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一号作战计划》里,首先对党卫军进行了梳理整编:党卫军实行一个师四个团的编制,整编师里没有旅一级作战单位;兵力在一个师以下,两个团以上的都编为混成旅;兵力在一个团以上,两个团以下的编为独立团。
党卫军第一师--李默涵兼任,实际由参谋长蒋方震指挥
党卫军第二师--师长马迁安
党卫军第三师--师长肖文龙
党卫军第一混成旅--旅长王启年
党卫军第二混成旅--旅长王世虎
党卫军第三混成旅--旅长邵剑锋
党卫军第四混成旅--旅长杨云龙
党卫军第一独立团--团长江浩然
党卫军第二独立团--团长何封
党卫军第三独立团--团长刘世杰
党卫军第四独立团--团长马克成
党卫军第五独立团--团长胡承训
党卫军第一炮兵团--团长韩越
党卫军第一机械化步兵团--团长沈连凯
党卫军第一骑兵团--梁文博
《一号作战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肃清津浦铁路两侧的北洋军,使其不能威胁到党卫军使用津浦铁路的运兵计划。眼下党卫军控制着济南、泰安和兖州三个主要站点,但是却成线性分布,形成了一个十分突兀的突出部。《一号作战计划》的第一部就是要把点线变成面。而要实现这个战略目的,首先就要解决驻扎在曹州的北洋军第四十八混成旅汪田畴部。
民主有民主的妙,独裁有时候也有独裁的好,那就是高效率。李默涵一拍板,《一号作战计划》立刻开始执行,总参谋部开始向各个部门下达指令,而接到指令的部门也立刻开始高速运转起来。铁路部门增加了专门的军列,后勤部门开始开仓,把储存的粮食、物资装上火车,军队、政府机关和军工企业则取消了所有人员的休假。一些原来治安维持队、市容维持队为名存在准军事组织人员也被通知立刻到当地军营去领军装武器,准备随时上前线。
第二天一早,商丘、徐州、海州、兖州、济南、泰安各地的市民家中的收音机和大街上的公共广播站也开始了运作:
“各位听众,各位听众~这里是华夏广播电台,这里是华夏广播电台。大家好,我是播音员尚芸芝。现在播报一个紧急通知,现在播报一个紧急通知:陆军少将李默涵将军在今早正式通电全国宣布商丘、徐州、海州、兖州、济南、泰安独立,反对帝制。同时成立共和军军政府,李默涵将军任军政府元首、梁启超先生任总理、蔡锷将军任陆军总长。”
“现在发布军政府的第一道政令--全面动员令~”尚芸芝稍稍顿了一秒钟,尽可能用庄重严肃的声音来朗读
第一条:从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所有男性,只要身无残疾,没有传染病者,都必须响应征召令,到就近的军营接受体检并加入军队。
第二条:所有三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岁以下的男性都必须参加市民自卫队、农民自卫队、学生自卫队、商团自卫队。
第三条:在军政府下达新的指令的之前,在各个政府机关、工厂企业、工地、农场工作的每个工人、职员都必须转入每天工作十小时的制度,其中八小时从事生产劳动或工作,两小时军事训练,或者执行站岗保卫的任务。
除加入学生自卫队之外的在校学生,除了学习文化和专业知识外,每天还必须用两小时学习军事或者执行站岗和保卫任务。
第四条:从事间谍活动、抢劫、散布谣言,一切扰乱秩序、妨碍政府机关和武装力量活动、给全面动员令时期的生产和秩序安全制造困难的其它犯法行为,都要被及时发现、调查、并按照军法从重进行处理。
动员令念完,尚芸芝感觉到自己好像浑身冒汗,就如同爬上一座高山那么累。她抬头透过录影棚的玻璃往外看,只见同事们或是兴奋或者是发愁,或是手舞足蹈或是若有所思。
全面动员令,对于这个陌生词语,大多数国人几乎从未听到过。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要打仗了。尤其听到其中的“从十八岁到三十五岁的所有男性,只要身无残疾,没有传染病者,都必须响应征召令,到就近的军营接受体检并加入军队”时,大家一时都有点反应不过来。
一些年过六十的老人们笼着双手,坐在广播杆子下面闲扯,一个白胡子老头说道:“见过拉壮丁的,但是没见过这么拉壮丁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以前人家拉壮丁都是搞突然袭击、生拉硬拽。哪有这样在广播里大肆宣扬的?那人家还不都一早跑了?”
