限制在原来的地方;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含贬义。最早出自于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上》:“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班稚的儿子是班彪。班彪,字叔皮,从小便和其堂兄班嗣一起学习。班氏家有皇上赐给的图书,而且府内财力丰厚,好学之士多从远方而来,父辈的朋友自扬雄以下没有不登门拜访的。
班嗣虽然学习儒学,但他崇尚老庄之学。桓生想借阅他的书籍,班嗣答复说:
龙套:“庄子那样的人,绝圣弃智,修炼生命保养真气,清静虚无不追求名利,归万物于自然,只有师友之间相互影响,而不被世俗力量所役使。在山壑中垂钓,那么天下万物难以干扰他的心志;隐居在一小山之中,则天下万物不能改变他的安乐。不受圣人的束缚,不为人君爵禄所诱惑,放纵自己的躯体,放任自己的心志,谈论的人难以给它命名,因此非常宝贵。如今你已经套上了仁义情谊的羁绊,已经系上了声名的缰锁,已经信服了周公、孔子的主张,传扬颜回、闵子骞的精华,已经受拘于世俗教化,又何必延用老、庄之大道而自炫耀?”
龙套:“过去有个人到邯郸学人走路,并没有学成,反而忘掉了原来的走法,于是只好爬了回去!担心你也会那样,因此不把书借给你。”
班嗣的立身行事发表言论就是这样。
……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唯变不破。这个成语告诉人们,没有永远的安逸,也没有永远的困境,只要勇于改变,就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只有拒绝因循守旧,才能勇敢跳出窠臼放眼蓝天,才能看到更宽广的世界。
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墨守成规”与“故步自封”意义相近,两者都是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区别在于“墨守成规”中的“成规”是指固有的规矩、制度,表示一直守旧却不进取的状态;“故步自封”中的“自封”则是指把自己限制在原来的地方。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