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都、蒙哥、合丹等所统帅的中路集群在多瑙河流域停留的时间有点长,一直到窝阔台汗14年到来才最终南下巴尔干,这主要还是因为维也纳的局势。
西征军统帅部和参谋团队在结束波兰和匈牙利战役之后,决定了三路进攻中部欧洲的战略。主力当然就在中央,中央集群12万大军也要兵分两路,一路向西攻克维也纳,然后以此为前进基地进军亚得里亚海。另一路向西,扫荡特兰西瓦尼亚以后,南下巴尔干,与忽必烈、巴根台率领的小亚细亚集群会攻君士坦丁堡。
之所以要进军意大利北部,倒不是想现在就对罗马教廷动手,基督教根深叶大统治着整个欧洲,现在就打时机还不成熟。最主要的目的其实还是威逼威尼斯。威尼斯和意大利北部的商业城邦是蒙古商业上重要的合作伙伴,蒙古需要欧洲的大批矿产资源,工业制成品也要向欧洲倾销,威尼斯就是最大的中间商。
但是这又不可避免的造成贸易摩擦。以威尼斯人为代表的意大利商团实质性的垄断了东西方的贸易,蒙古人不喜欢被人卡脖子。不过这些总可以在政治层面解决问题,可是这些意大利商人酝酿统一货币金格罗索,这就触动了蒙古的核心利益。
蒙古元,是蒙古自由贸易区计划的核心,蒙古不会允许另一个强大的货币联盟威胁蒙古元的地位。趁着这次东欧攻势,顺便对威尼斯进行敲打就是必要的了。不要以为你们躲在阿尔卑斯山一侧蒙古就拿你们没有办法,有必要的话,蒙古的马蹄随时可以踏碎你们和平幸福的日子。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威尼斯的海军,这支舰队是目前欧洲最大的海上力量。如果他们和教皇站在一起,就有可能从欧洲运来大批的援军到君士坦丁堡,给蒙古将来的攻城制造麻烦。即便是为了这个原因,蒙古大军也有必要蹲着威尼斯左近,随时提醒他们要老实些,不要为了点航运利润,把全城都搭上。
总之,各种因素累积起来,蒙军的西进就不可避免了。如果要打开一条通往威尼斯的道路,维也纳就必须掌控在蒙古手中。此时的奥地利已经从巴伐利亚独立成为一个公国,走上8百年辉煌的起点。维也纳是多瑙河到威尼斯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这奠定了她重要的地位。
蒙古人要收拾萨克森人,奥地利人,也许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像他颁给条顿骑士征服普鲁士权力一样,毕竟他现在自己的麻烦也不小。要是蒙古人站住维也纳不走了,腓特烈还会无动于衷么?
拔都真正的目的是巴尔干半岛和君士坦丁堡,他现在并不想与腓特烈二世大打出手。但是如果这些德意志人不识趣,那就只能在维也纳城下和他们好好谈谈了,所以还是要做战略决战的准备。
可就在这个时候,拜答尔王爷在摩尔多瓦阵亡,震惊全蒙古。合丹王爷与拔都、蒙哥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官司已经打到了草原汗廷。窝阔台大汗不得已召回了合丹的军队,拔都和蒙哥的兵力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拔都王爷只能谨慎些,进攻维也纳的进程就拖延了下来。
最终解决问题的,还是政保总局。政保总局已经成立北意大利情报站,基辅情报战的幸存者鲁季科夫调任站长,大批的情报送回来,拔都王爷才对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有了点清晰的认识。腓特烈二世是不可能与蒙军决战于维也纳城下的,因为他实际上已经陷入了与罗马教廷几任教皇的政治角逐,根本无力东顾。
腓特烈二世的母亲是西西里王国的唯一女继承人,他的父亲亨利六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似乎使他天生就拥有西西里和德国的王位。实际上却并不如此,因为罗马教廷反对他周边的王国世袭制,担心他们过于强大,威胁到罗马的地位。
腓特烈出生在西西里,一生只见过父亲亨利六世一面。他的母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使他实际上成为了孤儿,托庇于教皇之下。他的监护人是英诺森三世教皇,这位教皇唯一为他做的事情,就是给他娶了比他大10岁的阿拉贡公主,一个寡妇。所以,他对罗马教廷并没有想象中的感情,少年时代的腓特烈没少尝过挨饿的滋味,教皇并没有管他的死活。
他在巴勒莫长大,所有他真正的政治基础,还是在西西里。他之所以能够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是因为教皇对原德国皇帝奥托四世的不满,为了赶走奥托四世,罗马教廷只能扶持了年轻,且亲近教廷的腓特烈。当然这是有条件的,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和西西里王国必须分离,而且要放弃帝国在意大利的一切领土和权力,当然还要出兵进行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一切都很顺利,腓特烈二世拿到了德国的皇位,教皇赶走了奥托四世。但是事情并没有按原有的计划来,腓特烈并没有使西西里和神圣罗马帝国分离,当然也没有放弃在意大利的领土。1220年帝国会议选举腓特烈二世为德意志国王,并于当年腓特烈二世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于是皇帝的地盘把教皇国包围了起来,而这正是历代教皇所极力反对的。腓特烈的祖父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就这么干过,结果教皇组织了伦巴第联军把他赶走了,谁也想不到他们自己又给自己扶持了一个比红胡子更强大的对手。于是,腓特烈二世和罗马教廷长达30年的争斗开始了。
