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温(137年~208年),字子柔,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东汉时期大臣,赵谦之弟。
初为京兆郡丞。随从汉献帝西迁长安,拜侍中,封江南亭侯。初平四年(193年),拜司空,迁司徒、录尚书事,随献帝迁都许县,位居三公十五年。
建安十三年(208年),因征辟曹丕为掾触怒曹操而被免官,同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志向远大:赵温,是蜀郡成都人。赵戒之孙、赵典之侄、赵谦之弟。
赵温初为京兆丞,感叹道:
龙套:“大丈夫应当像雄鸟一样高飞,岂能像雌鸟一样趴在地上!”
于是弃官而走。
大荒之年时,赵温分发家里的粮食救助饥民,救活了一万多人。
汉桓帝时,板楯蛮多次起兵,时任巴郡太守的赵温以恩信降服他们。
初平元年(190年),汉献帝被董卓挟持西迁,赵温时任侍中,跟随车驾到达长安,被封为江南亭侯。
位列三公:初平四年(193年)十月,司空杨彪被罢免,时为太常的赵温接任司空。
同年十二月,赵温因地震而被免官,后来改任卫尉。
兴平元年(194年)十月,赵温接替淳于嘉担任司徒、录尚书事(一说此事在十二月),当时的人以此为荣。赵温曾想把司徒之位让给士孙瑞。
斥责权臣: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争斗于长安城中。三月,李傕派李暹率兵包围皇宫,用三乘车迎接献帝到自己营寨。当时赵温与张喜听闻此事,便离开府第跟随献帝。
献帝被移到北坞,与内外隔绝。李傕又素来认为赵温与自己不同心,于是把赵温也带到坞中。
五月,李傕想挟持献帝迁移到池阳的黄白城,赵温听说此事,给李傕写信说:“将军之前托名为董公报仇,实则攻屠京城、杀害大臣,天下不可,家见而户释也。如今将军与郭汜因一点不和,搞成深仇大恨,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若再不改悟,便会给国家带来灾难。陛下下诏希望你们和解,现在诏命不得执行,朝廷威望日益受损,将军却想把陛下带到黄白城,这实在让老夫搞不懂。按照《易经》的说法‘一过为过,二过为涉,三而弗改,灭其顶,凶’(《易经 大过》曰:过涉灭顶,凶,无咎。)不如早日和解,引军返回,上能安定圣上,下能保全百姓,这样不是很好吗?”
李傕大怒,打算派人处死赵温,李傕从弟上军校尉李应是赵温故吏,劝谏数日才得以化解此事。李傕又让反关校尉监察赵温的举动。
献帝听说赵温写信责备李傕,对侍中常洽说道:
刘协:“李傕不明善恶,赵温言辞过激,实在令人担忧。”
常洽回答:
龙套:“李应已经成功劝解此事了。”
常洽,字茂尼,蜀郡江原人。东汉末年官员。初为荆州刺史,迁京兆尹,后任侍中、长水校尉。
跟随东归:同年,赵温跟随献帝车驾东归。十月初五壬寅,车驾到达华阴,宁辑将军段煨携带物资迎驾,请求献帝进入他的营寨。段煨与参与护驾的后将军杨定有过结,迎乘舆时不敢下马,只在马上作揖。侍中种辑和杨定关系好,便声称段煨谋反。献帝问:
刘协:“段煨前来迎驾,为何说他谋反呢?”
种辑回答:
龙套:“迎驾不到边界,拜礼不下马,脸色有变,必有异心!”
种辑,东汉末年人物,历任侍中、长水校尉(一作越骑校尉)。
赵温与太尉杨彪、侍中刘艾、尚书梁绍等人说:
杨彪:“段煨没有反意,臣等敢以性命担保!车驾可进入他的营中。”
董承与杨定又诬陷:
董承:“郭汜来到段煨军营了。”
董承,冀州河间人(今河北省献县)人。东汉末年外戚大臣,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
献帝问:
刘协:“你们怎么知道的?”
左灵和文祯抢答:
龙套:“是弘农郡的督邮得知的!”
故而胁迫督邮说:
龙套:“今天郭汜率七百骑兵进入了段煨营帐。”
献帝这才相信,下令车队停在路边休息。
后来,李傕等人追击车驾,在曹阳大破汉军。当时赵温与卫尉周忠、司隶校尉荣邵、太常王绛去路被阻,李傕素来怨恨他们,想趁机下杀手,贾诩劝道:
贾诩:“这些人都是天子的大臣,您何必要害他们?”
李傕这才停止动手。
晚年之事:建安元年(196年),兖州牧曹操入京,将献帝迁到许县,自此政令出自诸侯。赵温受到朝廷礼待,居公位长达十五年。
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去世,之前被袁术劫持的徐璆趁机夺得国玺,到许县交给献帝,并上还之前的汝南、东海二郡印绶。赵温问徐璆:
龙套:“您遭逢大难,还保存着这两个印绶吗?”
徐璆回答:
龙套:“昔日苏武受困于匈奴,仍然不肯丢弃七尺符节,何况我这只是方寸大小的印呢?”
徐璆(qiú)(生卒年不详),一作徐球,字孟玉(又作孟平、孟本),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人。东汉末年大臣,度辽将军徐淑之子。
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赵温辟曹操之子曹丕为掾,曹操大怒,上表“温辟臣子弟,选举故不以实”,又让郗虑携策书罢免赵温。同年,赵温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赵温去世后,他的故吏长陵令吉黄违科奔丧,被司隶校尉钟繇收捕处死。
按《华阳国志》记载,赵温后代有二千石。
完
芸汐传之穿越中国古代历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