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举(105年~149年),字宣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大臣,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
博学多闻,为儒者所宗,京师有“五经纵横周宣光”之誉。初辟司徒府,后为平丘县令。顺帝时,出为并州刺史,转冀州刺史。阳嘉三年(134),征拜尚书,司隶校尉,出任蜀郡太守,因事免官。起为大将军从事中郎、谏议大夫,迁侍中,与杜乔等七人巡行州郡,劾奏贪官污吏,名列“八俊”之一,历任大鸿胪、光禄勋,授光禄大夫。
建和三年(149年),周举逝世,时年四十五岁。
早期经历:周举,字宣光,汝南郡汝阳县人。陈留太守周防的儿子,周防事情在《后汉书儒林传》有记载。周举身材短小,容貌丑陋,但博学多闻,被儒家崇仰,所以京师流行这样一句话:“五经纵横周宣光。”
朝廷变故:延光四年(125年),周举被辟司徒李膺府。当时宦官孙程等已立顺帝,诛灭所有闫氏,议郎陈禅认为闫太后与帝没有母子的恩情,应该徙居别馆,断绝朝见。朝廷里的臣子,都认为合适。
周举不同意,对李膺说:
龙套:“从前郑武姜谋杀严公,严公发誓与她在地下相见;秦始皇抱怨他母亲行为不好,与他母亲隔绝好久,不相往来,后来感于颍考叔和茅焦的话,再恢复了儿子之道,书传称赞他们。如今诸闫刚刚伏罪,太后幽禁离宫,如果悲痛忧愁生病,一旦死去,皇上将怎样号令天下呢?如果依从陈禅的话,后世把罪责推到您的身上。应该秘密上表朝廷,尊奉太后,率领群臣,朝见如旧,以足天心,以答百姓的希望。”
李膺听从,于是上疏陈述了这件事。
忠直之臣:延光五年(126年)正月,汉顺帝在东宫,众臣朝拜,太后因此安宁。后来长乐少府朱伥,代理李膺被任命为司徒。周举还是为吏。周举后来被举为茂才,任平丘令,上书说当世的得失,词甚激切正直。尚书郭虔、应贺等看了赞叹不止,共同上书举周举忠直,请帝把周举上书放在帝坐之旁,做为规诫。
周举升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因介子推焚烧而死,有禁火的风俗。到了介子推死的那个月,都说神灵不喜举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个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饭,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周举到并州,作吊介子推文放在他的庙里,说盛冬去火,残损百姓生命,这不是贤人的意思,向百姓宣传,使他们恢复熟食。于是百姓的迷惑稍稍得以解释,风俗渐渐改变。周举调冀州刺史。
阳嘉三年(134年),司隶校尉左雄荐周举,征授尚书。周举与仆射黄琼同心辅政,名气重于朝廷,朝廷左右的人敬畏他。下诏州郡祈神求雨。周举因劝谏,升为司隶校尉。
因事免官:永和元年(136),灾异经常发生。宫中认为不祥、可怕。诏召公卿、中二千石、尚书到显亲殿,问说:
龙套:“言事的多说,从前周公代天子处理政事,周公死,成王想用公礼葬他,天为此动变。等到用天子礼改葬,就有天立风雨,禾稼尽起的感应。北乡侯本为天子而用王礼葬他,所以屡见灾异,应当加天子尊谥,列于左昭右穆之中。”
群臣参加讨论的,大多数都是说应当如皇上说的。
周举一个人回答说:
龙套:“从前周公有请命之应,致天下太平的高功,所以皇天动威,为的是要彰明圣德。北乡侯本来就不是正统,奸臣拥立,立没有一年,年号也没有更改,皇天不保佑他,以致短命。《春秋》王子猛不说‘崩’,鲁子野不书‘葬’。北乡侯没有别的什么功德,用王礼葬他,于事已很隆重了,不应该称谥。灾异之来,不是由于这个。”
于是司徒黄尚(黄尚,字伯河,南郡人,年轻时,任了不少显要的职务,也以政事见长。)、太常桓焉等七十人都同意周举说的,帝依从了。周举调任蜀郡太守,因事免官。大将军梁商上表荐为从事中郎,很受敬重。
(未完待续……)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