1230年,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忽悠腓特烈出兵耶路撒冷,等腓特烈带兵走了,教皇就在后面指责腓特烈与异教徒谈判,并且明目张胆的出兵西西里王国。结果腓特烈二世回师,把教皇组织的那些乱七八糟的意大利联军打的大败。
1234年,教皇忽悠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德意志国王亨利七世反对自己的父亲。腓特烈二世很快扑灭了叛乱,他废除了儿子的德国王位,并把他终身监禁在意大利的监狱里。
1237年,腓特烈二世在科尔泰努瓦大败罗马教廷组织的圣泽诺内联盟。
而就在蒙古人在波兰和匈牙利大打出手的窝阔台汗13年(1241年),腓特烈正忙着袭击热那亚人的舰队。因为那舰队里有两名红衣主教,正准备参加教皇召开的,谴责腓特烈二世会议。
在这种情况下,腓特烈二世讨好罗马教廷的敌人蒙古人还来不及,怎么会愚蠢的为了维也纳再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这等于是让教皇在自己的西西里老窝乘虚而入。
然后?当然就是频繁的秘密谈判。蒙古和腓特烈二世达成秘密同盟,共同对付罗马教廷。蒙古保证不会向北进攻德意志诸公国,奥地利大公仍然拥有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是奥地利要与蒙古签订和平条约,蒙古军队和船只可以自由出入奥地利领土,并且租借维也纳新城作为租借地。
神圣罗马帝国则保证约束德意志诸邦,还有他在法兰西、意大利的盟友,不会增援君士坦丁堡。在攻克君士坦丁堡之后,蒙古海军要保证对热那亚海军开战。如果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南部遭到教皇军队的进攻,蒙古军队有义务进行协防。蒙古支持腓特烈二世对达尔马提亚的占领,但是必须要交出匈牙利国王之弟戈罗曼公爵,这个人是蒙古的仇人。
这是一个政治军事盟约,对蒙古人最感兴趣的经济问题,腓特烈并不感冒。双方没有进一步的谈判,只不过达成了一些意向,根据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再谈。
这份密约对腓特烈二世是一针强心剂,使他在与罗马教廷的角力中更有底气,而付出的不过是一个奥地利。反正他对德国也不是很上心,根本就不在乎他在德意志帝国议会中的威望,他的真正实力还是在西西里。当然,如果条约的内容公诸于众,他会成为整个基督教世界的公敌,这不太妙。不过他还是选择相信蒙古人,富贵本来就是险中求,没有这个勇气,也就不要想和代表欧洲神权的教廷掰手腕了。
而蒙古人,自然也乐得在欧洲有这么一个有实力的朋友。至少在反对罗马教廷这件事情上,大伙儿还是有共同的利益,蒙古兵力有限,不可能四处树敌。蒙古当然也不怕腓特烈反悔,一旦蒙古人把这份密约抖搂出来,腓特烈二世必然身败名裂,拔都还怕什么?
一切搞定,蒙哥和不者克亲率3个万人队进入奥地利。并且在维也纳新城建立水陆码头,为向亚得里亚海进军囤积物资。拔都王爷则率领2万大军南下苏利纳港,速不台则率另外两个万人队从特兰西瓦尼亚南下,在苏利纳完成集结。
4万大军会师之后,黑海沿岸的港口链也基本建成,攻击君士坦丁堡的时机已经越来越成熟了。而在南线,小亚细亚集群已经攻克科尼亚,巴根台***以巨大的努力把四分五裂的小亚细亚势力整合起来,并且组成了一支大军。在这其中,他选出了8万精锐,经过蒙古式的装备和训练,组成了西进兵团,这将是南线集群攻击君士坦丁堡的主力。目前该兵团正在科尼亚地区秘密整训,一旦完成,就又是一支虎狼之师。
在北线,年轻的乌恩领着一帮民兵和俄罗斯、拉脱维亚的乱七八糟的军队,竟然征服了整个诺夫哥罗德,一直到波罗的海东岸,全歼了整个立窝尼亚骑士团!拔都得到战报,拍案而起,大呼少年英雄,蒙古又一个木华黎啊!
在黑海,蒙古黑海舰队已经清理了所有的海盗水匪,和热那亚海军的残兵败将。海军大部分已经在刻赤海军基地完成了维护保养。这一年的时间,刻赤又建造了5艘***级战列舰,30艘阿阑豁阿级巡洋舰,实力几乎增加了一倍。在黑海舰队司令长官兀良哈台的率领下,庞大的海军战舰正陆陆续续的向黑海西海岸诸港口集结,最终的目的地,就是君士坦丁堡。
西征以来,7年了,终于到了和君士坦丁堡算总账的时候,拔都王爷意气风发。
草原特种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