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麟张嘴就是正事,这只能说明付麟的心里是有正事的,付麟虽然贵为大将军,可是他的排场还没有袁绍大,付麟的手下和斥候,还不至于,要见主公,就得提前一天开始打报告排队,要是付麟跟袁绍一样,那么付麟又有什么值得别人欣赏和尊重的呢,又怎么会让手下的文武爱戴呢。
付麟又怎么会,让家人爱,让百姓喜欢呢,这几名斥候,听见主公的问话之后,一名斥候什长,就再一次的行礼道:“启禀主公,我们探查到了,袁绍已经派手下颜良,文丑,为大将,许攸和郭图为军师,统兵十五万,直奔雁门而来,现在他们的大军,已经开到了幽州的代郡,看样子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雁门郡的平城!”
付麟通过斥候,得知了袁绍兵马的情况之后,就先打发走了斥候,接着就让典韦,去找来贾诩,付麟他自然是要跟贾诩商议一下,怎么对付颜良,文丑,许攸和郭图。
我们长话短说,时间不大,贾诩就来到了付麟所在的房间,贾诩见礼之后,付麟就让他和自己相对而坐。
这个时候,就听付麟说道:“文和,找你过来,是我刚刚收到了,斥候的禀报,现在袁绍已经派严良,文丑,还有许攸和郭图,统兵十五万,直奔我们雁门而来,现在他们的兵马,快到幽州的代郡了,而我们雁门郡的东部城池就是平城,找文和你来,就是要跟你商议一下,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贾诩自然知道,主公找他过来,不是说闲话的,听见主公问道自己计策的时候,贾诩就根据他们兵马的情况,还有袁绍大军的数量,思考了起来。
时间不大,就见贾诩,先是向付麟拱了拱手,表示敬意,接着就听贾诩说道:“主公,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凭借主公您的英明,和兵马的精锐,就算是从正面激战袁军,也能够击败他们。
但是,我想凭借主公您的作风,您一定不喜欢这种消耗战,所以,属下建议,守住雁门的马邑城和平城。主公您另派一支兵马,绕过袁军,直接袭击幽州,如果主公您能够攻占幽州的话,那么袁绍就失去了根基,到时候,我们大军合围幽州,那袁绍的败亡就不远了,不过此计虽好,却有一些风险,究竟何去何从,还请主公定夺?”
贾诩他不亏是毒士,如果贾诩这条计策,能够成功的话,那么付麟就不单单能够击败袁绍了,袁绍他也必然败亡。
但是,是计策就有风险,就算大军正面排兵布阵,胜负也是未知之数,所以,付麟考虑了片刻之后,就同意了贾诩的计策。
不过,付麟既然同意了贾诩的计策,那么问题就来了,付麟就需要考虑两个,甚至是三个独立领军的人选,让他们带兵出征。
这第一个人,他要把守马邑城,第二个人选,要死守平城,第三个人选,就要率领主力人马,奇袭幽州。
而付麟考虑来考虑去,最后,付麟就做出了决定,付麟让贾诩守卫马邑城,并且,付麟把关雄,张虎,等将都留给了贾诩。
接着,付麟又做出了一个,让大家都十分意外的命令,那就是,付麟让魏延为主将,派他去守卫平城。
最后,奇袭幽州的则是由付麟亲自带队,而付麟这只队伍之中,兵马一般,但是猛将却不少,想典韦,赵宇,蒙飞,马云禄,祝融姐妹都跟在了付麟的身边。
而付麟留给贾诩四万人马,派给魏延一万精锐,让魏延为主将,由于魏延官职不高,资历也不高,所以,付麟只是派给魏延一些校尉和军侯让魏延统领。
而付麟要奇袭幽州,这么大个北方大州,付麟的人马,不能太少,但是付麟深入敌后,兵在精而不在多,所以人马也不能太多,正好,付麟把剩下的两万人马,都给带了出来。
这样一来,付麟龙骧军的八万人,就被分派了出去,剩下的就是负责保护付麟的麒麟卫了。
现在付麟的麒麟卫的编制为五千人,但是,付麟在长安的将军府也需要保护,家里的周仓一直都在看家,所以,付麟这一次依然只是带出来三千麒麟卫。
而贾诩和魏延,以及其他将领,自然有铁卫保护,铁卫的数量分配,自然有付麟军中的军规限制,关于铁卫和凤卫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多说了。
不过,由于时间长了,相信大家的印象也不深了,所以,在这里我们就简单的介绍一下。
付麟作为主公,他自然有亲卫保护,而付麟的亲卫,就被付麟命名为麒麟卫,因为付麟的名字之中有麟字,所以,付麟的亲卫由此得名。
但是,付麟那么多的文武手下,他们的安全也不能不管啊,要是让兵马去保护这些文武,岂不是要乱了套,另外,这些兵马和亲卫不一样,让他们保护主将保护文臣,又不太合格。
为此,付麟是专门成立了铁卫,这个铁卫就是专门保护这些,付麟手下文武的,至于他们的编制安排,自然是按着付麟手下文武的官职所决定。
官职越高保护他们的铁卫越多,而铁卫的数量,是由主将的官职,或者是他们所率领人马的一层。
说白了,像魏延的校尉,他的标准的配置是八百人,两个营,那么保护校的尉铁卫,他们的数量就是八十人。
这些琐事我们就不说了,付麟的命令,也是随后下达,这可不是和谐后世,还讲什么人权,主公的命令就是圣旨。
再者说了,付麟也算是赏罚分明的明主,所以,他的命令都没有人会去质疑,他们也不敢质疑。
付麟让贾诩带人留在了马邑城,派魏延率领一万精锐,火速支援平城,而付麟则是带着兵马绕过平城,直接进入幽州。
我们先不提贾诩如何的镇守马邑城和雁门郡,也不说付麟的那一只兵马,单说魏延。
平城(即后世的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
从北魏道武帝拓跋圭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至此,至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共建都于此九十七年之久,前后经历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文成帝、献文帝、孝文帝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另有山西同名古镇和朝鲜同名城市及日本历史名城平城京(后世的奈良)。
西汉初置平城县(治所在后世的大同西北二十八里),为雁门郡东部都尉治。
东汉献帝建安未年,平城县被废。
三国魏在今代县东二十五公里复置平城县,属新兴郡。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属雁门郡。
回到东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