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现在养大鹅的少,广播里也都说养鸡养鸭啥的。养鸭还能做羽绒服啥的呢,谁家能吃得起大鹅呀?”大喇叭是个爽快人,见到顾致城自我介绍之后。也来不及寒暄,就先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认为还是大家伙一起养鸡比较好,毕竟目前市场上鸡鸭卖的比较好。
“顾书记,我就是有一个不成熟的小建议哈。”听见她这么说话,顾致城忍不住对她另眼相看起来。早就耳闻这个大喇叭是个能人,方圆八里没有她不知道的事儿。
他上任的时候就想要在找一个这么的包打听,可惜他运气不好这个女人回娘家好长时间。顾致城也只能胡乱碰运气,至于找谁去合作那也只能靠缘分了。
她回到庄子上的时候,顾致城是见过几次面的。没有找她一来是因为他工作已经展开了,二来他正在风口浪尖上。杨家背后穿的小鞋已经够多了,可不能再去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今天看见这个女人出现在自己家里,顾致城反而不意外。按照他的预想,大喇叭应该更早点来才对。
“大花儿,你家这虎头虎脑的真带劲。你说我们家那个丫头,哎呦就像个假小子似的。天天疯跑,一点姑娘样儿没有。”大喇叭挨着王大花,一边称赞着她的一边偷偷地打量她。
现在老王家这姐俩开了豆腐厂,没听说挣了多少钱。光看见一天一趟豆腐往外拉,王大花家里原来的小卖店卖的也不错。现在她一个女人回娘家做买卖,也不知道是为了钱还是为了再找一个。
大喇叭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没有在王大花脸上看过一丝一毫化过妆的痕迹。衣服还是从前那样非黑即白,头发也没有烫成最时兴的样式。可大喇叭就是觉得,王大花跟以前不一样了。说不上哪里不对,反正给人感觉很有精神气儿。
她不禁怀疑,是不是因为兜里有钱了所以有底气了。一点都不像当初她男人没了的时候,整天唉声叹气。
她这一晃神,王大花笑了起来:“这是想起啥来了?不是你家闺女给你惹祸了吧?你这嘴也真能跑,刚才还跟顾书记说养鸡的事儿这又说上你姑娘了。”
大喇叭拍拍自己的嘴巴,不好意思道:“可不是呗,我这脑子也不中用。调个腚就忘了要干啥,哎呀,哎呀上了岁数了。”
张翠莲将身前的西瓜递给她们两口子,好笑地说道:“你们家闺女也才七八岁,怎么就老了?你这么说让那些四五十岁的怎么活?”
大喇叭见顾致城一直笑而不语,心里面有些着急。上前谄笑道:“你看,顾书记你也一直不说话。是不是觉得我这个想法不对啊?我就是这么心思,咱们庄子的人要想发财还得靠你的英明领导呢。”
张翠莲第一次听见有人说这么好听的话,忍不住那眼睛瞄顾致城看他的反应。没想到人家老僧入定一般,对糖衣炮弹毫无反应。
“嗯,不管是什么样的养殖方式。咱们首先要有市场,保证了销路能够卖出去赚了钱这才是好方法。我也知道目前市场上鸡鸭的需求量不小,很多地方都开了小型的养鸡场。也听说别的村子有的人家养鸡就养了一百来只,每天下午收蛋的摩托来了一卖就能卖十几块钱。”
顾致城坐在单独的一张沙发上,穿着居家服跟拖鞋身上依然能够散发出严肃果断的气息。大喇叭情不自禁的将顾致城跟自己丈夫比,一个怎么看都像是办公室里的大老板而另一个还是一个普普通通小老百姓。
她推了一下自己的男人,后者正在认真的听着顾致城的话。对妻子的小动作毫无反应,手上的西瓜都拿了半天却忘记了放在嘴边吃。
“那顾书记,你能保证咱们能卖出去么?”这话问出了大喇叭的心声,说了半天还不是担心卖不出去么。
顾致城点点头:“目前市场上大鹅还是挺稀缺的,因此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当然大鹅的生长周期要长一些,不比鸡鸭来得快可是大鹅它价格也贵。我已经跟一个老板签了合同,他现在主要就是做烤鹅生意。他名下有很多个熟食店,主打不同的品牌。”
具体的顾致城也不好多说,总之其中一个就是做烤鹅。烧鸡、板鸭他也卖,在很多个大型小区附近都有门市。各种熟食拌菜都有销售,而且店的名字也不同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老板。
