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超小超大

第四十一章穿古越今迷

  这第二天一早,还没等陆慎言和何里钵出门去打听这个“邋遢张”,这邋遢张居然自己找上门来了

  王旁每日早上照例是要扎会马步,活动一下筋骨的,那时候他还正在琢磨,不知道这邋遢张到底有多邋遢,听得这邋遢张上得门来,马步也不扎了,径直就去到客厅

  他原想这邋遢张既然冠以邋遢之明,想必是干净不到哪里去,他甚至做好了进来看到一个浑身污垢的乞丐模样的心里准备,哪知道....

  这位号称邋遢张的,竟是一位道骨仙风的老者。

  只见他六七十岁的年纪,须发洁白,面容清瘦却红润,慈眉善目,目光炯炯有神,身子板直直的,身穿浅灰长袍竟是没有一点褶皱,不禁让王旁想起影视剧中的姜子牙。这哪是邋遢张,若是换一身道袍岂非不是神仙张。

  两人见过礼,这邋遢张就自报家门道:“老夫,姓张名逸,人送绰号“邋遢张”乃是包大人故交。闻听公子前来,特来拜会。”

  王旁闻其声,底气十足哪里像六七十岁人家,又如此谦和,于是让座上茶并问道:“小可确是正在寻找先生,不知道先生倒是如何先找到小可。”

  邋遢张便将缘故述与王旁。二人相谈之间王旁才知道,这“邋遢张”之名乃是包大人给取的。

  因十多年前张逸本是本县一富户,经商多年有些积蓄,打算于陈州怡养晚年。皇佑二年,大雨一连下了几天,虞、亳一带坑满河平,很多难民成了乞丐。

  包大人来陈州放粮之前,张逸便将自家余粮全部拿出来,这不说他还亲自救助难民,有些饿死的难民,他就帮忙埋葬,还组织乞丐难民自救。一来二去顾不上也没时间搭理,天天与那些人混在一起。

  包拯便服来访,结识张逸,见他整日与乞丐难民在一起,无暇打理自身。便戏称他为邋遢张,想竟成了绰号,结果人人都知邋遢张,却无人知道张逸。后包大人陈州放粮,救济了百姓。

  大水过后,一些人回乡继续务农经商重新建设。还有些老弱病残以乞讨为生,张逸便依旧救济,同时老的养,死的葬,幼年的稍加**。慢慢的大家就叫他邋遢头。后来误传竟成了“团头”。

  而那些乞丐也算知恩图报,总是给他送些礼,开始他是不收,后来见众人心诚,于是索性就统一管理和安置,这一来乞丐似乎也是有“家”之人。张逸便给他们定了些规定,比如不能做打家劫舍违法勾当;需穿着制式服装在特定地区或针对特定对象行乞,并受到团体的约束义务 等等。

  王旁听的脑袋都大了,这“团头”他自是知道,宋元话本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描述杭州城里的乞丐团头金老大,他手中的杆子是领袖的标记,统辖全城的叫花子,那便是最早期的丐帮。

  想不到,再此竟然遇到丐帮“团头”祖师爷,假若这张逸手中如果真拿着绿棒子,王旁肯定是扑腾跪倒,说什么也要求张逸教教打狗棒法或者降龙十八掌什么的。

  难怪一路而来,张逸竟然先找到自己,这可归功路上到处和乞丐交谈还打赏。可是,这样的大神找王旁有何事?

  王旁带着疑惑问张逸,张逸解释到,本来一直想去拜会包大人,但因为无意间成了“团头”也就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访。倒是听说了王旁在寻找自己,更知道他是包拯之义子,亲自前来这是其一。

  至于其二,因近年龙湖有劫匪,丐帮中一些年轻弟子受不得清苦,便入了劫匪行当,听说王旁此次有剿匪之命,是也希望王旁剿匪顺利,同时则请王旁对于丐帮弟子从轻发落。张逸自会相助。

  说到此张逸问王旁,此次剿匪有什么计划么?

