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超小超大

第五十章西夏新皇后

  早上等王旁醒来的时候张载已经出门了,问过杨班头才知道:张载县令去了亲自设立了学舍,他每个月都会抽三天时间去学舍讲学。王旁便拉着何里钵去学舍转转,走近学舍里面学生郎朗读书声。

  王旁转身就走,何里钵奇怪,这王旁怎么还没到学舍就走。他哪知道王旁已经听出是学生在读《老子》。这四书五经八股文,王旁听起来就头大。幸好百家讲坛之类的他到是看过,也就仗着他年岁小胆子大,但凡说错了什么,别人也不和他一般见识。

  街上转转正是每逢五号,十号的集日,县城里难得的热闹,摆摊的挑担的都赶着上这集市。王旁转了一圈集市又与何里钵再街上找了个酒馆。

  从汴京出发一路到此,二人净是吃些各种面食新鲜,可日子久了,再好吃的东西也吃顶了,更何况张载府每日都是清汤寡水,二人早就对酒肉有些口馋,便借着今日张载不在府上出来打打牙祭。

  酒馆里面人倒是挺多,又赶集市之日,单独座位的桌子早就坐满。到还有一章桌子有两个空位,小二收拾着桌上的残羹剩饭,招呼他们两个坐下。

  两人边吃边聊,王旁便将陆慎言来信所说之事告诉了何里钵,何里钵吞下一大块烤羊肉,用酒顺了顺,这才说道:“这段日子看这丹州土地多是黄绵土,黑垆土为主,这样厚而松软置地,最盛果子(苹果)我看你不如带点回去。”

  王旁摆摆手:“这蔬果是小贩集市贩卖的东西,我想师父未必是让我着眼于此。”他见何里钵不语,又解释到:“你看啊,现在果子已经熟了,从此地到汴京远送过去最快一天可行约二三十里路,山路颠簸不说,就现在这都熟了的果子,如果出发再赶上雨雪霜冻,到了京城一路不少时日。再说京城附近除了有莱州专供的,也似乎不缺果品。”

  何里钵说道:“在我们辽国燕云十六州北方的契丹人,每到果子成熟期之后便将水果渍以饧蜜。这么一说到还真有点想家”他叹口气。“也不知道家里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王旁拍拍他的肩,“大哥也出来几年了,不如回去看看。”

  何里钵等着眼说道:“那怎么行,你这还没立稳。”他本来嗓门就大,这下又稍稍提高了点音调,引得跟他们拼桌那两人看了他们一眼。

  王旁何里钵到没注意,他自嘲的一笑,又对何里钵说劝到:“小弟还要磨练些日子,人家说三十而立,到我三十还得十几年呢。”他说的也并非虚言,古人虽说心性十四成,但二十才是弱冠之年,自己这头上还没束发戴冠,想做大事也,就连仁宗皇上想提拔他都要考虑考虑。

  再看何里钵已经二十出头,还没个着落,况且心中还惦记着族里的事,他笑着说道:“你看连那小陆将胭脂虎娶回来,大哥都二十过了,也该给小弟寻个嫂嫂”

  何里钵大大咧咧的一边往肚子里塞着荤腥,一边说道:“你莫拿小陆说事,你方十六七,妾室都有了。”这倒是那壶不开提哪壶,平时何里钵没这么大意,今日这点酒喝得急,想说什么脱口而出。

  搭桌吃饭的那两人一笑,二人倒是热情,一个搭话:“十六七可不算小的,那邻国西夏毅宗李谅祚才十二三啊。都杀了皇后了再娶了。”

  王旁见二人衣着打扮,便是买卖过路之人,便冲他们笑笑又让小二多添壶酒来,请他们喝酒聊天。二人欣然接受,客气了两句王旁问道:“二位口音像晋州之地,来这丹州是做些什么生意?”

  二人说道是要去那延州途径此地,却对做什么生意含含糊糊,只说是小生意,他们越是这么说,王旁倒觉得奇怪,延州是西陲重地,更不是一般小贩常去的地方。

  他跟何里钵对视了一下,何里钵便扯开话题问起他们知道西夏毅宗的事。那二人便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坊间传闻,但说这西夏毅宗李谅祚,刚刚十三四岁,就杀妻子没藏氏,立梁氏为后。

  梁氏?王旁听到此名心中一震,放下酒杯问道,这梁氏何许人,其中一个说道:“我也是听说啊,这梁氏竟知道西夏宰相没藏讹庞谋反,于是就告诉毅宗了。毅宗咔嚓了原配没藏氏,就娶了这女子”

  他说到咔嚓的时候,比划这刀片落下的手势。王旁听闻此言头皮发炸,他本听到梁氏两字才起疑心,再听到这女子能知道宰相谋反,这不是月下还是谁?

