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助,西汉会稽郡吴(实为由拳即今浙江嘉兴)人,西汉辞赋家严忌之子,一说是严忌的族子。严忌本姓庄,东汉时为避明帝刘庄的名讳,改其姓为严,后世遂称严忌,又尊称严夫子。中国西汉时期辞赋家、散文家。
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严助郡举贤良方正,深受武帝赏识,擢为中大夫,参事最为得力。常与东方朔、司马相如、吾丘寿王等大臣商辩朝政,最得武帝信任。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发兵攻东瓯。东瓯告急,太尉田蚡准备置之不问,严助驳田议,主张出兵援救东瓯。武帝派严助以节发兵会稽,浮海相救,平定局势。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闽越王郢兵进南越,武帝再派严助发援兵,使闽越降汉。自此,东南边疆得以安宁稳定。因功为会稽太守,被称赞为“会稽贤守”。后侍于内廷,为武帝文学近臣。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衡谋反,严助受牵连被诛。
严助富文采,曾与东方朔、枚皋、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相交游,作辞赋。著有《相儿经》《严助赋》等三十五篇,均已佚没不传,只遗存了《谕意淮南王》及《上书谢罪》二文,见《汉书·严助传》。
举为贤良:严助是会稽吴县人,严忌的儿子,也有人说是严忌同族人的子弟。郡国荐举贤良,参加对策的有一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严助的对策最好,因此特意提拔严助为中大夫。
后来得到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人,他们同在汉武帝身边。
这时汉武帝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队多次出动,国内改订制度,朝廷事务繁多,因此屡次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平民出身,几年官至丞相,开东阁,招引贤士同他一起商议国家事务,上朝见到天子,乘便谈论国家利益所在。
汉武帝命严助等人与大臣辩论,天子门客与公卿大夫彼此用义理文章互相对答,大臣们多次被驳倒。其中特别受汉武帝信任宠幸的是东方朔、枚皋、严助、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常常称病回避事情。东方朔、枚皋不能坚持根本原则,汉武帝有点把他们当作逗乐解闷的滑稽优伶看待。只有严助与吾丘寿王被任用,而且严助最先被任用。
力主出兵: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出动军队包围东瓯,东瓯向汉朝告急求救。当时汉武帝不到二十岁,于是此事问太尉田蚡。
田蚡认为,越人互相攻击,是他们的平常事情,又多次反复背叛,不值得中国前去救援,从秦朝时就抛弃了那里,不隶属于中国。
严助反问田蚡说:
严助:“只是担忧力量不够救援,德行不够覆盖,如果能够,为什么抛弃那里呢?再说秦朝连国都咸阳都抛弃了,哪里只是越地!现在小国因走投无路来告急求救,天子不救助,还有哪里可以投诉,又凭什么来统治万国呢?”
刘彻:“不值得与太尉商议。朕刚即位,不想拿出虎符到郡国调兵。”
于是汉武帝派遣严助凭节杖到会稽调兵。
会稽太守想按法规拒绝,不派兵。严助就杀了一个司马,把汉武帝的意思告诉太守,于是出动军队从海上前往救援东瓯。但还没到,闽越就引兵撤退了。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又出动军队,攻打南越。南越谨守汉朝规定,不敢擅自出动军队,就派人上书,报告朝廷。汉武帝称赞他们守道义,大规模出动军队,派遣两位将军率领军队诛讨闽越。淮南王刘安上书谏阻。这时汉朝军队已经出动,还未跨越南岭,恰好闽越王的弟弟余善杀了闽越王来投降。汉朝军队才撤回。
汉武帝表扬刘安好意进谏,赞扬将士之功,就令严助到南越传达天子旨意。
南越王叩头说:
龙套:“南越有幸,能得到天子出兵诛讨闽越,我就是死了也无法报答!”
于是他就派太子跟随严助入朝随侍汉武帝。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