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超小超大

第十章初见包黑子

  御街西南便是开封府就,王旁心里想着那开封府门前的鸣冤鼓.戒石铭;开封府大堂的威严肃穆;太极八卦台.三清殿,以及英武楼,包大人会在哪里见他们呢?不过他想的都不太对,开封府正门那些**雄伟的建筑组群是开封府日常办公所在,王安石找包大人这是私事,当然要走“后门”。

  王旁兄弟二人跟着王安石的小轿,从开封府正门一侧街巷转了过去,沿着着开封府的高墙行走,至最南门是包大人的府邸。 包府的老管家将他们带到包大人书房,包大人和王安那寒暄客套。王雱及王旁站立在父亲身后,毕恭毕敬即不敢抬头也不敢偷看包大人。王旁耳边听到王安石说到:“你二人拜见包大人!”两人急忙行礼。却听见包大人高亢爽朗的声音:“你二人抬起头来。”

  王旁赶紧抬头好好看看这个活着的包拯,这一看竟和印象中小说戏剧中都不尽相同,只见包大人正坐桌案后面,头戴乌纱帽,身穿紫色袍服,腰上一条黑色丝绦上用银线绣花;这个衣着没什么差矣,倒是这张脸,浓眉大眼,古铜色皮肤,胸前飘飘长髯,年过五旬;不开口说话神态平静却目光炯炯,颇有些不怒自威。

  古铜色啊,有没有!不是黑的,脑门也没有月牙,确切说包拯还有三分斯文七分英俊。目光一对视,王旁赶集低下头,心里就琢磨这写书人脸谱画也太厉害了。

  他心里怎么想的包拯自然不知道,他已经听说王安石的两个儿子,长子博学多才,次子有勇有谋,今天一见果然两个孩子都是仪表堂堂。他看看元泽又看看王旁,忽然指着王旁对王安石说到:“王大人,这公子是否就是邸店救人那个公子?”

  王安石惊讶的看着包拯,他还没说哪个是呢:“包大人断案如神,此字确实是我信中所提的次子王旁。”

  王旁和元泽对视了一下,王旁嘀咕着:“自己还一句话都没说呢,这包相爷怎么知道的?”

  王安石瞪了王旁一眼:“若无不可没了规矩~”

  包拯哈哈哈大笑,他对王安石说到:“我只是听闻长子熟读诗书,并且十分好学。刚刚让他们抬起头,长子行礼便自然垂首,况看远近之物时眼睛微虚,此乃长期看书所致。而这次子……”,他顿了一下审视着王旁“虽也恭敬,但目光中锐利,而且这神情中的不逊之色,正可应了刚刚病愈而久不读书的感觉。”

  王旁听这话怎么也不像在夸自己,似乎王安石也这感觉,王安石说到:“养不教,我做父亲之过。心中自觉的愧疚此子,所以他希望师从有名。”王旁站在身后听罢心中很是感动。想说话刚要出声,就见元泽拽了他一下,心里明白元泽在提醒他不该说话。

  可他们只见的小动作哪里逃得过包拯的眼睛,包拯看了他一样转向王安石说到:“王大人,你我同殿称臣,又在同在群牧司,王大人到任几日的工作老夫看在眼里,能力确实很高,老夫也很满意。既然大人如此高看老夫,这拜师到不是什么,只是论学识朝中高手云集.让老夫教怕委屈了令郎”

  “包大人过谦,若我说大人学识第一,也怕大人您人我阿谀奉承,但说做人刚直不阿,断案之神奇包大人无人能比。二子虽然不懂太多文墨,但为人憨厚正直。”包拯不语听王安石继续说。

  “我想让二子跟随大人多学些断案之事,将来也会有用场。还可以跟大人多学做人之理。”

  王旁没有想到王安石想的如此周到,包拯也见他说的恳切。点点头说到,“那我倒要考一考他,我出三道题若他能答出,我便收此子”

  三道题?又是考试,本来已经想到了会有此一劫,但是福不是祸,反正包拯不能因为自己答不上给自己铡了,包公案听多了干脆赌一把。想到这王旁从王安石身后走出,站立屋子中间,抱拳拱手说到“请大人出题”

  包拯见王旁落落大方先在心里给了几分好评,开口说到,“第一题简单,是一个小案子你听好。我曾经断过一案,两个妇女争一个孩子。都说孩子是自己的一面一个拉扯小孩。我命将小孩子一分为二,案子即可水落石出。你可知到缘由”

  他知道包拯最擅于察言观色,假装想想,看看王安石和元泽,看他们也一脸的茫然,确定他们并不知道此案,心中暗笑,看来没有媒体报纸消息传播的就是慢,况且包拯的故事都是后人总结,在当时不知道的人还很多。

  觉得思考的时间差不多了,总不能自己比包拯还聪明吧。然后抬头看看包拯,包大人果然正观察着他。王旁说到:“先放开手的是孩子的生母”

  王旁说完,包拯点点头。见他拿起纸笔刷刷点点在之上写了一首诗,对王旁说。你拿去念来。 王旁走进桌案前双手举起大声朗读到:“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悲。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念完又双手将纸张放于书案上,向后退了几步站好。

  包拯看看王安石:“此子识文断字甚好。不过还有这第三题。”

  他顿了下看着王旁到:“你可知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说的是什么吗?”

  王旁从容对答到:前诗乃包大人所做,诗中所提遗训为宋太祖遗训: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包拯一拍桌案:“好,孺子可教也!”

  说罢对王旁和元泽说到,“你二人且堂下等候,我有事与令尊相商!”二人听完退了出去。

  包拯见他二人推出,说了一声,“王大人,你且近前来!”