  何里钵以前隐约听到过月下随着母姓梁姓之事,见王旁面色发白,便猜出了几分,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二人同时肯定的说“就前几日,大概中秋之前几日”。

  何里钵便又问起可知梁氏年岁相貌。其中一个垂涎欲滴的说道:“这梁氏长得俊俏,天生丽质,倾国倾城。似乎十七八岁大大么毅宗几岁呢。听说汉人之女啊。”

  王旁心中又气又急,难不成这月下报仇心切竟然结盟西夏?这可不是小事情,况且,即使想报仇也不用嫁给一个十三四岁的西夏皇上啊。他强压住心头气火和烦躁,可酒已经喝不下去了。

  强忍了会见那二人也没什么其他信息,站起身来就要往外走府衙就走,何里钵追在他身后,问他你干什么去。王旁说道,回去收拾东西去西夏。

  何里钵一把拽住他:“我说兄弟,你没有文牒怎么去?”王旁甩开他:“你怎么来的大宋?我就怎么去西夏!”

  何里钵急急的说道:“我是难民,你是朝廷命官之子,能一样吗?”

  王旁反驳说道:“怎么不一样,我化妆成难民不就成了!”王旁咬着牙说道,此刻他有点火大,你梁月下不嫁给我无所谓,至少要让我知道为什么。

  何里钵叹口气:“旁弟已将狄大人的事都办的妥当,也算对得起狄大人;大丈夫何患无妻。再说刚那不过是坊间传闻,都不知道是不是狄姑娘。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去,不是孩子做事是什么?”

  王旁一听何里钵说的在理,况且这西夏也不是他现在说去就能去的。苦笑一下:“大哥说的事,小弟刚才确实有点莽撞。你去谈谈他们做什么生意的,小弟自己走一走散散心情。”

  何里钵又说些安慰嘱咐的话,大不了回京安排完毕再找个理由去西夏不迟。见王旁确实平静些何里钵转身回去寻那二人。

  王旁一个人漫无目的走着,此时他的头脑中出现那个梦中景象,月下站在河对岸。

  他不自觉的走到黄河边,在那站了很久,脚下便是水流湍急的黄河,对岸已是黄叶映山。以往与月下种种浮现眼前。

  一想起那个在他哑了时候和他一起疯,那个不需他说话能够看到他心思的月下,真希望自己还是哑的,至少有一个人能懂他,也就足够了。想到此他心理一阵抽搐般的疼。

  他摘下胸前的水晶石头,这块可能带他来到此时此地的石头,睡着了一样。莫非真像张逸所说,必须人死后才有用?张逸又没死过,这石头让自己回的到这个鬼地方,留着他有什么用。

  想到此他恨不得一扬手,将黑色水晶石扔进河里,迟疑之际感觉手被人捉住。

  王旁回头一看是张载,张载夺下他手中的石头,拉着他往回走。王旁心中一亮,自己不正是来问张载穿越石的事情吗?这张载怎么这个时候出现。

  原来张载回到县衙,刚好碰到回来了何里钵,何里钵大概跟张载说了些王旁找月下的经历,张载便和何里钵,杨班头分头去找。

  他心中有种预感,王旁一定是来这黄河边了,这几日他总是有种奇怪的感觉,总是觉得有什么事要发生,而且三年之间的一段经历一直让他耿耿余怀。从那天看到王旁的石头,张载慢慢心中有了答案,但又十分不确定。

  昨晚的观天象又似乎让他想到些什么,他也正着急找王旁。见王旁果然在此,他站在王旁旁边王旁都没觉察,又见他摘下物件,似要扔掉这次急忙夺了过来。

  瀑布水流附近杂音太大,张载拉着王旁往回走,过了岩石林不远就是县城,岩石林中张载停住脚步,这里的石林已经屏蔽了河水的声音。此处偏僻此时天边已经晚霞映日,余晖打在石林之中,又将王旁面庞照的发红。

