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西汉沛(今属江苏)人。高祖弟楚元王(刘交)五世孙,刘向之子。中国汉代经学家、校雠学家、目录学家,曾任黄门郎、中垒校尉。
汉成帝时,刘歆任黄门郎。河平三年(前26年) ,受诏与其父刘向校理秘书。刘向死后,歆继父任中垒校尉。建平元年(前7年),大司马王莽举歆为侍中大夫,迁都骑尉,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他给《山海经》作注后上书汉哀帝刘欣的表奏中即自称臣“秀”。。初始元年(9年),刘歆任国师,帮助王莽实施带有强烈复古色彩的政治改革。后因莽杀其子,刘歆谋弑,事败自杀。
刘歆所撰写的《七略》为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收入《汉书·艺文志》。著有《三统历谱》,后收入《汉书·律历志》。其中《审度·嘉量·衡权》篇为中国最早的度量衡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度量衡研究的基础。造有圆柱形的标准量器,据量器铭文计算,所用圆周率为3.1547,世称刘歆率。
刘歆少年时通习今文《诗》《书》,后又治今文《易》和《谷梁春秋》等。以能通经学、善属文为汉成帝召见,待诏宦者署,为黄门郎。汉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随父进入天禄阁,负责整理校订国家收藏的书籍,这使刘歆有机会接触到当时的皇家的各种罕见之书。刘歆坐拥这些皇室典藏,如饥似渴地钻研起来。
当刘歆初入仕途为黄门郎不久,以孤贫恭俭而声名盛高的王莽因王凤临终之托而为黄门郎。两个出身豪贵而又博学的年轻人从此结下了较深的情谊。经过几十年的奋斗,野心勃勃的王莽终于“拔出同列,继四父而辅政。”汉哀帝驾崩后,他更被举为大司马,独掌政权。
为了给最终篡权作准备,王莽胁持上下,设计诛灭政敌,拔擢党羽。失意的刘歆成为王莽拉拢的对象。王莽把刘歆召回京师,先任命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迁官为中垒校尉。不久,王莽为安汉公,随即任刘歆为羲和、京兆尹,封红休侯,让他“典儒林史卜之官”。这时的刘歆已成为学术文化事业的最高领导人。
对王莽来说,为了实现政治欲望,也需要有一种新的学说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而刘歆所鼓吹的古文经学,尤其是其中的《左传》和《周礼》,颇有一些利于其篡汉夺权的内容,所以他利用政权的力量大力支持刘歆推行古文经学,同时换取刘歆等人利用古文经学为其固位、篡权和托古改制制造舆论,提供谋略。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把女儿许配给平帝为皇后,刘歆等人就占卜说:
龙套:“兆遇金水工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
并为之“杂定婚礼”。
由此,王莽得加号“宰衡”,其子王安、王临皆封侯。
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奏立明堂辟雍,以刘歆典其事,其制度之盛,无与伦比。从而赢得天下儒生学士的好感,他们上书认为这是比“唐虞发举,成周造业”更有意义的事业,要求给王莽“位在诸侯王上,赐以束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骊马二驷。”王莽得加“九锡”,成为无冕的帝王。
元始五年(公元5年),刘歆作《钟历书》与《三统历谱》。前者从钟律的考定,以恢复古代的乐律。后者从其父“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的理论出发,考其三代历日,从而探索历史变化与天命的关系。两者后来都成为王莽篡权建新的基础理论。
刘歆陷入政治旋涡后,又想极力挣脱。谋诛王莽,事泄自杀。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