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原义是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成语出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深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一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的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
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
马谡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
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举动。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
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卧龙”出山。刘备生前,诸葛亮辅佐刘备成就大业;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先主遗命,辅佐刘禅,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终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
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人们在与别人交往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诚。一个人如果经常欺骗别人,那他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友情。只有在交往中真诚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对方,就同样能够获得别人对你的真诚。
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推心置腹”是推己赤心,置于他人之腹,比喻以至诚待人;“推心置腹”和“开诚布公”都有以诚待人的意思。“ 推心置腹”着重于“表白”,用来形容两人很深的交情,反映内心态度或行为;“开诚布公”着重于内心的表露,形容坦白无私。
———————
披肝沥胆(披:剖露;沥:往下滴)指剖出肝,滴下胆汁。比喻坦诚相见,竭尽忠诚。最早出自于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
曹操起兵二十万,分兵五路至徐州,攻打刘备。刘备兵败,张飞突围后,望芒砀山而去,刘备无路可归,送去投奔袁绍。关羽被围无法解脱,为保全刘备家眷,只得暂时投降曹操。
刘备在袁绍处,旦夕烦恼,一忧关羽、张飞不知去向,二忧妻小陷于曹营。袁绍得知刘备心中苦痛,便遗良将击曹。
袁曹交战,关羽连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刘备始知云长身在曹营。袁绍得知刘备二弟关羽斩了他的爱将,即下令斩刘备之首。刘备表示愿修密书一封与云长,叫他前未辅佐袁绍,共诛曹操。袁绍为此高兴异常,即派人前往送信。
关羽看毕书信,大哭,当即写书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也。前守下郊,内无积栗,外无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影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裁。披肝沥胆,笔堵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
之后,关羽便入内告知二嫂,随即至相府拜辞曹操。曹操知道关羽的来意,悬回避牌于门。关公快快而回,命旧日跟随人役,收拾车马,早晚伺候,吩咐宅中所有原赐之物,尽皆留下,分毫不可带去。次日再往相府辞谢,但是门首又挂回避牌。关羽一连去了数次,皆不得见曹操。
随后,关羽便留下一封书信送相府,率旧日随从,护送车仗,夺门而走。关羽一行,沿路屡遭难险,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在古城与刘备、张飞相聚。
……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在对刘备的回信中讲到“披肝沥胆、笔楮难穷”,而关羽的忠义精神,千百年来被历代赞扬。
《忠经》有言:“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人之所履,莫大乎忠。”人类的所有美德几乎都与“忠”有着紧密的联系,“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忠德,不仅仅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品格。
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求人们每一个人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忠于职守、忠于家庭,让每一个人都具备忠德品质。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