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时分,金州一带依然是炮火轰鸣,战火始终未能停歇。
相比白天的激战,晚上只不过略微少了在空中不停翻舞的攻击机轰炸罢了。不紧不慢的榴弹炮群,轮流着保证对南山防线的巨大压力,既能大量杀伤向前线增援的日军,也能持续破坏障碍物,防止日军派出敢死队趁着夜色恢复。
时不时还响起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犹如冬日里的巨型烟火,顷刻间照亮了阵地的一隅。那是北方军临时组建的爆破小组,在火炮的掩护下,同样趁着黑夜摸上未能在白天被重炮或重磅炸弹摧毁的火力点,使用炸药包进行人工爆破。
白天明显受到北方军强大火力压制的日军,到了晚上同样也在拼命。
后方的火炮竭尽全力向阵地前沿进行阻断炮轰,堡垒的机枪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开火,子弹仿佛雨点一般覆盖前方,几处白天被北方军夺取的阵地更是遭到日军反击部队的多次决死反击。
邓宝珊有些焦灼地看着远方火光四射的战场,阴沉着脸,三天时间了,进攻所受到的阻力简直难以想象,部队伤亡尤其是战斗损耗都是与日俱增。
叹了一口气,邓宝珊坐在了桌子旁,决定亲自写一封急电给大本营。
“战况惨烈超出预计,尤以弹药损耗为甚。双方炮火都十分集中,加之对方利用地形修筑了大量坚固工事,为了消灭关东军一个中队,平均要集中三十门榴弹炮,发射约上万发炮弹。”
按照关内军事部门的粗略统计,关内中国军队平均毙伤一名日军,大约耗费炮弹16发,子弹2100多发,手榴弹26枚以上,换算成弹药吨位大概为0.3吨左右。而苏德战场上,苏俄红军平均毙伤一名德军,大约耗费0.7吨弹药。邓宝珊的电报,说明北方军在攻坚条件下,毙伤一名日军,大约要耗费超过1.5吨弹药。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差距?
很简单,关内中国军队为了抗击日军侵略,付出了超过三百万的部队伤亡,远远超过自身所毙伤的日军数量,伤亡比超过四比一。
而在苏德战场,初期的猝不及防致使苏俄红军伤亡惨重,与德军的伤亡比高达五比一。进入第三个年头后,苏俄红军的兵力兵器迅速增强,耗费弹药大量增加,伤亡比逐渐向二比一接近。
在太平洋的瓜岛血战中,美军平均毙伤一名日军,所耗费的弹药吨位为3吨左右。美军总共伤亡近一万二千人,而日军伤亡总数超过五万人,其伤亡比高达一比四。
由此可见,弹药消耗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双方伤亡情况,进而决定高层的战役决心和战略部署。当然,这种伤亡情况与各方采用的战略战术有很大关系,人海战术的伤亡,肯定是要大于火海战术的。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战役战术指挥官对于自己所掌握的弹药辎重数量,同样影响着他们对战术的选择和应用,有时候甚至是无奈的被迫选择。
明明占着极为有利的地势,也只能打上五枪就必须发动冲锋,或者干脆扛起大刀往鬼子头上砍去,都是这种无奈选择的结果。
美国人的战术,就有些奢侈了。
几乎是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能力,让前线的美军官兵差不多忘掉了节省弹药这种概念,除非是处在包围圈中,又恰好雨雪天气致使空军无法出动。
混杂着德军战术标准和美军战役要求的北方军,就精打细算多了,平均毙伤一名日军,耗费1.5吨弹药显然是相当划算的事情,同样也造成了一比四的伤亡比。
德军以MG34通用机枪为核心的战术,更强调防御的坚韧性。而美军以M1半自动步枪为核心的战术,更擅长进攻的流畅性。从伤亡角度讲,在有效造成敌军相同损失的情况下,前者自身伤亡还是小于后者的。
但是从战役角度讲,德军的战役后勤补给从来就没有达到过计划要求,而美军的战役后勤补给从来就没有出现供不应求。自然而然,前者的战斗伤亡,还是要大于后者的。
因此,北方军在金州战场上,只耗费了美军弹药消耗的一半标准,就达到了差不多的战役效果,已经是非常成功了。
邓宝珊继续写道,“B-24携带的重型炸弹,可以造成巨大的破坏性打击,但是因为多为中高空水平轰炸的缘故,往往需要240毫米榴弹炮进行补炮,或者由爆破小组突进使用炸药包,才能彻底摧毁永备性工事。建议调用海军的Ju-87C攻击机,携带重型炸弹进行俯冲精准攻击,进一步加强火力打击力度。”