  王旁见张逸这么问,心中一闪念,这张逸是真是假尚未清楚,但见张逸与自己相谈之间始终对视,目光诚恳,所说之事也不似编造,更有对丐帮弟子的爱护之情。

  便直说到,此次前来计划先探听出劫匪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二则抓到官匪勾结的证据,整肃一下县衙。第三则是听闻张逸剑法了得,想拜师学剑。

  张逸听完含笑说道:“拜师不必了,我从商是承袭家业,常年四处游走,最初所学是为强身健体有个好体格,再有就是赶上兵荒马乱可以防身,三脚猫的功夫,贤侄要学教与你就是了。更何况贤侄还为商行做了一件大事。”

  王旁困惑,张逸说道,这小半年各地都以陆续建起了官交铺,为商贾提供很大便利。不少商贾倾慕王旁。王旁听到,心中大喜:第一次真正体会到现代人回到古代的好处。虽然说不上为所欲为,但是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很有利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他不是王安石之子,不是包拯义子,又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这现代银行的“雏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出现。

  这一早上就惊喜连连,张逸的出现给王旁带来很多喜讯,但接下来的谈话,让王旁沉思了。

  张逸说到劫匪的情况,告诉王旁这劫匪头子正是侬智高之子,化名南继枫。王旁心中更是高兴,如果捉到此人岂不是大功一件。

  王旁说到:“先生若是助小侄擒得此人,小可定会向朝廷为先生请赏!”

  张逸摇摇头,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他说到:“都说侬智高叛乱,可在老夫看来,确是很冤屈。这侬智高在广源州呼声甚高,乃是一位英雄!”

  王旁大惊,惊于张逸为何如此说,更说的直言不讳,但转念想仁宗朝堂之上都言论自由,民间更是各抒己见,听听老先生想法也不为过。于是便向张逸求指点。

  张逸说到:“侬智高世袭父职为广源州大首领,不幸又落难于交趾,四年后复反,立国称王,自保境土,拥宋有功,屡求内附,反被宋廷奸臣出卖,穷无所归,陷于绝境,不得已破釜沉舟.....”说到此张逸停下来,若有所思。

  王旁知道这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听到这番话顿时茫然了,想不到侬智高反宋竟然有这样的起因。他自认自己是钦佩英雄的人,狄青是英雄,难道抗击越南的侬智高就不是英雄吗?若按照王旁自己的观点,这狄青是宋朝的英雄,而这侬智高确是民族的英雄。

  而现在,自己要剿灭民族英雄的后人,王旁啊王旁,你到底要回到宋朝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王旁一拍椅子扶手站起身来,这奸臣着实的该杀!他咬着牙愤恨的说出这几句。

  哪只张逸摇摇头,:“太祖自黄袍加身,最忌武将拥兵自重,这侬智高与狄青大人,其实一样均自害于这“武”和民声之上”

  王旁说到:“这皇上竟是这么的小农意识!!!真T.MD的弱智”

  王旁听到侬智高的遭遇,他更加愤愤不平,抗击越南侬智高这么大的功臣,不好好安抚竟然派恩师去打。越想越气竟忍不住脱口而出!

  张逸没听懂他在说什么。只是看他很气愤,便从沉思中转过神来,看看王旁。这少年沉稳,睿智,绝对不是奸猾之人,本从外界传言他保狄青遇难,已看好他几分。

  于是接着说道:“边境百姓生活,与你所在京城大相径庭。天高皇帝远,地方官员苛捐杂税甚重,侬智高能成势,也是百姓拥趸。”

  王旁知道自己吗骂的什么张逸也没听懂,于是恭恭敬敬给张逸深深一揖说道:“不瞒先生,小可本是打算借招安之名,剿灭匪患。但听先生之言,晚辈深感茫然,请先生指点。”

  张逸见王旁几分真性情,自己也赞包拯眼力收此义子。张逸起身相扶起王旁,他看看王旁眉宇轩昂,相貌堂堂,凭自己闯荡江湖多年,又是这把年纪。看人绝对不会错,这孩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说到:“我与包拯挚交,说了定会帮你。摆在你面前两条路”

  第一:走狄青之路

  第二:走侬智高之路。

  王旁一听一皱眉头,这老先生我对他恭恭敬敬,他怎么给我指点的都是死路呢。:“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张逸笑到:“你我又不会那穿古越今之术!”

  王旁眼前一亮,脑子里面无数念头闪过,他忙追问,先生说这穿古越今之术是何?

