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宋
超小超大

第七十七章仙人洞品茶

  汴京城内的闹市和居民聚集之处,潘楼街和商贩集中的马行街,茶坊最兴盛;各类茶坊鳞次栉比,潘楼东街巷十字街:有每天五更就点灯,做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生意的早茶肆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王旁二人走在马行街上,看其间坊巷纵横,各有茶坊酒店。这些都与王旁他们平时去的茶肆不同,就如茶酒店,实际它并不卖茶,以卖酒为主,兼营添饭配菜。

  另外还有水茶坊,乃娼家聊设桌凳,以茶为由,后生辈甘于费钱,谓之干茶钱。这个就相当于饮茶陪聊,王旁不由想起前世有时候调笑的话:“聊十块钱的。”大概这种是那些卖艺不卖身的吧,否则怎么还会有花茶坊之分。

  这花茶坊:大街有三五家开茶肆,楼上专安著妓女,名曰花茶坊。如市西坊南潘节干、俞七郎茶坊,保佑坊北朱骷髅茶坊,太平坊郭四郎茶坊,太平坊北首张七相干茶坊,盖此五处多有炒闹,非君子驻足之地。

  这东京汴梁,三鼓以后仍夜市不禁,各行业分布各街市,交易动辄数百、千万。耍闹之地,交易通宵不绝。

  商贾所聚,要求有休息、饮宴、娱乐的场所,于是酒楼、食店、妓馆到处皆是。而茶坊也便乘机兴起,跻身其中。茶馆里自然不是喝杯茶便走,一饮几个时辰,把清谈、交易、弹唱结合其中,以茶交往更是集中。

  大茶坊有大商人,小茶坊有一般商人和普通市民。

  王旁小哥几个平日若说去饮茶,自然不会去那市井茶楼,所去之处必须是布置高雅,平日常去,张卖面店隔壁黄尖嘴蹴球茶坊,大街车儿茶肆、将检阅茶肆,状元楼,都是室中摆置花架插四时花,安顿着奇松异桧,挂上名人字画;环境还需要静雅的茶馆。

  有一处已经是别有特色“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别看这名字怪,可是有来历:这个奇怪的茶肆名未知是宋代城市书会才人编撰,说的是一王婆为一位教书的吴教授说媒而引出了一桩蹊跷作怪的鬼事来,后有茶肆以此名标榜,起了这使人耸然的怪名,虽都是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但名称却不雅致。

  王旁兄弟两个来至仙人洞,这一年多王旁都在外地,竟不知道汴京什么时候开了这么茶肆。走到才知道,仙人洞并非茶楼名字,而是特色出名了,这地方在曹门街,茶楼有自己的名字

  “北山子茶坊”。

  进入茶坊,才见与其他茶楼不同,里面很少名花名画。而是内秀水池,坊内做人工水池,搭成小桥流水,更有假山石摆设,犹如仙洞仙桥。座椅座位更是非名贵木材打造,而是各种树桩,高些粗大些的做成茶几,短小的原型加工成茶凳。

  光看这主题设计,竟然不次于千年之后的主题茶座,若在此饮茶本来就多了些情趣。更加上店主心思巧妙,除了茶博士来为客人点茶,茶坊内的歌妓一律仕女淡妆,不同于其他茶楼陪茶女香艳,反而多了一些清雅气质。

  “哈哈,如此雅致之地元泽怎么找到的?”王旁赞到。

  “哈哈”元泽也是笑:“别看“官道”(注1)兄弟精通,不过这茶道为兄还是略懂一二。”

  难怪说孪生兄弟心灵相通,元泽所想之事正是王旁今日虑。见仲针还没到,元泽唤来茶博士,点里茶。看着茶博士点茶,元泽问王旁到:“若无可曾听过 ‘唐煎宋点’之说?”

