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超小超大

第十八章圣前戏大臣

  他这话明指狄青,却暗地里连包拯王安石都捎了进去,说者有心,听着就那么的扎耳。众人望向王安石,只见他仍面不更色。似乎不屑于理会王尧臣的话;而包拯平时脸色就黑,一副严肃的样子大家都看习惯了。狄青,平时因自己是武将,额上又刺字本来就觉得比别人挫一节,所以即使当上枢密司使也是是谦恭谨慎。这会想反驳,他是一武将,急了砍人的主,让他坐着规规矩矩的文邹邹的斗嘴自然是逗不过,平时白净的脸已经憋红。

  王旁也看了一眼三个人,他又看了一眼仁宗皇帝和曹皇后。曹皇后不亏为国母,不管大殿上如何哄笑,她始终端坐,九龙四凤冠上的垂下的珍珠链纹丝不动,远远望去如同一尊蜡像。仁宗则稍微侧做着身子,半眯似笑的眼睛从每个人身上扫过。

  王旁心里拿定了主意,如果他真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恐怕听不出来其中的意思。但是王旁是谁?过去三十年,在没发生穿越这件事之前,他几乎跑遍大江南北,从十几岁混社会到发迹,之后又是经历坎坷,接触的人更是形形**。也许他圆滑,但从没怕过任何人,无论是江湖老大,还是职场高层,更没畏惧过任何场面。他认定一句话:人缘是靠混出来的,声名是靠争出来的,天下是靠打出来的。

  隐藏在内心的狂傲,那种韧性以及混迹江湖的玩世不恭,就在这一刻从最原始的体内爆发出来。活着都没人这么对他不敬,更何况自己现在是“死人”。

  王旁端起桌上的酒盏,走到王尧臣近前,大殿又安静了下来,目光聚集在王旁身上不知道这个孩子要做什么。刚刚还保持笑容的王安石有点紧张,毕竟这是御驾在此,刚要阻止,包拯拽了下他宽大的袍袖低声说:“有事老包在。”

  王旁并不理会旁人的目光,他走到王尧臣面前,恭恭敬敬的施礼说到:“承蒙王大人不计较我刚才冒犯。”

  王尧臣摆手道:“你一个孩子,我怎能与你计较。。。。”

  王旁又接着说:“大人才学声名显赫,其实连我这孩子都知道大人的威名。”

  王尧臣捋了捋胡子,嘴撇了撇。一面得意一面心中暗想:这王旁也没别人说的那样聪明。嘴上却说:“那都是些虚名,不如你这三位高堂来的实际些。”

  众人有的偷偷笑,有点就有点看不起王尧臣。人家孩子如此恭敬,王大人还呈口舌之快。他们哪知道,王旁等的就是王尧臣的忘形和嘴贱,见他如此说,正中下怀。

  于是高声说到:“我对大人久仰多时,大人若不嫌弃,我愿意与王大人结成忘年之交,以后我的,就是王大人的,我决不反悔。圣上及各位大臣在此,可做见证。”

  在座官员有明白的有没明白的,先明白的先笑。连仁宗也是愣了一下,刚才他也正觉得王大人怎么如此小气,跟一个小孩子计较。随即明白王旁的意思,也哈哈大笑起来说到。

  “好事好事,正好你们都姓王。 王大人也可多些实际。”

  王尧臣急忙走到殿中:“圣上,不可不可.”

  包拯这是学着刚刚王尧臣说狄青的话,问了一句:“王大人可是违抗圣意么?”

  王尧臣扑通跪下,脸憋紫青,嘴里说着“臣不敢。”歪头偷偷看赵宗实,赵宗实又好气又好笑。故意转过头不看他。王旁又看看韩琦。韩琦也不看他。

  正在为难,司马光说到:“童言无忌,圣上自是不会偏听,今日赏菊宴圣上为犒赏大家平日操劳,刚才所说也无法让大家开心一下。”

  见有人解围,仁宗点点头:“司马爱卿说的极是,为官最是要自重,同僚亦需协作。念大家平日辛苦,今日就当放松一下,王爱卿平身吧。”

