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指想象杨梅,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盘踞在宛城的张绣。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渴,非常难受,给行军带来了严重影响。
曹操见将士们一个个舔着干燥的嘴唇,勉强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下令队伍原地休息,派人分头到各处去找水。
过了好一会,派去的人全都提着空桶回来。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们挥汗挖土,但过了好长时间,也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况很严重,如果在这里久留,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坚持下去。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猛地用马鞭指着前边的山坡,大声对手下的将士说:
曹操:“这个地方我熟悉,翻过前边的山坡,就会有一大片茂盛的杨梅林,到了那里,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将杨梅享用个够。”
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从而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
曹操立即指挥队伍行进,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带领队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了水,精神焕发的继续行军。
……
曹操利用了人对酸梅子的条件反射,让士兵们看到了希望,鼓舞了士气。既解决了士兵们口渴难耐的问题,又加快了行军的速度。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畏缩不前,应该用对成功的渴望来激励自己,这样就会有勇气去战胜困难,成功的取得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与“画饼充饥”意义相近,有时一起连用。但“望梅止渴”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能借助想象来安慰自己;而“画饼充饥”则比喻徒有虚名的东西于事无补,也比喻用空想来自我安慰。
———————
小巫见大巫,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该成语最早见于《艺文类聚》所引《庄子》逸文。
“小巫见大巫”原义是小巫见到大巫,就觉得自己的法术不如大巫高明,便弃而不为了(巫:旧时替人祈祷求神的人)。后来比喻相形之下,一方显然比不上另一方。往往含嘲讽或诙谐的意为。
成语出处:唐·欧阳询等编《艺文类聚》卷八二引《庄子》逸文:“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此其所以终身弗如。”
“小巫见大巫”这则成语最早出自于此。
三国时,有两个同乡好友,一个名叫陈琳在魏国作官;一个叫张纮,在东吴作孙权的谋士。两人都很有文学才华,虽然各事其主,但相互仰慕,经常有书信来往,探讨作品。
有一次,张纮见了栩榴枕很是喜欢,专门为此作赋。千里之外的陈琳见到了这篇赋后,赞赏不已。
在一次请客宴宾时,特地拿出文章让在座的宾客传阅、欣赏,嘴里还不断地夸耀说:
张纮:“这篇文章写得多么脱俗清新呀!你们知道吗,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呀……”
过了不久,张纮也看到了陈琳写的《武库赋》和《应机论》,不由得击掌叫好,并马上写了一封信给陈琳。信上对陈琳文辞清新、见解 独到的文章风格大加赞赏,并表示要好好地向他学习。
陈琳见信后感慨极了,他也谦虚地给张纮回信说:“我生活在北方,消息闭塞,我也很少与天下的文人学士畅谈文学话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只是我们这里能写文章的人不多,因此我在这儿容易冒尖,得到了大家过分的称赞,并不是我的才学真有什么造诣,是你太夸奖我了。我和你及张昭两人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就好像小巫见大巫,没有什么法可以施展巫术了。”
……
没有什么是有最高境界的,如果有,那只是因为还没遇到对手,还没见到真正的“大巫”,没得对比。这世界如此之大,总会存在真正的“大巫”。但这“大巫”也只是短时间可谓的“大巫”,随着时间的推延,还有更“大巫”的人出现,因此,“最”在时间里是不存在的,它是存在于短暂,存在于对比中。
当“小巫”在“大巫”的面前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仰着头,含着羡慕的眼光,看着“大巫”的大法术的施展,然后便有了感觉,或从此放弃,自甘堕落,另谋高就;或激发决心,继续深造,发誓终有一天也能够成为真正的“大巫”。
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两者都有“相形之下,显得不如”的意思。区别在于:“相形见绌”表示“显得不足”,“小巫见大巫”则表示“显得高低悬殊,或远远不如”。“小巫见大巫”是比喻性的,往往含嘲讽、诙谐的意味;“相形见绌”是直陈性的,不含这样的意味。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