  王旁早是对这回到宋朝喝茶不太适应,不过入乡随俗,而且这一路心事重重,更无元泽,仲针等伙伴,平时倒也很少提到这些。

  元泽难怪喜欢**,也是小孩老脸,这么说并不是说元泽长相老,而是年纪轻轻一副沉稳之相貌,文质彬彬说话不急不慢,声音也不像王旁宽厚雌性,而似授课书生。见他说到

  “若说上辈人中,你此去建州一定要走访那蔡大人,那可是茶道中人,观察未品即可说出茶名,等级; 你我同辈中,那苏子瞻是品茶,为兄也就只能在你面前说道一二。”

  王旁点点头,那苏子瞻可谓少年一代的君子,诗书词赋,品酒论茶竟都是侃侃而谈,而且人也是风流倜傥。等我找到那穿古越今石,临走时我把苏子瞻带回现代去,看他能得瑟成啥样,王旁这么想着,心中好笑,但仍专注听王旁讲述:

  陆羽《茶经》上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古人生嚼茶叶;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后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

  秦汉时期,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

  王旁听的津津有味,如果用通古石王旁倒也能知道茶之古事,不过必定不似元泽说的这么绘声绘色。“二位仁兄可好”听见身后有人说话,转头看去正是仲针到了,

  仲针除去披风,淡绿色长袍,仲针面色非常白净,一两年过来俨然已经是半大小伙儿。算起来小哥三年岁差不多,仲针比王旁他们两个略小一两岁。但世故却比小哥俩深,这大概常常出入宫中耳濡目染。

  “仲针,来的正好,正要讲到‘唐煎宋点’”元泽说道,仲针闻言坐下。

  此时茶博士正钞茶一钱匙,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神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三人见茶已经点好,举杯示意,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仲针笑道:“看来我来的正是时候,这茶可是好茶,竟不知此处竟有此好茶。”

  茶博士笑着说道:“三位小爷都是贵客,这可是二两银子置一两的上品的龙凤团茶。三位小爷 慢用。”说着退了下去。

  这三各个有钱主,谁把这二两银子放眼力,若是平常百姓早就目瞪口呆了,王旁心知,这大概是那晋城余大年他们半月口粮。若让他们看到,定心疼也疼死了。

  却听那元泽娓娓道来: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花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

  到了宋朝,盛行的是点茶法。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

  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王元泽指指茶盏中的茶说道:“刚刚茶博士正是点茶之功夫。”,说完,他轻轻啜了一口。

  仲针笑道:“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今日你我三人品茶味聊茶事,若无兄可否惬意?”

  王旁当然惬意,难得静下来听这茶事,有在这如此雅致的环境,同聊的还是不自知未来的宋神宗,不仅惬意真有到了仙人洞,欲成仙的感觉。

  仲针接着说道,“你们可知当今皇上还在茶肆段佳话?”王旁二人洗耳恭听这仲针所说茶事。

  四川秀士赵旭进京赶考,经宋仁宗亲试,未中,流落于客店。一日,仁宗到状元坊茶肆,见壁上有二首赵旭词作,想起前因,便让太监找来赵旭,又予面试,遂作纠误提升之举,赵旭被任命为成都新制置。

  “哦?原来仁宗皇上也做这白龙鱼服之事?”王旁惊诧一问。

  仲针笑笑:“历代明君都有此举,这有什么。”

  王旁压低声音偷偷问仲针:“若要是你,你也如此?”

  “那是自然啊”仲针毫不避讳,也小声说道:“若我,我肯定找机会四处走走。说不定还让哥哥陪着呢。”说完哈哈的笑起来。

  元泽笑笑说道:“仲针竟如此调皮。”转头问向王旁:“若无,你这一去我竟很久没听你那幻境故事,那里可有茶事?”