  王安石离开座位向前走了两步,只见包拯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王大人,你可知罪!”

  忽听包大人严肃的问“王大人,你可知罪!”

  王安石一愣到:“小人不知,请大人明示”

  包拯威严的扫视着王安石:“我已派人查过,你父子进京之前并无人几人知道你有这二儿子,主户也并无记录。这里可有隐情?”

  王安石见包拯问起便不隐瞒回答到:“实不相瞒,两子几乎同时落生,旁儿出生之后从不啼哭。当时我就觉得奇怪,见他毫无动静,只是摸着有体温有鼻息。本以为存活不住,便未报登记。哪知道这子照常吃喝,再大些发现此子常发呆,不曾讲话。那段时间王则造反鼓吹巫术,人心惶惶。怕这孩子被定为不详之物,所以一直藏在深宅。但不知道为何,进得京城竟因落水生了一场大病,病愈之后和正常人无异。本官所来也是考虑旁儿没有正式身份,如果能跟随包大人堂前左右。或者将来有勇武之地。”

  包拯听罢心里很难过,自己儿子十几岁夭折,作为父亲的心情他太理解王安石了。半晌沉思他说道:“可怜你为人父的爱子之心,这孩子很是聪明,我观他面相也不似奸佞或有不详之兆。若王大人不介意,老夫有个不情之请”

  “还望包大人指点!”

  包拯叹口气缓缓说到:“拜师的事就算了......”停了一下,他心里似乎有个决定,有种冲动。

  王安石心下凉了一半,但见包拯话没说完,值得继续听下去。

  包拯停了一下接着说:“今日见到令郎之锐气,让老夫想起我儿包繶,故明白你做父亲的心情。王大人若不介意,我想收王旁做义子。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王安石忙深深一揖“多谢包大人!”他心中大喜,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了,更何况包大人执掌三司使,户部的事更是不在话下,旁儿也可以有正式身份。

  包大人见王安石同意,高兴的说到:“快唤我旁儿进来!”

  王旁兄弟二人正在廊下等候,元泽问王旁怎知那孩子是哪个妇人所生。王旁淡淡的说了一句:“因为爱,所以放手。”

  他岁说的淡然,元泽却长大了嘴巴,半天才喃喃说道:“没想到,没想到弟弟病愈之后,说话也是如此高深!”

  “不是我高深,是包相爷的题目太简单了。”王旁说的是实话,包拯的这三道题目颇有放水的嫌疑,对于自己来说也未免太简单了。

  元泽撇了撇嘴:“哼,刚夸你几句而已。不过,兄弟你可真是神奇,想不到大病初愈竟有这样深的理解和造诣,我还真羡慕你。”

  羡慕我?要不我让痴呆十几年?或者让你倒退几百年你试试?王旁心里这么想,但嘴上不能这么说,他呵呵笑了笑,刚要开口,却见老管家朝他们走了过来:“二位公子,包丞相有请。”

  “走!你说,咱爹爹和包丞相刚才都嘀咕什么呢?”两个人一边走着,王旁一边问着。

  “哼,大概是你没过关!”元泽说罢,又觉得有点可惜。

争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向胜利前进 连载中
向胜利前进
火树1
简介:  当将军难,成为将军更难!  历经磨难的张青山,在战火硝烟的岁月中,是如何从平头百姓一步步成长为将军的……2016,火树倾情打造大抗战!读者群:127770068(谢绝作者)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20.4万字6年前
弈谋天下 连载中
弈谋天下
萧言
简介:敖骏是毕业于某名牌大学金融系的高材生,曾服役陆军特战队,授少校军衔。退役后,他就任盛海集团CFO,因空难意外穿越到了周朝,在不知名的朝代里,他竟然成为了集宠爱于一身的晋亲王,突如其来身份的转换,也让他卷入了一场场争储风波里,一团团迷雾在他的追逐下,渐渐被拨开了。夺嫡中,太子苦心经营,宜王步步紧逼,鲁王假装糊涂,汉王左右逢源,闵王坚持己见,而他身处政治权利的漩涡里,进退两难。争斗里,众皇子机关算尽各显聪明,可到最后为什么一个玩世不恭的皇子会成为夺嫡的关键?在左右权衡下,他会成为力挽狂澜的幕后之手吗?所有的阴谋阳谋皆是泡沫浮影,或许,在主人公没有登上至尊之位时,你们也可以左右他的人生,《弈谋天下》敬请你们的欣赏……【小可在此拱手作揖,嘿嘿,希望大家能喜欢。】本书数字版权由“龙阅读”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90.5万字6年前
王爷请休妻 连载中
王爷请休妻
月下冬眠
简介:穿越成为一个不得宠的王妃,她想改变这个悲催的事实。更悲催的事情是,这个不得宠的王妃身份还是她爹花钱买来的。苏瑾瑶,大昭国有名的富商之女,无官无禄的出身,嫁给王爷备受冷落,还被小妾欺负。穿越新生后,势要改头换面,想法设法要离开这个男人。阴差阳错,被皇帝盯上了,这个备胎有点儿重啊!那个长的像贱人的贱人,你给我站住!王爷,想办法休妻吧!俺不稀饭你!再说一遍,别缠着我。哼!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118.5万字6年前
王氏秦朝 连载中
王氏秦朝
游客1555065791905
简介:当一个人穿越到古代会怎么样
6.3万字6年前
大秦之末代皇帝 连载中
大秦之末代皇帝
遥远的时代
简介:自始皇驾崩,赵高乱政,天下四分五裂,群雄并起,大秦江山,岌岌可危。二世继位,实为傀儡,面对内忧外患之局,且看他如何力缆狂澜,挽救祖宗基业,创盖世之奇功。
1.6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