有的店就叫XX鸭,里面卖板鸭、烤鸭、酱鸭、卤水鸭。有的店就叫XX肉联,各式各样的酱菜、熟食、生肉还有挂在橱柜里引人垂涎欲滴的各种烤鸡、烤鱼。
除此之外在站前批发市场也有家禽老板有需求,他们与各个饭店之间也有供货往来。我国某些地区是从来不吃鹅,但是东北人喜欢吃铁锅炖大鹅。虽然需求量不如鸡鸭,但也不是卖不出去。
而且羽绒服厂也是有大量需要的,鸭绒服鸭绒被的价格要比鹅绒低廉很多。
在一些高档的餐馆里,讲究的厨师会用鸭油鹅油来做素菜。而鹅油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高级的东西,常吃鹅油对身体尤其是皮肤非常的有好处。
只不过现代人很少会了解,顾致城也是在张翠莲时常翻阅的红楼梦里窥见过一二。
当时没有放在心上,某一次跟靳文去省城一个高级饭店吃饭。席间有一个极其讲究的七十多岁的华侨老太太,据说她的家族曾经也是显赫几百年的世家贵族。也不知道谁起了话题,老太太就聊起了鹅油的诸多好处来。
这才让顾致城记忆犹新,之后机缘巧合让他有机会大力推广养殖白鹅。
大喇叭焕然大悟的点点头,心里暗暗惭愧。只觉得自己眼界太低,自己能想到的肯定别人也都想到了。人家既然是领导,肯定也有不同凡响的地方。
“嗯,既然你说养大鹅能挣钱那我也回家养大鹅。等到我们家不错了,我就给我哥哥去电话让他别在外头打工了。回家养大鹅吧!”大喇叭笑的满面红光,好像此时已经看到了曙光一样。
说到这里顾致城不由得好奇问道:“村子里面有几户人家都是把地包了出去,然后外出打零工的。怎么有的人家很富,但有的人家还是挺穷的呢?”
这个顾致城是做过调查的,村子里面把自己家的地转包出去。这种流转方式并不少见,虽然赚的钱不多但也好过天灾的时候颗粒无收。但是正因为将自家的地流转出去,才有时间跟经历外出打工。这相当于赚了两份钱,可有的人家还是穷的要命。
大喇叭叹一口气,有些耿耿于怀道:“顾书记,你是不是听说了什么?有人说我大哥赚了黑心钱,对吧?”
顾致城微微一愣,这个他倒是没听别人说过。只不过从四叔的话里面,窥见过几分他对打工者的不屑。
“我哥年轻的时候不着三四,晃晃荡荡的就知道瞎折腾。过了几年岁数大了,也就安稳下来了。他自己挣了不少钱,也想帮着从小光腚长大的哥们一把。可有些人挣了钱娶了媳妇儿盖了房子,有的人还是穷光蛋。你说我为啥?”
大喇叭叹口气:“前两年我哥的一个老板在山东包活,领着咱们村里头好些人去了那边。那边活儿比这边好挣,我哥就说家里老人身体好的也可以跟着去干活。别的不说那边产大蒜,也不累坐在那里剥蒜皮一年也不少的赚钱。有些五十来岁身强力壮的,在家呆着也是呆着。”
顾致城点了点头:“山东那边确实不赖,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者是两年三熟。”
“有的人家孩子在那边工地上干活,老人也跟着过去。就在农村租个平房,平时有时间还能见到孩子自己剥蒜皮也能挣钱。大约就是两年吧,一家子四个大人的话去了吃喝攒了一两万。”张翠莲闻言忍不住惊呼道:“这也不错了,去了吃喝能剩下这些呢。”
大喇叭撇嘴道:“有好几户人家也不是那样的啊,就说大花前院那家吧。她知道的,他们家两个孩子一个闺女两个儿子。闺女都嫁人多少年了,外孙子都学了。二儿子跟着我哥去了山东,觉得不错就把大儿子一家子整去了。后来说那边挣钱容易,老两口把地就包给了老杨家。老两口收拾东西也去了山东,呆了两年挣了钱又跑回来了。”
张翠莲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呀?”
大喇叭没好气道:“大儿媳妇说要孩子回来上学,那家老太太更能扯说想闺女想得直哭。老两口领着大儿媳妇跟孩子就跑回来了。哼,可下子挣了钱了没个好嘚瑟。过了半年吧,那老太太又说想儿子想儿子的。就把大儿子给喊回家了,还说老杨家包地挣了多少多少钱。让他大儿子回来种地。”
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地没包成日子又回到了原点。能干又能吃苦的一家子,又过长了从前只能温饱但不敢说富裕的日子。
而他们家一直坚持的二儿子,现如今小有存款已经是杨庄上炙手可热的女婿人选了。
重生好媳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