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下旬,从平壤各个衙门调派的大批人手,逐渐到达汉城,有条不紊的开始对以汉城为中心的各大城池、乡镇的接收工作。一旦新军到达了某个地方,随之而来的,肯定就是民事衙门的殖垦田庄,各处因为战难流离的农民,迅速得到了安定,被田庄牢牢的吸附在土地上。
那些地方大豪,田主,李琮时代的最大受益者,要么就是看清楚了局势,迅速的改换阵营,义无反顾的投入以崔谈为首的官僚集团,要么就是在还没有他们发出反对的声音之前,就被崔谈等本地势力,联合新军将其镇压了下去,整个朝鲜南方的接收工作,完美的朝着余风预想的方向在发展着。
按照这个趋势,到了今年年底,基本上整个朝鲜,就会彻底的被余风控制住,任何时代,暴力总是保持一个政权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对于余风来说,也说如此。
对于这些刚刚控制的地盘上的民众,余风没有打算和他们将生命大道理,他就是给对方两条路,一个,顺从新军,那么他们有饭吃,有田种;另外一个,就是和新军作对,那么,等待他们则是新军毫无情面的屠戮。顺昌逆亡,古今皆是如此。
在北方,以迟长青为代表的平壤系官僚,和在南方以崔家父子为代表汉城系朝鲜官僚,在表面上,仍然是他们治理着朝鲜,但是,这种表面现象,不会持续多长的时间,余风打算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彻底消化自己刚刚吞下的这一块大饼,等到那个时候,这朝鲜,才是真正属于他余风的朝鲜,而不是什么池家,或者崔家的。
皇太极和大明的战事的讯息,终于从各个渠道,传到了余风的手里,对于皇太极的举动,余风不做任何的评价,换做是他,对于这种局面,他不会比皇太极处理得更好。先安抚在他后方捣蛋的自己,然后集中精锐,以雷霆之势袭击大明,大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架势。兵分两路,南北同时开辟两条战线的事情,没有足够的实力,还真的不要想,至少,余风是从来不敢这样想的。
这一次,他们似乎在北京和崇祯卯上了。阿济格率军,在北京周围,和卢象升统帅的大明军队,噼里啪啦的打了好几场恶战,虽然阿济格来势汹汹,但是,卢象升也不是省油的灯,尽管大明的损失,要远远的大于皇太极的手下,但是,卢象升还是顶住了阿济格的进攻。战局居然就在北京城来,莫名其妙的僵持住了。
余风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在两个大人打架的时候,躲在一旁拾掇些小便宜的小孩,不管这两个大个子,打得如何的头破血流,在他看来,和自己都是那么的遥远,他如今,只需要将自己的全部精神,放在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上,将大个子们暂时顾不上的好东西,都拾掇进自己的口袋,至于要参与大人们的争斗,得等自己长大了再说。
十月的时候,余风是这样想的。
十一月的时候,余风发现自己长大的速度太快了,至少,他发现自己在这两个大个子的眼里,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弱小。
十一月初,由郑芝龙牵线搭桥,南京兵部侍郎马全有经海路来到汉城。十一月中旬,皇太极派使者前来汉城,于余风商议和美兰公主大婚之事,这使者余风一点都不陌生,赫然是亲王多尔衮,那个被余风打得床上躺了两年的家伙。如此的规格,要说仅仅是为了谈论一个公主下嫁的事情,就派一位亲王来,打死余风都不信,大清二十万雄兵做后盾,这亲王不带这么不值钱的。
所谓何来,不言而喻。
马全有带来了崇祯的密旨,当初逼得余风流落朝鲜的那个锦衣卫百户被杀之事,从锦衣卫的卷宗里,被抹得干干净净,也就是说,现在余风以前那个登州游击将军的衔头,大明朝廷硬着头皮认了下来,不仅仅如此,朝廷直接给了他升了一升,给了他一个总兵的衔头,这平远将军的封号,自然也是认了,反正这种杂号将军,在如今的大明,简直是一抓一大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余风只要点点头,立马就能到手,前提是,他必须出兵,进攻大清,在大清的后方牵制,袭扰,为大明减轻压力,就一如当初的皮岛毛文龙一般。只不过,如今的他,可是比当初毛文龙势更大一些,也因为这个愿意,大明甚至都没有派出将官监军来节制他的意思,以如今的余风,这些人派来,也是个摆设,看起来,大明的朝堂,还是有几个明白人的,没有弱智得想到就凭个使者,一封密旨就忽悠回来数万精兵为大明卖命。
其实,在余风看来,这马全有这一趟,算是个苦差事,大明朝堂的那些个精英,只能说是不算脑残,但是,这样空手套白狼,一点好处都不拿就想忽悠他卖命的事情,难不成他们以为自己真的会答应?
