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军阀
超小超大

66人才瓶颈2

  而我们比较熟悉的老一辈科学家,例如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等,几乎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因为国内没有培养和扶持优秀科学家的条件。

  根据后世网上某位高人的揭露,原来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在民国前期,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中国各所大学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极度不平衡--学习文法艺术的文科生独占鳌头,竟然达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

  在当年北京的那些大学里,第一是文科,第二是文科,第三还是文科!除了医学和外语之外,如果你还要想学一点实用的先进技术,就只能到国外去留学了。而且在学成之后,也很难归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谋生--旧中国的工业实在是太落后,海归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除非是自己办厂创业,否则简直是毫无用武之地。

  民国时代的旧中国,明明最缺的就是现代化工农业,最落后的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但却偏偏只培养了这么少的一点儿理科大学生,其中很多最优秀的人才还要移民出国,对一个好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有啥用啊!民国的工业要能发展得起来,那才是有鬼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大学里攻读工科、农科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啥人,讲这些课程的教授也很少。只有医科稍微强一点,但也好得有限。

  至于西方人在中国开办的大学,最初的目标是培养一批亲近西方的中国本土政治精英。在民国年代,每年都有上千名甚至几千名大学生,从英美教会和民间教育机构在中国创办的大学毕业,然后进入政府或工商业领域就业,而他们的政治观点自然普遍倾向于亲美、亲英。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这些学校的课程也是以文科和神学为主--前者用于渗透上层建筑,后者则向底层民众传播影响力--最多再办一些医科课程,却并不怎么愿意为中国培养出工业和科技人才,从而为自己本国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制造竞争对手。

  唯一的例外就只有德国,或许是因为德国人的心眼儿比较实,在割占了青岛之后,于1909年开办了一所当时亚洲第一的理工学院--德华大学。并且以德国式的严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相当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

  1909年9月12日学校开学(开学典礼在10月25日补行),第一任校长为德国地质学家、海军部官员格奥尔格?凯贝尔(Georg Keiper),总稽察为学部员外郎蒋楷。1912年时该校有德国教师26人,多数拥有博士、硕士学位,如数学教授康拉德?克诺普、植物学教授威廉?瓦格纳、物理学教授卡尔?艾利希?胡普卡等,也有6位既有中国科举考试功名,又有新式学堂学历的中国教师,包括中国文学及伦理学教授于濂芳等。学生来自全国和海外,1912年在校学生有340人,1914年达400余人。

  该校学制为二级高等教育建制,包括预科、本科及中文科。其中预科传授基础知识(包括德语、历史、地理、数学、逻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和绘画课这些西方课程以及古籍、历史、地理、伦理和文学这些中国传统课程),学制6年,相当于正规中学。本科修学专门学科,学制4年到6年,最初设法政、工、医、农林四科,本科亦开设德文和中文课。另外亦有中文科,毕业考试通过者可以进入国子监以取得文学学衔。

  可惜这所学校仅仅办了5年时间,就随着日本在1914年攻占青岛,而从此灰飞烟灭了。

  想到这里,李默涵就开始动脑筋,如何把德华大学的人才统统弄到自己的华夏大学来。李默涵首先想到的是看看眼下自己手底下有没有德华大学的毕业生,一番筛查之后,果然找到了两个毕业于德华大学的学生。

  他们一个叫李随风,一个王大亮。李默涵立刻找到二人,要他们立刻回青岛呼朋引伴,最好把整个学校的教员和学生都忽悠来才是最好。

  李随风是湖北人,王大亮是安徽人,他们拍着胸脯说把学校里几个湖北、安徽老乡都拉到商丘来绝对没问题,但是其他人就只能尽力了。

  李默涵也不勉强,这事其实也勉强不来,于是李默涵给他们一人发了五百华商票的活动经费,让他们立刻出发。李随风和王大亮去到青岛之后,利用同学、同乡关系拼命拉拢自己的学长、学弟以及相熟的教员。对方见二人衣着光鲜,出手阔绰,也就动了心。二人陆陆续续为李默涵拉来了三十多个学生和教员,其中还包括两个德国教员。

  李默涵对他们的表现很是满意,许诺在华夏大学里,已经给他们留了两个好位置。

  不久之后,在斯特朗和塞缪的努力下,李默涵订购的机器和建设工业园的专家团在青岛上岸了,然后通过胶济铁路转陇海铁路一路运到了商丘。此时是1914年的6月,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是赶上了末班车。

  很快,在商丘工业园里拔地而起了第一家工厂。这家工厂不是兵工厂,而是一家机械厂。

  李默涵认为眼下最好的机器和最好的设备应该作为母机,去生产更多的设备更多的机器,去建立更多的工厂企业,而不是制造那些无用的枪炮弹药。他看过一篇报道,当清廷举一国之力购置先进的机器设备建成江南制造总局后,邀请外国人参观那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机器设备,但其中大多数外国人对此却不置可否,他们认为最先进的设备机器应该为扩大工业发展经济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造几门大炮浪费。