北方军手中能够携带千磅炸弹或500千克炸弹的飞机不多,除了编列空军重型轰炸机的B-24之外,也就是隶属海军的Ju-87C攻击机有这个能力了。
俯冲轰炸是在水平轰炸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精确轰炸方式,攻击机从空中接近垂直冲向目标,然后投掷炸弹,在惯性的作用下近乎直线下落,命中率大大提高。
只是因为原本的Ju-87C攻击机中队并不多,所以一直没有投入到地面轰炸,而是用于戒备海上敌舰来袭。
B-24重型轰炸机的长项是地毯式轰炸,而不是极为精准的定点轰炸,所以在面对密布山间地头的坚固堡垒时,即使是用上了重型炸弹依然效果欠佳。
“三天战事下来,我军团突进速度缓慢,最差的一天,只在主要地段推进二百八十米,远远低于战前评估。除了敌人的顽强之外,105毫米榴弹炮对坚固堡垒措手无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持续地进攻势头,基本上是靠重型炸弹、240毫米榴弹,以及爆破小组突击才能完成。”写道这里,邓宝珊苦笑了一下。
事实上,美军在瓜岛血战时,就碰到了这些问题。
北方军在接连受挫后,紧急向参加过瓜岛战役的美海军陆战队求教,这才临时组建了步兵营甚至步兵连的爆破小组力量,就连炸药包都是在工兵部队中全力搜罗来的。
但是美国军官提供的另一个兵种,北方军却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新编组,那就是背着两个罐子的喷火兵。
这玩意太危险了,虽然对敌绝对强悍,但是对自己也简直就是半只脚踏进了鬼门关。
只要喷火兵在战场出现过两三回,绝对敢肯定后面的敌军第一时间想尽办法要摧毁任何出现在眼前的喷火兵,尤其是那两个罐子实在太明显了。
没有人愿意担当喷火兵,只要进入战场,生存几率是很低的。
理论上圆滑的钢瓶可以挡住一般步枪子弹的射击,但估计没有人转过身去尝试的。另外,在一击不中的情况下,笨拙的喷火兵几乎无路可退,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同样是理论上而言,喷火兵只有一击的机会。
爆破小组就不然了,有效性上丝毫不逊色,灵活性上就远远超过喷火兵了。
虽然伤亡依然无比惨重,但是只要后方的火力支援到位,尽可能封锁掉敌人火力点,哪怕只是一下子,爆破小组就有机会将恐怖的炸药包送到敌人工事面前,然后插上雷管引爆它。
北方军为了遴选爆破小组的突击手,唯一的两条就是不怕死,办法多。
扛着炸药包不要命冲上去的突击手们,面对突发的战情非常多,有时候甚至完全没有预料到,在这个时候就考验突击手的智慧了。在千钧一发的一两秒内,突击手要作出是扔手雷进地堡,还是用铁锹扬土遮蔽敌人视线,或者点燃炸药包,亦或者干脆自己冲上去堵抢眼等等关键性决策。
“我军团需要更多的炮弹、坦克,以及炸药包。截止目前,每天有数十车皮炮弹运至,勉强保证了前线需求。但是坦克奇缺,投入一线担任步兵掩护的六个坦克营超过四百辆坦克,已消耗一半以上。炸药包更是不足,要不是今夜紧急运来一批,明天的攻势都要暂缓。”
“如能得到以上充足的供应,预计半月之内,我军团可以突破金州防线,推进至旅顺要塞前沿。”想了片刻之后,邓宝珊慎重写下了这一军令状。
坦克顶在前面,这是北方军减少伤亡的一个重要法宝。无论是萤火虫坦克的十七磅坦克炮,还是M4中型坦克的75毫米坦克炮,都难以对日军主要堡垒造成摧毁打击,但是却掩护了步兵分队的突击,尤其是爆破小组的攻击。
也正是如此,冲在最前面的北方军坦克基本上都被层出不穷的日军火力点给摧毁了,或者是疯狂的日军敢死队员带着炸药包冲上来炸毁了。
耗损之大,就连北方军军团高层也是瞠目结舌。
但是只要能够有效减轻步兵伤亡,损毁掉上百辆坦克也是值得的。坦克被击毁后,坦克手们大多成功逃回来不说,就是那些坦克残骸也恰巧成为步兵分队下一轮进攻的掩护点。
至于拿下旅顺要塞,大本营给的时间,是三个月,而不是几天,毕竟那里是号称远东第一要塞,实在太难啃了。
大本营的反应非常迅速,次日下午,紧急抢修通车的营口铁路线上,一列满载一百多辆萤火虫坦克的军列就已经到达。
军火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