  王旁想想,这要说起来可是麻烦了,于是简单说道:“倒是不多,只不过与现在茶有不同,等我从建州回来,定要天翻地覆改改这种喝茶法。”

  --------------------------------------------------------------------------------------------------------

  本文注:《官道》是好友力作,新书榜,订阅帮均曾居榜首,向作者学习致敬。新人目标,章推一下,聊表对前辈尊重。

争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重生之我为崇祯 连载中
重生之我为崇祯
硝烟散尽
简介:崇祯二年,朱建来了,带着挽救大明帝国危亡的理想来到了这个沉重的年代。可偏偏屋破连逢雨,后金入关了,可是历史似乎是因为这一场变故悄悄偏离了原来的轨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既是风雨飘摇,山河破碎,那便由我去撑起这片天,撑起这华夏最后的脊梁!本书数字版权由“中文在线”提供并授权话本联合销售,若书中含有不良信息,请书友告之客服。
92.5万字6年前
闻晏 连载中
闻晏
-拾柒-
简介:遐迩闻名四海晏然(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2.4万字5年前
异世大领主养成记 连载中
异世大领主养成记
master of the world #~魂韵
简介:领主的异世界生活,YY爽文。
25.4万字5年前
天下第一是赘婿 连载中
天下第一是赘婿
乌拉超厉害
江南绿林的第一高手因为一纸婚约成为了金陵富商王家的上门女婿。不过相对于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和尔虞我诈,上门女婿的日子倒是平静安宁不少。或许就此彻底退出江湖,平平静静过日子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不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想退出江湖,江湖不允许,实力更不允许啊。
2.1万字5年前
飞鹰进化 连载中
飞鹰进化
阿牛哥
大毛熊抽着烟斗:“喔们要把缴获的齐柏林号航母当靶船!”杨鹰:“达瓦里希,修修给我呗!要不我拿鹰酱的喷气机换?”……杨羊羊吮着手指:“哇塞,哥哥,信浓号好像在那里的呐!”杨鹰:“嘘,让我们偷偷捡走!”……总理叉着腰、手一挥:“开国大典嘛,飞机不够就飞两遍!”杨鹰:“报告,又修好了二十架战斗机!”……金太阳:“亲,上次他们就是在仁川欺负我的,思密达!”杨鹰:“神马三八线,一推到釜山!”……嘟噜门总统气急败坏:“蘑菇蛋丢了,我们的航母在哪里?”杨鹰:“我们种花家可没看见,快滚开!”扭脸笑嘻嘻对值三个师的钱兔子说:“来呀,来呀,来家里种苹果呀!”……常凯申气的摸着光头吐血:“第七舰队靠不住,娘希匹!”杨鹰:“台澎金马钓鱼岛,都是种花家中宝!”……赫玉米斜眼看了看海军的蒙古包:“要不要,不要我扔了哦!”杨鹰:“自治区是真叫好,蒙古也是小棉袄!”……安南、阿三国:“兔子打我!”联合国:“太快了,没看清!要不让它再打一次?”……北海舰队:“我要航母!”东海舰队:“我也要!”南海舰队:“我……”杨鹰:“拢共十艘,怎么分?一家三艘不要抢!”空军:“剩下一艘隐形空天航母给我呗,不嫌少!”
8.9万字5年前
魏郡李 连载中
魏郡李
橡树之心
初平元年,当时旱蝗,林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兴平元年,时大旱,蝗虫起,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建安二年,夏五月,蝗。秋九月,汉水溢。是岁饥,江淮闲民相食。建安八年,时大旱蝗虫起。……初平三年出生的他是济阴豪族李氏嫡子,本该有一个平顺的人生,但,三岁时,父辈死伤殆尽。八岁时,任青州刺史的大兄亡故,他想好好地活下去,只是,满堂幼弟皆孤子,千担重任压肩头,责任让他无可逃避,满腹经纶?不会。勇冠三军?没有的事。算无遗策?不可能的。仁义无双?呵呵。妻妾成群?李某自称三千弱水只取一瓢。那他会什么?会苟,活得久。
14.0万字5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