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河之界里哀怨的声音拗着不饮孟婆汤过奈何桥,死亡对于他们来说,是与美好幸福永别的遗憾,也是所有事物的放手和失去。人们口中对死亡的解读,大多数离不开畏惧和恐慌。但或许从某种角度上,死亡也是一种对人生的赐福,一种美好善终的完结。英国哲学家威廉姆斯曾经说过,每种生命最终都会变得乏味,每种选择的生活最终都是你想摆脱的生活。然而,当我们能够以安然地化蝶拥抱死亡时,我们的心也就已经释怀了生活。
细胞凋亡的最终引发的是机体的死亡,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让我们对死亡的认识变得陌生却又熟悉。死亡之所以让我们感到陌生,是因为内心中存在的先天性畏惧,是因为死亡意味着失去的同时,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死亡的根本意义。有人说死亡是对生命苦难的解脱,也有人说死亡是告别美好的悲剧,不可否认的是,死亡已经在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理解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死亡是一扇紧闭着的大门,当走到生命尽头时,它才全然打开,而你走过这扇门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代表着穿过它,进入另一个阶段。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生的终点并不是死亡,而是被世人遗忘。看似对立生与死之间,却仍然有记忆作为羁绊,有些人死了却精神永存,即使倒在了历史的血泊中,却依然坚如磐石地屹立在原地。
死亡并不是生存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如是说。缺乏死亡的生命,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如同千瓣莲在拒绝凋零的同时也必将无缘于绽放。生命的本质就是在千帆过尽后,却仍能坦然地接受死亡。人生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在不能接受的同时无法改变的乏力,而生活的勇者,并非不害怕未知的死亡,而是愿意去面对和接受生命里的不确定因素,包括死亡。因为死亡本身就是在偶然的时间段里发生的必然事件,所以无须杞人忧天。当我们已经接受了生死的关系时,便不会再恐惧当任何时候来临的不定性死亡,反而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认真地去生活,积极地认识到生命的美丽,并且把握好剩下的生命宽度。
我们在用力生活的同时,却也在悄无声息地孕育着死亡,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的死亡,教会我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更好地生活。我们需要学会去规划过好剩余的人生,努力生活,抓住每一次时机去完成当下有价值的事情,这样才不负一世,不枉一生,即使死亡在下一秒降临,我们也无怨无悔,精彩无憾。因为生命中存在着许多的美好,我们才会对死亡嗤之以鼻,但也正是因为死亡的突发性和未知性,我们才更加懂得珍惜美好,用力生活。面对生离死别时,如果无法淡然处之,不如选择去过好每一天,这样不用再言离别时而有所悔恨,不用再痛恨自己的懦弱,埋怨生命的无常。
化蝶拥抱死亡,纯粹地认识并且学会接受死亡,哪怕繁华落尽也毫无遗憾;用心释怀生活,感悟生命本真并且努力地生活,在千帆过尽后也依旧如初。
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发光的灵魂与孤独的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