  王尧臣这才谢恩起身,悻悻的回到座位。

  仁宗随后招手“王旁近前”。上下审视一番,仁宗说到:“你这孩子很是调皮,就算王大人不计较,也不可对朝中大臣无理。”他说的时候看了王尧臣一眼。王尧臣这话里也是说自己,低下头不作声。

  仁宗接着说:“朕闻听你前日可有些关于官办交子铺的想法?”王旁回答:“一点浅薄之见。”

  仁宗点点头说到:“好,既然刚才你那么冲撞大臣,现在罚你,不许吃东西,赏菊宴结束前,将你的薄建用三千字写下来。”

  王旁为难,让他写字没什么,可让他写三千字可难了。他回头看看众人,大多在交头接耳王旁听不清,包拯仍一副无所谓,王安石的表情很纠结。

  王旁有点着急,脱口而出“皇上,你干脆杀了我吧。”

  仁宗不解的问:“这是为何?”

  王旁说到“我长这么大,加一块都没写过三千字。”

  仁宗看着这孩子就想笑,他吓唬道“你就不怕朕真赐你死吗?”

  王旁索性说:“我写不了那么多字,让我写我就愁死。还不如来个干脆的呢。”心想此番已经值得的,况且直觉告诉他,今天大宴群臣,仁宗也不会轻易杀人,最多就是打他几个板子。

  没想到仁宗竟然妥协说到:“那好,朕只让你写三百字,你若写出来就当过五等 ;若能写出五百字就算三等,如何?”

  王旁也不知道仁宗所说的三等五等是什么意思,反正三五百字还是写的出,就点点头。

  仁宗说到:“来人,准备纸笔。”

  不一会,太监们抬出一矮案台,放在仁宗面前台阶下;又端出一托盘,上面备好笔墨纸砚。然后还给王旁拿了坐垫,让他席地而坐面对仁宗开始写起来,有一个小太监专门站在他旁边磨墨。

  王旁握起笔刷刷点点在纸上写起来,建议是他说的,让他写三千字论文一样,他写不出,但是把想法写下来,却也问题不大。

  群臣饮到赐酒第八盏的时候,王旁已经写好,磨墨的小太监接过来双手递给仁宗皇帝,仁宗皇帝看看皱起了眉头。看着王旁写的这篇文章,仁宗不得不皱眉。整篇文章也不只三五百字,按说已经过了仁宗的要求。可是有的字写的看着就是那么的别扭。就比如这句“布衣王旁,建议朝廷开公设交子馆,由朝廷统一印固定面值刷纸币,并于民间各地开设交子铺,兑换民间流通的铜币,铁币以及锡币等,即可规范货币,又可回收金属。”

  仁宗暗想,这布衣,大概是“佈衣” 这“开设”两字很生僻,这规范大概是“規範”仁宗看的头疼。他那见过简体字,这已经是王旁平时临摹的多,一些字尽量用繁体字,可平日没有或者少有临摹过的字,王雱只会写简体不会写繁体。

  就拿那段来说,对照一下正确繁体:“佈衣王旁,建議朝廷開公設交子館,由朝廷統一印固定麵值刷紙幣,並於民間各地開設交子鋪,兌換民間流通的銅幣,鐵幣以及錫幣等,即可規範貨幣,又可迴收金屬。”就可见其中的差异,难怪仁宗直皱眉。

  这错字连篇看的仁宗头疼,可又看看王旁笔迹,却与文章不同。这偏于楷体的行书,正是仁宗所好。王旁写的是字迹舒展流动,字体行云流水又不失工整。如果不看内容只远观字迹的话,仁宗已经心里给打了七八分的高分。

  说来王旁的字迹书法,要得益于他本来对书法就有爱好,自此收集古董更接触一些书法字画,喜欢没事的时候临摹几笔。当日王旁无意间成了王安石的痴呆病愈的二儿子的时候,兄长元泽去看他,见他忽然会写字,引得元泽惊异万分。后一起学习又被元泽逼着临摹《淳化阁帖》。