  说枪炮无用,是因为李默涵根本不担心缺少弹药军火,只要山寨神器一点,要多少有多少。其实,李默涵同样可以用山寨手机复制出无数机械设备,但是与之配套的技术工人和工人们的技能是无法复制的,所以还是只能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通过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加工来积累自己的经验。

  尽管如此,李默涵还是偷偷将购买的各种机器设备每一台都用山寨机复制了一些,作为战略物资储存起来备用。为了掩盖自己拥有山寨神器的事情,李默涵甚至对外宣称,自己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建造了一个秘密的工厂,可以仿制各种军火、机械等等。如果谁要想对付自己,那多半会从这个看似是自己命脉,但是其实根本不存在的工厂下手。

  当然,结果只能是白费力气。

铁血大军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战略特勤组 连载中
战略特勤组
李氏唐朝
简介:该简介已被管理员屏蔽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16.9万字6年前
万世血仇 连载中
万世血仇
苕面窝
简介:抗日不需要理由,灭倭报万世血仇!他在抚顺煤矿万人坑重生,必将从万人坑杀起。不一般的抗日,诉说一段很多人选择遗忘的历史。他什么都不在乎,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把矮矬子在华夏制造的万人坑,重新还给矮矬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是一支为了国家不惜命,为了百姓不惜身的军队。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起誓:寸步不让,血战到底!正面对决,有我无敌!文中姓名有真有假,请勿对号入座;故事情节有实有虚,请不要当成历史教材!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70.4万字6年前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连载中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乱石兰竹
简介:为救美人独闯禁宫,搁置恩怨从军西征。揽文才,收猛将,逐鹿中原。平漠北,定波斯,扬帆海外。王牌特种兵刘子秋穿越隋末,逆袭乱世,开疆拓土,为您演绎一段不寻常的隋唐故事……群号:115455564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46.8万字6年前
抗日传奇之北战神 连载中
抗日传奇之北战神
色彩温度
简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因一次护卫“闽人三十六姓”逝者东望琉球故土的东明岛之行,退役特种兵李元浩穿越到被慈禧太后称赞为“琉球忠臣”的林世功之孙林俊雄身上。对党的忠心永不动摇,对国的热爱永不改变,且看他在琉球群岛成长,遵从党中央的安排在淞沪战场和武汉会战中扬鞭,在东北大战关东军成就“北战神”,在日本本岛成为先驱,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传奇之歌。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28.9万字6年前
民国大能 连载中
民国大能
闻人毒笑
简介:中共党史研究员,穿越到了民国时代,你说他会干什么?毛伟人说:“李铁是个好同志呀!”蒋总统说:“都怪我不重用李铁,要不我也不会兵败给共-匪。”土肥原说:“李铁不死,帝国难安。”邦德说:“李铁是我的偶像,谁骂他我跟谁急。”胡佛说:“什么?你说我是世界特工之王?你想害死我么?这事要是让李铁知道不要紧,要是让他那些手下知道了。我还能活么?来人呀!将这人给我抓起来。电刑侍候,查查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故意派来整我来的。”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08.4万字5年前
飞鹰进化 连载中
飞鹰进化
阿牛哥
大毛熊抽着烟斗:“喔们要把缴获的齐柏林号航母当靶船!”杨鹰:“达瓦里希,修修给我呗!要不我拿鹰酱的喷气机换?”……杨羊羊吮着手指:“哇塞,哥哥,信浓号好像在那里的呐!”杨鹰:“嘘,让我们偷偷捡走!”……总理叉着腰、手一挥:“开国大典嘛,飞机不够就飞两遍!”杨鹰:“报告,又修好了二十架战斗机!”……金太阳:“亲,上次他们就是在仁川欺负我的,思密达!”杨鹰:“神马三八线,一推到釜山!”……嘟噜门总统气急败坏:“蘑菇蛋丢了,我们的航母在哪里?”杨鹰:“我们种花家可没看见,快滚开!”扭脸笑嘻嘻对值三个师的钱兔子说:“来呀,来呀,来家里种苹果呀!”……常凯申气的摸着光头吐血:“第七舰队靠不住,娘希匹!”杨鹰:“台澎金马钓鱼岛,都是种花家中宝!”……赫玉米斜眼看了看海军的蒙古包:“要不要,不要我扔了哦!”杨鹰:“自治区是真叫好,蒙古也是小棉袄!”……安南、阿三国:“兔子打我!”联合国:“太快了,没看清!要不让它再打一次?”……北海舰队:“我要航母!”东海舰队:“我也要!”南海舰队:“我……”杨鹰:“拢共十艘,怎么分?一家三艘不要抢!”空军:“剩下一艘隐形空天航母给我呗,不嫌少!”
8.9万字4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