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到了后世其实也没能解决,工厂通过不停的压榨工人以降底生产成本运营的方式已经证明于国于民无利可言。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的国内产品,只能以底成本来谋求市场,表面上看是争取到了市场,但是实际上却牺牲国家的未来。
李默涵依旧耐着性子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工人每天在机器前工作十二个小时,会不会因为过度疲劳而精神不能集中从而造成废品率增加?”
“你又没有想过,甚至可能发生意外,比如手被机器切断之类?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成本。”
李默涵最后郑重其事地说道:“我的梦想是把中国从一个落后贫弱的农业国转变成一个富强的工业国。我知道,你也有相同的梦想,我们有同一个中国梦。你有这个智慧而没有这个资本,我有这个资本却缺少这方面的智慧。只要我们携手,只要我们一起为了共同的梦想奋斗,未来的美好必定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子孙后代都会因此受到庇荫。”
穆湘玥好长时间没有答话,似乎是在思考。知道十多分钟之后,他才如释重负,笑着说道:“如果是我个人来完成这个理想,那么我必须考虑成本,因为只有这样我的工厂才能维持下去,才能谈得上实业救国。而大人你不一样,你办工厂不单是为了赚钱。”
李默涵点了点头,说道:“工人福利不变,八小时工作制不变。因为你不需要考虑成本,你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把这颗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继而是开枝散叶变成一片树林。”
“嗯!”穆湘玥很认真地点了点头,“为了中国的鲁尔。”不过,他随即又反问了李默涵一句,“敢问大人,您认为除了实业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强国救国?”
李默涵一怔,一时到也没有反应过来。除了办实业,其它的还有什么可以救国?靠铁和血来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甚至于是独裁政府。然后强行推行自己的意志,变自己的意志为国家的意志,最终让整个国家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集中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强国之梦?
这是个好答案,但这肯定不会是穆湘玥这样的人想要的答案,李默涵思索片刻之后,他便答道:“教育。”
穆湘玥显然对这个答案很满意,不过他立刻再次反问:“大人重视教育,不惜巨资兴建华夏大学,穆某十分敬佩。但是大人似乎忘记了,眼下比起一所大学,我们似乎更需要许许多多小学来提高全民的素质。”
普法战争爆发之前,当时欧洲很多学者就认定,普法战争的结局,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普法两国的讲台上课堂里,就已经决定两国的胜负。就像满清至于日本,北洋水师用实心弹对抗日本舰队的下濑火药。就是日俄战争时的对马海战 俄国太平洋舰队用黑火药都比下濑火药都差的远。
日本为什么能在1894年以前能研制出下濑火药?都是发展教育的结果,一个国家要强大,需要无数的优秀人才前赴后继。设想一下,洋人的读书人整天研究洋枪大炮怎么样才能威力更大,而当时中国的读书人整天在八股文里打转转,甚至愚昧到了用屎尿抵挡洋枪洋炮的地步,八股文下打死也不可能发明出下濑火药。
教育近代化是明治维新改革的根本一环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抓近代教育改革,很有特色。首先就是,抓得快、抓得早、气魄大,教育走在各项改革的前头。
明治维新后新政府诞生不久,一八七○年二月,教育改革问题便提上日程,第一次制定了《大中小学规则》。一八七三年八月,文部省颁布第一个教育改革的重要法令《学制》,正式开始有纲领,有计划、有措施的教育改革。这比《征兵令》的颁布和军事近代化的军制改革以及起到资本原尽管明治维新时政府财源拮据,教育事业的经费却是最多。文部省经费在政府各省(部)中为最高。
以小学为一切学校教育的基础,抓小学全力以赴,以期迅速普及国民教育,是明治维新时大办近代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近代教育的各级学校,有其不可间断的连续性。“百年树人”,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大厦的基石。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办教育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自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兴办小学教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近代思想水准的不断提高,小学教育日益普及,就学率不断上升。一八七三年小学就学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点一,一八七七年达到百分之三十九,一八七九年达到百分之四十一点二。以后更迅速上升,一**○年达到百分之五十,一**四年达到百分之六十,一**九年达到百分之七十,一九○五年达到百分之九十六。一九一九年以后每年达到百分之九十九强。日本自明治维新大办小学教育以来,不足半个世纪就完全实现了国民教育的普及,对加速建成资本主义起了很大的作用。
李默涵不得不承认,小学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但是对眼下自己的需求来说,见效慢,且没有那么直接,自己在这方面确实有些疏忽了。因为他继续大批理工科、商科人才为金融工商也服务,所以才下了大力气从焦作搬来路矿学堂,从青岛德华大学高薪挖角。
很快,简单参考了后世的一些办学经验之后,《豫东教育制度》就出炉了。新办的学校以公立学校为主,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这种义务教育既免费且强制,谁家小孩要是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长却不送到学堂上学的,就是违法。
在教育类型上,注重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并重。在教育内容上,从小就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和军事基础科目的训练,通过弘扬国术,发扬国粹等名目,培养学生的尚武之风。同时也注重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教学,目的在于从小培养国民的国民性,不是把学生教育成只会考试、高分低能的呆子,而是充满民族自豪感、热血尚武的青年。培养他们成为善于行动、善于取得胜利的人,训练他们为民族和国家献身的精神。
就在这时,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一声枪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号角被吹响了。
铁血大军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