  张载看着王旁,此时王旁心中在激烈的斗争,也许说了张载能告诉他穿古越今石的奥秘,或者他能做宋太祖,也绝对不会废武兴文。可那样还有会去打仗的狄青吗?王旁心中无比纠结,张载所知是他现在的希望,哪怕回到离开陈州之前。

  张载心中也有种焦虑:他似乎觉得这石头关乎一个大秘密。他压低声音问道:“你这石头从何而来。”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动力,喜欢本书请点“加入书架”或者送了鲜花贵宾盖章等,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足迹。谢谢您的支持)

争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烽火男儿行 连载中
烽火男儿行
锋利的柴刀
简介:历时三个月的淞沪抗战尸横遍野血流成河,30万冤魂让整个南京城披上血色,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也是英魂遍地尸骨累累。年轻的懵懂学生唐城和国军连长的一次偶遇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为了心中的信义,唐城踏上了漫漫征程,从一个战场新兵逐渐成为一个被老兵们称呼为长命鬼的百战老兵。杀勇似猛虎胆似铁战不破敌阵誓不还谨以此书缅怀献身家国的英灵们英魂永在国魂长存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289.5万字5年前
汉朝四百年 连载中
汉朝四百年
寒楼晴雪
简介:战国末年,诸雄争霸。商鞅变法后秦国愈发强大,最终统一六国,然秦始皇残暴,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56年冬月24,一声婴儿的啼哭,似乎就是秦国灭亡的征兆......楚汉相争,汉朝如何取胜。刘邦与项羽横空出世,共创历史传奇。
1.2万字5年前
大明教父 连载中
大明教父
落花生
理学工学双料博士陈恪穿越到明朝崇祯年间,成为一名寒门士子。由贩私盐白手起家,纵横在黑白两道,一步一步成为大明的教父。
1.9万字5年前
从贝加尔湖到大汉长安 连载中
从贝加尔湖到大汉长安
鱼东平
古老神秘的贝加尔湖,广袤无垠的泰加林,是中原王朝从未涉足过的秘境。伊洛,一个来自未来世界的穿越者,他和同伴们将以贝加尔湖水系为地理中心,以原住民和流落草原的中原人为核心力量,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度,与南方的西汉帝国、西方的罗马帝国遥相呼应,并驾齐驱。
12.1万字5年前
奇士留香之青领神机 连载中
奇士留香之青领神机
余味子
孙文若(荀彧),后世偏称他狗货,但他从没有苟活,而且活的够火!书中的庙堂与江湖、权谋与神书,逐鹿与争霸、红颜与娇娃,给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汉末,一个不一样的狗货。奇士必有奇志,奇志必出奇事,奇事成就奇节,奇节留香百世!三尺微命,入梦背后有何筹谋?一身病骨,为何游走庙堂江湖?十字路头,情怨恩仇初心怎顾?百变红颜,芳心终能安归何处?千年奇书,能否探到真本源出?万古留香,难道奇志得到展舒?————欲解心中迷惘,请看奇士留香。
3.9万字5年前
妙锦传 连载中
妙锦传
鸳鸯乾符
中国明朝,这个国祚近二百七十余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史上因其辉煌与黑暗并存的特殊性,一直以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至千禧之年而下的二十余年里,这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朝代总是被掩盖着一层朦胧,有人唾弃其厂卫的阴狠恶毒,亦有人颂扬其威震八方的天朝国威。但无论怎么说,象征这个朝代的符号总是让人屡屡惊叹。《永乐大典》,《本草纲目》,《纪效新书》亦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难以磨灭的光辉星辰。扫荡安南,南驱倭寇,北攘蒙古,壬辰战争,铿锵铁马之声至今仍旧回旋于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七下西洋,宣仁之治,火枪,紫禁城,内阁等等诸如此类,频频成为历史大家们热烈讨论之对象。三次盛世,两次中兴,一次革新。在古典王朝中,这是极其少见的。而明朝自开国以后,平均五十年就出现一次极度繁荣的社会现象,亦不可不为之惊奇。诚然,脱离洪武之治来浅谈永乐盛世无异于空中楼阁。那么,这个开国仅仅以半个甲子的时间,就快速步入巅峰的王朝,它的背后,究竟又隐藏了什么?又是谁铸就了宏伟的永乐盛世?在这盛世中,又隐藏了多少悲欢离合?请让我们慢慢走进明朝,去细细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别样美感。
12.1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