另一个酒糟鼻老头说道:“老栓,你那是哪年的老黄历了?听说在李大帅手下当兵军饷多,还不拖欠,升官又快。现在的后生都抢着去咧。”
“抢着送死啊?打仗是要死人的~”又一个三角眼老头说道:“年轻人急着出头,别把头都弄没了。”
酒糟鼻老头不屑道:“你懂什么呀!我有个侄子就在党卫军里当连长。他说了,党卫军武器好,机枪多,大炮多,把别人稀里哗啦一阵打,尽是别人死,自己人死的很少。”
三角眼老头一拍大腿,说道:“我说呢,我也听一个远方外甥说起过,说党卫军的大炮尺寸又大炮弹打的又远,就是北洋军都没有。”
白胡子老头做恍然大悟状,说道:“这话说的,难怪能连赢小日本子两仗啊。”
酒糟鼻又说道:“你们说这李大帅北上打袁大总统,能打赢吗?”
三角眼老头眉头一皱,说道:“难说!”
酒糟鼻和白胡子互相对望了一眼,也异口同声地说道:“嗯~是难说。”
李默涵起义的通电传到北京,一下子就把袁世凯气病了。
“白眼狼~白眼狼!”袁世凯半躺在他的龙床上,杨度、杨士琦则不停地在一旁劝慰。
袁世凯从五姨太杨氏手里拿过一杯参茶,咕嘟咕嘟喝了几口,然后重重地把茶杯顿在佣人手里的茶盘上。“为今之计~还是只有找段祺瑞和冯国璋出马了。”
杨士琦说道:“段祺瑞称病,冯国璋也有样学样,陛下你派去南京的人不也一样被他百般推诿?”
袁世凯反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杨士琦说道:“依臣之见,与内,眼下能做的就是封官许爵,许以高官厚禄。同时把命令保定军校的学生立刻毕业,全部投入军中。再加上陛下您的模范团和近畿的兵马,应该可以一战。与外,日本人不是想要把山东划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吗?可以啊,只要他们平了李默涵,山东就划给他们好了,日本人本事再大,也不能把山东搬到他们日本国去吧?”
杨度也说道:“是啊,陛下不用太着急。我们还可以命令河南的赵倜、曹州的汪田畴一起夹击李默涵。另外,陛下不妨休书一封,告诉段、冯二人。不管您是皇帝还是大总统,大家都是北洋一脉,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商量的?可如果让李默涵和蔡锷这两个外人夺了权,那北洋一脉,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对啊对啊!”杨士琦说道:“段祺瑞和冯国璋是聪明人,这里面厉害关系总能权衡的出来。”
袁世凯想了想,无奈地点了点头,说道:“你们先去歇着吧,这事朕心中有数。”
杨度和杨士琦走了,偌大的居仁堂居室里,除了袁世凯的五姨太杨氏,便只有他的文案、内史监阮忠枢一人了。杨氏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内史监为他操理着文牍。
阮忠枢虽也是挨近60岁的人了,却从来不想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办事,更不想照自己的意志办袁世凯要他办的事。他在袁世凯面前,只会说“好”或者说“是”。当年上海道上那种解囊相助的慷慨大度,挺胸昂首,早已不见了,他和袁世凯的关系,是明白的主仆关系了。
“有两件急事,你看看同谁一起去办办,越快越好。一件是,我想把小扇子徐树铮请出来,让他作将军府的军务厅长;然后由他出面,请芝泉出来,共济时艰。还有一件事是:再下一道命令,任命冯华甫为参谋长总长,请他早来京供职。”
阮忠枢微微低着头,只是条件反射似的答道:“是。臣知道了。”
阮忠枢正要退出,袁世凯又喊住了他,吩咐道:“徐树铮是个目空一切的年轻人。可谁都知道,他是芝泉的的魂儿。为了芝泉,千万莫记那个小徐的态度。知道吗?”
“好。臣知道了。”阮忠枢应着
阮忠枢走出居仁堂,匆匆朝政事堂走去。他要去找国务卿陆征祥,只有他才能完成上述两件事。但是,他边走却边想:现在到了火燎眉毛之际,想起段祺瑞,冯国璋了。当初人家是对你有点意见,你就容不下人,把人家打入冷宫。现在又要启用人家,人家愿意吗?
果然,当袁世凯的差官找到徐树铮时,这个被时人誉为”小扇子军师”的竞闭门谢客;而当差官找到段祺瑞时,他竟学着辛亥革命时清政府要起用袁世凯时袁说的理由一样,段祺瑞说自己宿疾未痊,谢绝出山。你袁世凯不是让我退下养病么,我的病未痊怎么能干事情呢?袁世凯明知这是段祺瑞借故搪塞,却也没有办法。
冯国璋的回答更妙:愿以江苏将军遥领参谋总长职,而不去京赴任。
袁世凯气了:“该用人了,谁也不出头。难道你们都眼睁睁看着我死?”袁地凯气急败坏,又下了一道命令,要冯国璋以参谋总长兼征滇军总司令职,立即来京就职。
冯国璋也不客气,一方面呈递一份病假报告,一方面派江宁镇守使王廷桢代理将军职务,他不问军政事务了。不仅如此,冯国璋还伙同靳云鹏及江苏巡按使齐耀林三人联名给政事堂发了个电报,对帝制问题明白表示不赞成。
铁血大军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