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乐者水,仁者乐仙。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读了三日,摸索着能背出两句。择日父亲考察,要给他个惊喜。
林先生仅教简单的《弟子规》《三字经》,适宜年纪,奈何五岁已学。
“是个好苗子,拿得起神童。”“吾儿年幼,过奖。”
论天资,并不聪颖。常人半日即会的古诗,偏三日才通。
三岁握着本诗词琢磨,除去早膳、午膳、晚膳,闷在屋里读记。
实在没办法,躲着父亲到学堂偷听。按理读书识字不是见不得人,若告诉父亲,他请个先生。
虎父无犬子,让世人怎看父亲。
连续三月,好容易熟背于心,不枉日日趴在墙外听。
时常让识字的下人教我写字,便垫着厚厚垫子抄《尚书》。
虽说许多字陌生,能抄些是些。
读书苦,乐在其。天资不够,后天弥补。
事事赶在同龄人前,精力放到这儿,一来二去所学远胜常人。
无心插柳柳成荫,冠上神童之名。
事已至此,定不负众望。
偶尔翻阅些兵法、机关、医学类的书。
“无恙,即日吾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谨遵父亲。”
六岁习武,也只是练基本的运气、打拳。
武学要好,书也要好,火烧眉毛。总算有个两全其美的法子——练平衡、定力同时背记。
九岁前整日这么度过,嗯,蛮像赶考书生的。
生辰过不久,父亲带我到沈园修习。从不让我现身,却准许出门游玩。
在衙门遇到了挚友不疑。
据说当时江湖神偷肆意妄为,衙门下令悬赏。
人群里,看到最为显眼的身影。仅他一个孩童,相比其他,被当作捣乱的。
“谁捣乱啊,不就欺负孩子么。”
他不屑置辩,调头离开。若说知道神偷下落的是尊者,人人信之。
“诸位不妨听小公子一言,于公于私,是真是假,不碍事。”
说书人:“我看说话的孩子很通透,长得也是个讨人悦的。”
站出来的是个说书的,找找好说的人,盯上我,正常。
说书人:“咳咳,这位可是有神童之名的无恙。”
果不其然,听到神童,原先怀有疑心的眉开眼笑。
“神童这么说了,便听听小公子的话。”
他不可思议望来,以笑还之。
正事要紧,不宜节外生枝。看着局势稳定,是不用再协助。
有缘再会。
许久不出,起兴待到傍晚,依依不舍离开。
此时赶回,能看到黎明世外桃源的景。
江山附近种了一片桃林,山腰立着亭子。逢雨后黎明,云雾缭绕,颇似仙境。
“哎?你怎么还在这里?”见到我,他的眸子一亮,留意到起皱的衣角,定从早等到晚。
“谢你。”“小事一桩。”“对我不是。”
“小公子多大?我叫无恙,九岁生辰刚过。”
“长你一岁。”
幕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