马全有还暗示道,只要余风能够遵从朝廷的旨意,那么,这朝鲜李家的事情,大明可以装聋作哑,当做没看见,毕竟现在朝鲜还是大明名义上的藩属,余风这些举动,实质上和叛乱也没多大区别了。
这也就是说,虽然不能名正言顺,只要余风能在这个时候,为大明解解这燃眉之急,那么,这个,只要有李琮这个招牌傀儡在,他在朝鲜如何折腾,大明都不管了。这无疑于大明承认了他咋朝鲜的位置。
不得不说,马全有带来的筹码,也就这一个让余风有些动心了,但是,也仅仅就这一个。
和大清的使者多尔衮相比,马全有就显得寒酸多了。多尔衮可是大包小包,赶着一溜的车马过来的,他先到的平壤,可能是对这座城市,有些伤心的缘故,听到余风在汉城的消息,他连城都没有进,直接就带着他的礼物过来了。
这些礼物,那些金银牛马之类的俗物就不说了,最重要的是,包括了大清公主一个。此外,陈敏之当初和岳托谈下来的那些书籍,工匠等等余风急需的人才物资,也是一点磕绊都不打的带了过来,这做派,这手笔,可就直接丢了大明的使者几条街去了。
据说马全有在留贤馆里,听到多尔衮来的消息,当时就砸烂了好几个上好的青瓷茶碗,他可真是急红了眼,谁也想不到,他这么一个文质彬彬的读书人,居然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应是不带重样的骂了鞑子足足两个时辰。
多尔衮的来意倒是很简单,主要是赐婚,当然,在他嘴里,这赐婚就变成了美兰公主下嫁,这个“赐”字,他怕刺激到余风。另外,就是借着这赐婚之际,大肆和余风谈谈这大清和余风的兄弟之情了。这婚事一成,这两家人就变成一家人,这老丈人和你的旧东家如今打得如火如荼,这谁亲近谁疏远,你总得心里有个数吧。
咱大清不要求你出兵和你老丈人一起去对付你的旧东家,但是,你总不能帮你的旧东家来和你老丈人捣蛋吧,那就太令人寒心了不是,当然,你若是一定要出兵帮你老丈人一把,这个,咱们自然是欢迎之至。
多尔衮的语言,自然不会这么村俗,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反正没错。一时之间,余风赫然发现,自己竟然成了一个香饽饽了。
“这事情,你怎么看?”
余风的将军府里,能够让余风如此问计的,就只有陈敏之了,不过,此刻余风虽然是问陈敏之,在陈敏之的身边,却是还有慕海涛,云青山,赵登等人,基本上,整个新军的决策层,全部都在这个屋子里了。
“与鞑子联手,无疑与虎谋皮,若是助他们,一待他们得了大势,第一件事,肯定是回过头来对付咱们,将军,您要三思啊!”
“这么说,我们该重回大明,继续效忠北京城的那一位了?”
“若是重回大明,毫无疑问,咱们新军就成了北京城里的那一位手中的刀,就算咱们和大明的军队联手,打垮了鞑子,关内还有上百万的流贼等着咱们去平,咱们新军这么多年,才积攒了这么点家当,这就是我等安身立命的本钱,若是这本钱没有了,这皇帝老儿会多看咱们一眼吗?到时候,在座的各位,可都只能任人宰割了。”
诸人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主张,但是,总的来说,愿意个鞑子穿一条裤子的,几乎没有,但是,愿意重归大明节制的,却又疑虑重重,余风看得出来,尽管有这么多的顾虑,自己的这些属下,在心底的最深处,还是想回大明的。
他们担心的,无非是大明皇帝过河拆桥而已。
”敏之,你一直没出声,看着大家争论,看你的样子,想必是早就有了决断了吧!”余风盯着自己最重要的谋士,沉声问道。
“大人面前,岂敢说决断,不够,我倒是有些小小的看法,说出来,供大人参详!”
明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