  张逸笑笑:“我年轻时候和你一样,走到哪都爱打听,这也是一传闻。”他见王旁听的兴趣正浓,就解释到:“燕云之地有一传说:有两块神石,形同太极阴阳,一块可做穿古,另一块却可以到未知的........得到这两块石头相拼,便可随心去任何地方。”

  王旁心中一震,自己不就是有这黑色水晶石吗?但他嘴上说道:“是啊,要谁有这石头,就可以回到当时,劝说皇上了。”

  张逸看看他,“能得自然好,若不能两石齐得,只有一石者据说要等到死后,石随人灭不知所踪。当然,这都是传说,谁也没亲眼见过,倒是老夫也不明白,这穿古好办,但是这越今之石,要到几代之后,两石头年代是越差越远,又如何能两石齐得呢?”

  王旁被问道也是心里一惊,但转念立刻一拍脑袋说到:“小可想到了~~”

争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连载中
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学徒归来
简介:都市屌丝张文远穿越到188年的三国,附身于大魏之虎张辽的身体,从而改变自己,乃至整个时代的走向。夺舍穿越的很多,赵云、诸葛亮都被写烂了,不过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本文从不一样的视角,给大家描绘一个尽可能真实的三国。这一点应该是有别于其他三国文的特色。PS:本文养成文,有一点小小的受虐倾向,主角没有王八之气,并非名臣武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有的只是凭借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达到最终的巅峰境地!结果并不重要,精彩的是那一路走来付出的艰辛和努力。还原三国,你有名将,偶有强兵!张文远:偶有虎贲铁甲十万,求群虐......书友群:140488453(学徒在里面期待你提出建议)三国交流群:214411894(喜欢三国历史的加)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56.0万字6年前
征战天下 连载中
征战天下
白凝霜
简介:大变革大动荡的年代!淝水战后,斗转星移,原本一统的北方重新陷入了分裂,老一代的英雄们正式走向落幕,而年轻一代里,天下公认有七个少年英雄:段业,沮渠蒙逊,秃发傉檀,慕容冲,拓跋珪,刘裕,赫连勃勃。他们不甘平庸,他们因势而起,他们功盖千年依旧,他们气吞万里如虎。千百年后,他们的故事依然被传诵不已!在这个年代,在华夏这片土地上,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人民需要英雄站出来,时代需要英雄扛起来!英雄征战天下,试看谁主沉浮!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83.5万字6年前
抗日之铁血军旅 连载中
抗日之铁血军旅
孤独夜光影
简介: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记下一段红色的历史。久久无法忘怀的曾经、那被鲜血侵染的过去。请求赐予重生的命运、回到那篇红色的土地。想要改写哀伤的曾经、宁愿只能挣扎的前进。我怀着一颗悲痛的心、记下一段白色的历史。久久不敢回忆的曾经、那被白雪覆盖的过去。如果给我重来的机会、来到苍白无力的过去。让我洗刷耻辱的记忆、哪怕只会惨烈的死去。那一年、鬼子侵华,烧杀抢掠。那一年、抗日英雄,宁死不屈。那一年、血光冲天,尸横遍野。这一刻,紧紧捏紧拳头,想要回到过去,成为那万千抗日英雄中的一名。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体验。作者群47879080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69.4万字6年前
汉家男儿当热血 连载中
汉家男儿当热血
凉子萱
简介:万里长路尽是汉旗是何等场面!当刘辩统一汉朝后,成吉思汗从蒙古南下,刘辩才知这不是原本的世界……
4.0万字5年前
国祚 连载中
国祚
度海三公
生逢乱世,大丈夫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天下如珠,诸侯入线,串出这皇冕。这带冕人便是我。
0.5万字5年前
魏郡李 连载中
魏郡李
橡树之心
初平元年,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兴平元年,时大旱,蝗虫起,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建安二年,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是岁饥,江淮闲民相食。建安八年,时大旱蝗虫起。……初平三年出生的他是济阴豪族李氏嫡子,本该有一个平顺的人生,但,三岁时,父辈死伤殆尽。八岁时,任青州刺史的大兄亡故,他想好好地活下去,只是,满堂幼弟皆孤子,千担重任压肩头,责任让他无可逃避,满腹经纶?不会。勇冠三军?没有的事。算无遗策?不可能的。仁义无双?呵呵。妻妾成群?李某自称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那他会什么?会苟,活得久。
14.0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