  这《淳化阁帖》是宋太宗即位后,命侍书王著整理编刻了一部法帖。这部法帖第六、七、八、九十卷为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作品。王旁最喜欢的当然是临摹 "二王"的作品,尤其喜欢,王羲之的行书。他还偶尔想着万一那天回现代了,还能做仿品赚点银子呢,哪知道今天平时的功课都派上了用场。

  仁宗喜欢这字,又看不懂这文,琢磨如果发给大臣看,必定会闹笑话,更何况自己是一国之君,怎能如此见识看不懂一个孩子所写。于是说到:“王旁,看得出你倒是用过功,只不过有些字太过图省事!你在此念诵给大臣们听。”

  王旁何等聪明,他看仁宗皱眉就想刚才那些地方有说错。又见仁宗一会皱眉一会点头,或远或近的拿着看,心里明白几分。暗笑到这九百多年前的古人,怎么能看懂今天的简化字,况且有些同字不同意了。

  小太监又讲所写稿纸递给王旁,王旁高声念诵,念完恭敬站好。见众臣听的认真,有的听完还点点头。仁宗问到:“朕欲加封,众爱卿觉得王旁才学如何?”

争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抗战游侠 连载中
抗战游侠
锋利的柴刀
简介:“我愿永不超生,换得日本人下地狱,如果上天不帮我,那我就亲手杀的他们下地狱。”----------陆远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独来独往,以一敌众,杀敌无数,所向无敌。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亦是无数中国人永生难忘的痛苦记忆,数以百万计心怀家国天下的中国人葬身在这场战事中。弱冠之年的陆远为了心中的那份坚持和侠义之心,战上海、定南京、孤身出没于日本本土,杀的日军人头滚滚,令所有日本人闻之色变。用心中的坚持和一颗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心,在波澜壮阔的抗战年代里演绎出一番不寻常的侠义风范,同时成就出一段中华大地上的热血传奇谨以此书向抗日英雄致敬。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07.7万字6年前
铁血佣兵 连载中
铁血佣兵
欧阳锋
简介:山野小村出来的一个少年,因缘际会却被跨国佣兵组织培育成了一个狡猾凶残的“狼人”。身负“加百利”杀名的“狼人”,他身上的人性在日复一日的杀戮中正一点点被兽性所吞噬。当他终于变成一件人形杀戮机器的时候,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却遇到了自己的初恋,他会辣手摧花对自己的初恋痛下杀手吗?还是在最后关头幡然醒悟?神秘的塔罗牌占卜;杀人于无形的催眠术;狼母赋予的血瞳;世界各国的军事黑科技……且看一个山村少年如何叱咤佣兵界,成为超级战士一样的无敌存在。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勿对号入座。本书数字版权由“当当”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462.5万字5年前
大宋私家侦探 连载中
大宋私家侦探
公子令伊
简介:这是一个唯美的时代。这是一个良臣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词人尽领风骚的时代。这里有桃杏嫁东风的张三影。这里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柳三变。…………………………这里是大宋仁宗景祐三年,这年,花郎来了,他不想当良臣,不想当词人,他只想当一个逍遥自在名满天下的私家侦探。新书《混在唐朝大理寺》请多支持!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42.2万字6年前
战国征途 连载中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简介:特工高原在一次保护任务中,从飞机上穿越到战国末期的赵国。被赵国的名将李牧当作是将星临世,能够改变乱世的人。而这时秦的统一战争以经开始。高原也身不由己的被圈了这一场纷争当中,并且走上逆天之路,而在与历史大势抗争的过程中,高原意外的发现,原来在秦统一天下的大势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大的阴谋。在战国七雄之间纵横捭阖,和战国名将对决疆场中,探索失落的中国古代机关术,发掘史前的超科技文明遗迹……在两千年前的中国大地上逐鹿争雄,与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争霸中,接触到了更加神秘的原始力量,解迷上古洪荒的神话故事里隐藏的真像……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327.4万字6年前
南宋迷雾 连载中
南宋迷雾
无心之过
一个在现代社会的废材中年男,被一团迷雾带到南宋初年,当然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改变不了他草根,风流的个性。不学无术的他努力在南宋挣扎并享受权利给予的多彩生活。起初他以为是让他回到南宋改变天下人的命运,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5.2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